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在中國一直是一個令人難以啟齒的敏感話題,如何将“性”告訴孩子,使家長和老師們最為尴尬和頭痛。
2005年12月25日,年僅13歲的男孩曾文(化名)闖入一戶居民家企圖非禮25歲的女主人,幸好聽到女主人呼救的保安及時制止了他的行為。
“我是個學生,你們饒了我吧!”正處在變聲期的男孩在北京市交道口派出所裡号啕大哭,“阿姨,今天我所做的一切對不起你,我希望阿姨諒解我,以後我再也不會這樣了。”
“孩子自己說是上網吧看‘毛片’(色情片)後想模仿。”曾文的父親一直在歎氣:“昨天晚上我和他媽媽商量到很晚,覺得以後應該在青春期教育上多引導孩子。”
中國有着數量龐大的青春期人口。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内分泌調節下,身心發生着巨大變化。面對生殖器官的迅速發育、第二性征的相繼出現以及各種性心理變化,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表現出焦慮和煩惱,他們渴望及時得到相關問題的解答、指導和幫助。
2002年1月,第一部關于青春期“性教育”的系列教材伴随着社會輿論的關注和争議正式出版,教材針對初中、高中、大學等不同年齡段青春期青少年,涉及青春期性發育、性心理特點和障礙、性保健和自我保護、性倫理學、婚戀期性教育、性生活避孕、性功能障礙、常見性傳播疾病的預防及***的預防等多個方面。此套教材的出版意味着“性教育”在學校開始走向制度化,“性教材”公開擺上了學生的課桌。
然而,青少年性教育在教育體系中依然被限制在一個較低的層面上,加上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的差異,導緻地區之間、城鄉之間性教育發展的不平衡。在一些年齡較大,文化層次較低的人的觀念中,性話題還是一個禁區。随着近年來婚前性行為的增多、性病和***的低齡化趨勢、少女懷孕的增加等問題的出現,青少年性教育正面臨着嚴峻的挑戰。
性知識從何而來
20多年來,在政府的支持下,青春期性教育作為生理衛生課的一部分悄悄地走入了學校課堂。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老師在青春期性教育第一課上,引導羞澀的學生寫出進入青春期男性和女性生理和心理的變化。
“我真的隻是好奇。”在北京讀高中的李翔鵬對記者說道。當記者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北京市中關村海龍大廈附近與一位兜售光盤的中年婦女交談。
“她說有毛片,8元一張。”李翔鵬坦然地說道,“其實也沒什麼,我有好多同學都看過,這在學校不算什麼秘密了,不過我還是第一次看。”
他告訴記者,除去平時浏覽色情網站以外,最大的性知識來源就是那些經常看毛片的同學。“他們都很懂。”李翔鵬說,“在學校裡也經常談論這些,所以我也忍不住想看看了。”
“以感官刺激為主的,甚至有誘導犯罪作用、粗俗的性知識通過多種渠道向青少年傳播,使他們的心身在成長的關鍵期受到有害影響。”湖南省計生委副主任詹鳴對此深表擔憂。
事實上,從這些渠道得到的信息不僅是不完整的,很多還是扭曲的,許多青少年即使接觸過色情片,黃色網站,但是對于真正的性知識,依然處于懵懵懂懂之中。上海市計生部門的有關人員則指出,從非正常渠道得來的有關性知識,許多都是錯誤的,比如性疾病的傳播、性疾病的治療等。
由此帶來的後果是嚴重的,因為缺乏相關的性知識,過早的性行為導緻未成年少女懷孕的數量逐年提高。據設立在合肥現代女子醫院的安徽省首家少女妊娠救助站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04年10月意外妊娠的女性中未滿18歲的還在18%左右,而2005年下半年這個比例則提升到了40%。有的少女有過多次流産的經曆,一位16歲的女孩在兩年内居然4次懷孕,做了3次人流,1次引産。
談到性教育,很多人認為學校應成為讓當代青少年接受性教育的課堂,學校應開設系統的性教育課程。然而中國社會調查所的一項調查數據表明,近9成接受調查的學生表示遇到有關“性”的問題時願意向父母求解,他們認為性教育的主要責任應該在家庭,希望從父母那裡獲得有關“性”的知識。除了滿足好奇心的理由外,7成以上的學生認為接受性教育是青少年的權利。然而,使家庭成為性教育第一課堂卻并非易事。北京市婦聯曾對東城、海澱等5個城區的1500個家庭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有74%的家長回避和孩子談性,而其中又以母親的比例居多,占到70.2%。而家長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方法存在很大問題:近四分之三的家長沒有意識到應當适時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教育,當孩子問及父母有關性的問題時,有50%的家長告訴孩子長大以後就知道了,能夠給孩子進行比較深入講解的隻占3%。
