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調查顯示一項對中學生課餘生活的調查顯示,34%的學生課餘在看書學習、做題目,近62%的學生至少有一門校外課業輔導。
一項調查顯示
一項對中學生課餘生活的調查顯示,34%的學生課餘在看書學習、做題目,近62%的學生至少有一門校外課業輔導。其中有26%的同學有3-4門功課的課外輔導,46%的同學每天隻有不到半個小時或根本就沒時間顧及個人的興趣愛好。對于學生課餘興趣的殘缺,學校、家長、孩子似乎“每人都有本難念的經”……
除了上課就是打機?
與小權的對話小權(初二男生)
記,課餘時間都做些什麼?
權,聊天呀。但我更喜歡打機。玩遊戲對我們來說很流行,我的朋友沒有一個不會的。
記?比如音樂、舞蹈或是書法之類?
權。不過周傑倫的歌還是挺好聽,但一般不會去在意。我還是比較喜歡玩遊戲,刺激點。
記?有沒有打到忘了上課的時候?
權,反正有些課上了也沒意思。不過上學還是得去的,要不老師會找家長的,那不更慘?
記?
權,也沒有什麼好參加的。
年輕一代興趣越來越單一
現代的年輕一代正在喪失一種東西——課外興趣。如果你問他們?他會說,喜歡打機,看漫畫,還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興趣越來越單一,越來越淺薄,越來越同質化。
一方面,升學壓力、競争等加重了學習在孩子生活中的比例,一些家長也在無形中加劇了這種趨勢。現在的競争已把課堂競争延伸到課餘的競争。大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對孩子處處設防,凡是覺得與讀書無關的事就加以限制。而大人的選擇往往成人化、功利化。
另一方面,打機、漫畫等在青少年中已成為一種時尚,很多孩子覺得如果不這樣做,跟同伴就沒有共同語言。
學校、家長除了要多培訓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外,還可以嘗試引導孩子在這些興趣中獲益,如通過網絡這種比較自然的聊天方式來引導學生正确使用網絡資源,引導他們查一些有趣的學習資料,更好地引入學習中。
家長如是說
現在的孩子功課那麼忙,哪有那麼多時間給他們發展個人興趣?我覺得有一門課餘興趣就很足夠了。像我兒子,我隻讓他學書法,但一個星期隻給他一天的課餘時間學,周末還要補課嘛。其實他的興趣還是比較廣的,下象棋、圍棋之類的,他都喜歡,但不能讓他自由發展,要不哪還有精力讀書?
課外興趣成了課程延伸?
與小建的對話小建(高一女生)
記者,平常喜歡做什麼?
小建。平常做老師布置的作業,空餘時間做自己
買的奧林匹克題和其它各類練習題。我的化學、物理成績好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記者?
小建。我覺得做題是一種享受。也正因為我課餘做了無數的題,所以我才能在每次考試中穩居班級第一,覺得挺自豪的。能全級第一就更理想了。
記者,有什麼其它課餘的興趣讓你高興的?
小建……在我印象中,從來都沒有什麼特别的課餘興趣。我知道很多同齡人都會有很多課餘興趣,什麼跳舞、健美操、書法、象棋……印象中小時候有過,但随着年齡增長,那種興趣不知不覺消失了似的。可能我是比較好強的一個人,總希望可以在考試中名列前茅,所以特别注重功課,大概那些興趣就這樣一點點被磨滅的吧。
記者?
小建,很羨慕。但那隻是一瞬間的,因為我知道我的課餘興趣是攻克那些理科難題和文科的理論思路。
有些家長存在“一勞永逸”心理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如果說把課外興趣變成課程的延伸,那基本是家長“要求”的結果。
有些家長會存在“一勞永逸”的心理,課餘附加奧林匹克題之類是希望孩子在競賽中獲勝,一旦有了“奧林匹克獲獎者”這張“招牌”,就可以面試直接升上重點中學,這是多麼大的誘惑?于是不少家長将孩子的課餘時間用題海填滿。
不“開小竈”不能解決問題
這也不能怪我們呀。誰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可關鍵要他自己争氣呀。如果我兒子每天能自覺高效地完成作業,考試成績又好,那我當然樂得讓他自己安排時間,我也可以輕松一點。可惜他不是,每天做作業磨磨蹭蹭,成績總在中遊徘徊,有時還會有老師告狀,我能放心嗎?社會競争這麼激烈,不“開小竈”不能解決問題。
我們也知道孩子的愛好和興趣,也能明白課餘興趣的培養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隻是社會不允許你去浪費那麼多時間用在課外興趣上。
沒有時間發展課外興趣
與小智的對話小智(初中一年級)
記者,有其它課餘興趣嗎?
小智。唱歌、跳舞、畫畫、武術……還有很多啦,我都很喜歡。不過沒有什麼機會學,其實小時候學過,特别喜歡畫畫,那個時候我才5歲,學了一年畫畫。我兒時的夢想就是當畫家。呵呵,雖然知道那個夢想未必能實現,但畫畫真的是我一大興趣。
記者?
小智,當然是爸媽不肯啦。他們說整天學畫畫會浪費很多時間,整天在我耳邊說要是繼續把時間花在畫畫上就沒有多少精力和時間應對功課了。
記者?
小智?媽媽把那個畫畫闆送給我表弟的時候我哭了一場。其實我覺得我不會影響學習的。為這事我好幾天都不理爸媽。結果是媽媽給我買了一部文曲星當補償。
記者?
小智。每星期三次,以前是五次,後來功課太多,布置了還是做不完就改為三次了。現在看到補習老師就煩!其實我有時候覺得補不補沒什麼區别,因為我實在是累,做題都做膩了。
記者?小智、玩。
學校如是說
雖然國家一次一次“下令”減負,一些學校也确實減了一點“負”。但減了負,教學質量也會随之下降,這使更多的學校不敢減負,因而很多學生事實上根本沒法減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