性變态是指性心理上的變态和性行為方面的反常,它包括性欲對象和性行為的異常,也稱為性心理障礙。
性變态或性心理障礙的特點:
(1)這是一類主要表現性沖動障礙和性對象歪曲的性心理病理變化的心理疾病。
(2)患者大多數并非性欲亢進者。相反多數患者性欲低下,甚至難以進行正常性生活。
(3)他們不都是道德敗壞、流氓成性的人。大多數患者一般社會适應良好,工作盡責,個性内傾、害羞、文靜,具備正常人的道德倫理觀念,外表粗看,除易性癖以外,無異常征象,他們在觸犯社會道德規範後,事後多有愧疚之心,但難以改變性變态行為。
(4)他們沒有突出的人格障礙,除單一的性心理障礙所表現的變态行為屢教不改外,一般都沒有其他的反社會行為。例如同性戀者,其他各方面表現都與常人無異,并不符合人格障礙的診斷标準。
(5)他們對于尋求性欲滿足的異常行為方式有充分的辨認能力和一定的控制能力(可能被減弱),但是終究無法抑制其強烈的性沖動和病理性性行為。因此,法律上判定其為有完全的行為能力和責任能力。他們的異常性行為雖屬病理心理需要,但其後果損害了他人身心健康、幹擾社會秩序、有傷風化,為社會道德規範和法律所不容。
一、同性戀
(一) 定義和概述
以同性的人作為性的對象,并與之發生性行為者,稱為同性戀。如發生在女性稱女性同性戀,發生在男性稱男性同性戀。
同性戀者對異性可以毫無性愛傾向,亦可仍有微弱的性愛傾向或正常性行為。
(二) 臨床表現
同性戀特征是以同性者作為滿足性欲和性愛的對象。自幼起就有某些迹象,如愛異性角色,愛與異性戲玩,穿着異性服飾和模仿異性言行、體态等。進入青春期開始對同性産生好感,而對異性毫無興趣。但是同性戀者不排斥與異性相愛的現象。某些同性戀對兩性皆有性愛。亦可以與異性結婚,生兒育女,但是斷絕不了他的同性戀夥伴。同性戀強烈程度往往超過異性的相愛,以緻造成婚後夫妻感情淡漠、惡化或破裂,這種稱為"混合性同性戀"。
嚴格地講,從性醫學角度看,同性戀是指同性之間發生性行為的性變态現象。無性行為,隻有性愛的欲念和情感,或同性之間隻有性追求心理無性行為者,不能視為典型同性戀,而稱為"精神性同性戀",視為一種"兩性協調障礙"。
同性戀有主動型(丈夫型)和被動型(妻子型)之分。一般認為男性被動型和女性主動型同性戀者心理障礙的程度更為嚴重,往往是誘惑和拉他人下水的主要人物,但角色是可以互換的。
男性和女性同性戀的症狀特點各異。男性同性戀之間關系一般沒有異性戀和女性同性戀那麼牢固持久。少數男性同性戀者行為常有女性化色彩,例如"娘娘腔",喜歡從事女性擅長的工作或業餘興趣、衣着等。多數男性同性戀行為帶有粗犷的男子風度,并且與異性相戀成婚後放棄原來的同性戀伴。女性同性戀比較隐蔽,更為持久,長期親密相愛,相互照顧如同夫妻。一旦一方違反誓盟與另一異性結婚,破壞同性戀關系,則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甚至産生嫉妒、攻擊或兇殺報複行為,亦可癔症性發作,故後果更為嚴重。
(三) 病因
同性戀發生的原因尚不清楚。除了已發現某些生物學因素如性染色體異常、性激素異常等外,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在同性戀的發生上,也具有明顯作用。
以下家庭或生活經曆,有助誘發同性戀形成和發展:①父親或母親溺愛女孩(或男孩),在嬰幼期對異性親長過分依戀。②母親在家中占絕對統治地位,或父親過分怕母親,使兒童期男孩心理發展樹立不起正确的男子形象。③男孩自幼生活在衆多女性世界之中(例如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或相反的生活環境。④孤兒院中由女性保育員撫養長大的男孩子。⑤兒童或青少年期在壞人威逼引誘下有過同性戀或雞奸經曆。⑥不良社會環境和文化的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