在北京借讀的高三男生孫杉說:“父母沒有教我什麼,從來就沒有過。我上初一的時候,家裡裝了電話,我有自己的一個電話本。我媽曾經看過,看到幾個女生的電話,就和我說,不許想别的,好好學習。從那麼早的時候就開始阻止你,從你稍微有些想法時就阻止你,你已經就不能向前走了。但是生理變化明擺着呢,又必然會發展下去。正常的路被堵死了,就有可能會往歪了走。”孫杉坦言,從初一到高一,他直接獲取性知識的渠道隻有毛片。
家長傳統的性觀念不僅使他們羞于談性,而且也無從談起。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蘇萍教授說,三種有關性教育的觀念是要摒棄的,一是無師自通論,認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無需再學有關的性知識;二是封閉保守論,認為孩子小,還是不談性為好;三是不要喚醒論。蘇教授說,正是由于性教育滞後,才發生了一些無知愚昧的悲劇。還有許多家長認為對青少年進行性教育的責任在學校,應該在由老師去講。他們認為自己不是性教育專家,很難掌握性教育的尺度,而且有許多的不方便,難以啟齒。
2005年11月22日,國際著名性學專家雪兒.海蒂在北京大學醫學部舉辦的講座上談到,一家人完全可以坐在一起談論關于性的内容。比如女孩子第一次來月經時,便是父母對子女進行性教育的很好時機。
她說,在美國有這樣的情況,如果孩子有關于性方面的問題,父母常會把一本書遞給他看,書上能把很多性的知識告訴孩子。海蒂表示,她并不贊同這種做法。她認為這是結束對話的一種方式,以後孩子遇到類似的問題就不敢再問父母,久而久之,孩子肯定會出現問題。解決的辦法是父母能夠更自由、自然地和孩子談論性方面的事情。其實,父母在孩子面前親熱也是簡單直接進行性教育的辦法,但有個重要的前提:父母一定要坦然地表現自己。
學校性教育遭遇困境?
“在我們學校,雖然有健康教育課,但是一直不受學校重視。”李翔鵬說,“隻要一講到性心理、性生理知識的章節,老師就讓我們自習,而且其他課程的老師還經常占用健康教育的時間來補課。健康教育課上,老師教的我們都知道,而我們想知道的老師都不教,真是很無奈。”
《北京青年報》2005年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北京市有半數初中生對當前的學校青春期性教育表示不滿意,認為“當前學校性教育太保守”。有41.8%的初中生認為“學校裡講授性知識應該跟講授語文和數學一樣重要”。
現階段中國大部分學校開展性教育的程度、能力和水平受到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的制約,教育體系現行的性教育還停留在生理常識、生殖解剖的階段,遠遠不能适應複雜現實的需要。而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校,在性教育這方面依然處于空白階段。
“師資缺乏是第一大難題。”蘭州市第九中學政教處主任魏海燕無奈地說:“現在學校的健康課老師還是由原來校醫院的醫生擔任,雖然經驗很豐富,講課也很生動,但與性教育的專業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
中國婦女報雲南記者站站長梁蘋,從2003年年底,開始參與雲南生育健康研究會培慧小組在雲南石屏縣龍棚鄉的4所小學的性教育培訓項目。梁蘋說:“其實農村孩子和城裡的孩子一樣,都希望從課堂上學習性知識。但是在農村,性教育不僅缺乏而且極具挑戰性,對農村孩子談性的難點來自于老師内心的障礙。”
培訓項目一開始就遇上了來自當地學校老師的阻力。老師們強調,小學沒有性教育的教學任務,如果在小學開這樣的課,家長甚至整個地區都會責難他們,以往就發生過老師給學生上性知識課後被叫成“黃色老師”的事情。課程中每當出現與“性”有關的内容時,老師們采取的辦法都是讓學生自己看,從不在課堂上講。
經過努力,20多名老師接受了首期培訓。但是當培訓進入到與性有關的内容後,課程中反複出現了性器官的名稱。雖然培訓者一直試圖活躍氣氛,但從老師們目不斜視、正襟危坐的姿态中仍然可以看出他們的尴尬和被動。一名小學女教導主任,上了第一堂課之後表示再也不參加這個培訓班。
“隻有消除了教師的心理障礙,再選擇适當的教育方式,性健康知識的傳播才能實現。”梁蘋說。
此外,随着生活條件的改善,青少年生理早熟現象也呼喚性教育需要及時做出調整。蘭州市第九中學保健課老師芮筱玲說:“現在同一個班的學生發育情況不一樣,上課卻在一起,對一些身體發育早的學生來說,這樣的課意義已經不是很大了。”
“性教育應該在青春期到來之前,即小學階段就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婦女研究中心的陳一筠教授認為。
陳教授指出,性心理教育應該在青少年的青春期到來之前就開始。例如在小學就可以講一些适當的内容:生命的淵源、發展,生理現象的原理等。對于伴随青春期到來的成長現象,家長和老師不但要讓少男少女懂得自重自愛,還應讓他們了解基本的安全措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