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無極限,幾乎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圖騰,除了讓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它還會帶給人類什麼意想不到的東西?誰知道?
“反正也是看得見摸不着,看看又能怎麼樣?”這恐怕是不少初上色情網站者的心态。孰不知,網絡的虛拟性此時正是一個圈套。“網絡性愛癡迷症”,這決不僅是一個形容詞了。
美國一家大型網站新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大約有10%的網民同時沉迷于網絡與性,這對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這一網絡調查以“網絡性愛”為主題,邀請18歲及18歲以上的網民填寫在線問卷上的76個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你經常浏覽什麼類型的色情站點?”“一般花多長時間浏覽這些網站?”“他們從浏覽色情網站中獲得了什麼?”等等。
問卷在網上連續登載了4周時間,由于話題吸引人,超過4萬名網友參加了本次調查。剔除無效問卷後,實際被調查人數達到38204人(據稱是有史以來人數最多的一次)。調查結束後,經過美國“上瘾行為研究基金會”的批準,由統計專家和性學專家組成的研究組對調查進行了長時間的分析。
事實上,有專家早就指出,随着性主題網站為人們提供尋找虛拟性愛的途徑,人們在網上進行性幻想、相互調情、結交性伴侶,不少人已經陷入了嚴重的心理危機與關系危機。調查中,有9.9%的男性和6%的女性表示自己同時癡迷于性和網絡。這一比例雖然很小,但人數已經不少。據美國權威部門的統計,大約有2000萬名美國公民每月登錄性主題網站,其中有200萬人已經上了瘾。
在專家組的研究對象當中,43歲的已婚婦女瑪麗就曾是一位患上了網絡性愛癡迷症的女士。據她說,一開始,上網尋找性刺激是為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緩解現實生活壓力。起初,瑪麗還隻是在網上參與色情聊天,然後發展為邊看色情影像邊進行色情聊天,漸漸地,面對面的聊天發展為面對面的手淫,不久,這些也不能再讓瑪麗滿足了。瑪麗甚至瘋狂地飛往國外,隻為與陌生網友的“一夜情”。
瑪麗開始睡不着覺,性幻想充斥于她的大腦,時刻想的就是網絡和性高潮。常常在同丈夫做愛之後,她又一個人偷着打開電腦,上網尋找新一次的刺激。漸漸地,瑪麗意識到自己已經患上了網絡性愛癡迷症。渴望與恐懼的心理相互夾雜,使她痛苦萬分。為了治療,她去了心理診所,醫生診斷為性欲過度,給她開了控制性沖動的藥。
現在,瑪麗已經不再癡迷于網絡性愛,盡管偶爾還會偷着上網與性愛網友見面,但她感覺一切都在控制之下,生活已經恢複往日平靜。懂得努力尋求幫助,使瑪麗走出了低谷。
參與研究的心理學及性學專家阿爾文·庫珀表示,本次調查的目的是為“網絡性愛癡迷症與強迫症”給出定義。總的來說,這些病的症狀表現為在線性活動開始幹擾你的工作、學習、正常娛樂以及你與他人的關系。為了搜尋性幻想與色情作品,網絡性愛癡迷者每周花在色情網站上的時間會達到或超過11個小時。
“有這麼多的網民對網絡性愛的話題感興趣,并肯花時間填寫有76個問題的問卷,單從這一點就能說明一定問題。”專家建議懷疑自己患有網絡性愛癡迷症的人采取自我診斷與醫治的措施,一方面将自己心中的擔憂說給你最信任的人聽,尋求朋友的意見;另一方面自律、自愛,通過其他健康的方式(如體育鍛煉、旅遊等)緩解工作及學習壓力。一旦脫去心理包袱,以積極心态面對,你就能更準确地自我評估,開辟一條康複之路。
最後,專家發出倡議,應該像煙酒産品在商标上貼上健康警示語一樣,色情網站也應該在網頁的顯著位置登出警示語,讓登錄色情網站的網民知道這方面的危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