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家長忌諱教師畏難 廣州開展青少年性教育困難重重

家長忌諱教師畏難 廣州開展青少年性教育困難重重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5-15 18:02:37

  羊城晚報7月6日的報道《中小學生性知識難找正規學堂》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家長紛紛來電來信傾訴他們的困惑。近日來,記者走訪了一些廣州市的學生、老師和家長,發現開展性教育确實是困難不少。

  羊城晚報7月6日的報道《中小學生性知識難找正規學堂》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許多家長紛紛來電來信傾訴他們的困惑。近日來,記者走訪了一些廣州市的學生、老師和家長,發現開展性教育确實是困難不少。

  你和孩子談過性嗎?

  帶着這個問題,記者分别咨詢過不少家長和孩子,十有八九都給予了否定答案。有一13歲兒子的江女士告訴記者,讓爸爸說去。江先生說,他最多也隻能談談發育的問題,至于其他事情,他也說不出口。正在讀初二的小江則不屑地說,還不如我自己從同學中去了解呢!因為大人們談起來一點都不自在!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一家三口對談性的态度頗具代表性。記者在采訪中感到,家長在這個問題上易走極端。有的認為孩子年齡小絕不能知道這種事情;有的認為這種事無師自通,長大了自然就會懂。更有甚者,有的家長認為跟孩子談性是在教唆他們關注這種事,會引孩子入歧途。

  廣州某重點大學大三的小楊告訴記者,從小到大,父母都沒有跟他談過性,他坦言隻能從“影碟、同學間聊天、網絡、書”這些途徑獲得性知識。經濟系的小林更是直言不諱地表示,對于性他是從A片中“自學”的。越秀區某中學的初二學生小張說,網上的黃色内容,隻要同學指點一句,就能很快找到許多黃色圖片和文字,“大人們看到了,我就說在搜索學習資料,在網吧上網的同學,父母更加管不了。”他補充道,“大人搞得神神秘秘,反而激起我們的好奇心。其實就是那麼一回事!”

  最近有一項調查表明,中小學生性知識最主要的來源是影視,占74.5%,電視台播的青春期性教育的節目少之又少,主要是VCD、黃碟,另外電台占47%,朋友交談占38.7%,學校教育占18.9%,醫生随診、教育占9.6%,而家庭教育則根本排不上位。

  性教育是雞肋?

  在幾天的采訪中記者發現,目前中小學生的性知識掌握程度存在兩極分化的情況。一部分學生對性知識的了解遠遠超出了父母的想象,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嚴重“貧血”。許多學生都認為學校教育在這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老師都是講一些無關痛癢的東西,真正到了要害處,就讓我們對着課本自習”。

  據有關調查顯示,廣州市有47.7%的初中生對當前的學校青春期性教育表示不滿意,認為“當前學校性教育很不夠”。某重點中學的校長坦承,13門功課已經把課程表排得滿滿的,性教育課這種與升學、考試無關的課根本沒辦法擠進去。

  廣州中醫藥大學邱鴻鐘教授長期在電台節目“零點1+1”擔任嘉賓主持,他在咨詢中就曾碰到過女高中生,甚至是大學生擔心接吻會導緻懷孕的個案,說明性教育仍然存在很大的空白。邱教授本人曾在華南農業大學舉行性心理講座,大學生們反應十分熱烈,連過道都擠滿了人,可見即便是在大學生同居、婚前性行為日益普遍的今天,性教育仍然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廣州市幾所中小學的老師也反映,學生普遍對開設性教育課表示歡迎。一位姓劉的老師笑言,一些女學生比較害羞,上課不敢提問,但下了課就會偷偷地纏着老師“開小竈”。

  學校與家庭誰來承擔?

  一位姓李的中學老師向記者訴苦,性教育課的尺度應如何把握?這個問題讓他頭疼不已,現在社會這麼開放,學生知道的可能比老師還多,淺了等于白說,深了又有教唆、誘導的嫌疑。他以前有位同事就是因為上課時稍微講得深入了一些,結果被家長投訴他“性教唆”。李老師遇到的這種情況絕非偶然,家長視性教育為“洪水猛獸”,談性色變,性教育自然是舉步維艱。

  與此相反的是,一些家長視性教育為燙手山芋,學校開課,則樂得把責任全推給學校。一位在機關工作的女士說:“平時很多話跟女兒說不出口,又怕她不懂事,在外面被人欺負,總是懸着心。這下可好了,學校開性教育課,我可以松了一口氣了。”在醫院工作的王生表示跟兒子談性,“每次都是欲言又止,就擔心會不會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而且老覺得有點不務正業,還是希望通過學校的正規途徑來教育”。

  對此,廣州中小學生衛生保健所麥所長指出,家長撒手不管,絕不是對孩子負責任的态度,在這個問題上,家庭教育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因為很多東西孩子太隐私,不一定願意跟老師講,但對着父母,他們的顧慮相對要小一些”。

  性教育路在何方?

  有專家指出,目前,大衆對性教育的理解存在很大偏差,很多人把目光盯在“性”而非“教育”上。其實,性健康教育内涵很廣泛,不僅包括生理、生殖解剖知識,還包括性心理發育、性倫理道德、性法律知識、性病防治知識等等。人格教育則是貫穿整個性教育始終的載體。

  有關專家指出,對性知識比較豐富的學生,學校和家庭要做的已經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加強價值觀、道德觀上的引導。作者莫豔民實習生陳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