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世界到處充滿愛,由于爸爸媽媽愛的結合,形成最初的你……現在我們就來畫一畫當胎兒在媽媽子宮裡的樣子吧。”7日,成都市升平街小學的一堂美術課,講的是“性知識――生命的起源”。
四川省教育廳重大項目“四川省學校性健康教育實施及推行計劃”在全省33所大、中、小學校啟動。7日,試點學校的相關老師彙聚在一起,通過現場教學示範進行交流探讨。大半年的試點,讓這些學校都有一個共同感慨,要沖破的阻礙實在是太多了。
學校要開課反對聲四起
“一開始聽說要搞性教育,家長不接受,老師也不理解。”升平街小學負責人楊潔記得,剛剛提出要在學校試點性健康教育後,反對聲四起。“家長們說孩子太小怎麼能夠談,老師說要怎麼械講完全不知道,就是一個字,怕。”
學校對老師、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開展性教育的态度和建議。有66%的家長在回答孩子“我從哪裡來的”問題時,隻是敷衍過去或者什麼也不說;當電視畫面出現男女親熱鏡頭時,讓孩子閉眼、換台的占了47.7%;對少年性生理發育的了解,有86%的老師隻是略知一二。
四川性社會學與性教育研究中心教授胡珍分析認為,父母總想讓孩子在兒童時代保持天真和純潔,不想讓孩子過早地了解有關性的知識,這樣,就錯過了對孩子進行性教育的最好時機,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沒有羞澀感,直接進行科學知識的灌輸是最有效的。
升平街小學又對不同年級、不同年齡、不同性别的學生心理和健康知識進行摸底。高段的孩子隻有4%知道什麼是月經、遺精;低段孩子隻有28%知道胎兒是在媽媽的子宮生長發育的;90%以上的中、高段孩子說父母從未講過有關青春期方面的知識,他們性知識的來源主要是書本、網絡和電視。
“維護和促進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隻靠學校是萬萬不夠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的心理氣氛與環境在極大程度上影響着兒童身心的發展,最重要的是家長的教育觀念的轉變。”胡珍說。
專家輕松講孩子坦然學
在一家報社工作的李先生是升平街小學的一位家長,兒子上四年級。他觀摩了兒子上的一堂課,由四川性社會學與性教育研究中心的副教授胡萍主講。
“什麼是男孩,什麼是女孩……其實男孩和女孩最大的不同就是生殖器官的不同。”胡萍開始輕松講解“生殖器官的正确名稱、結構和功能是什麼”、“如何保護自己的生殖器官”……孩子們也漸漸活躍起來,提出很多問題:“什麼是艾滋病”、“例假來了怎麼辦”……
學生們的“尖銳”問題令在座的家長、教師感到十分驚訝。“沒有出現任何難為情的場面。”李先生說,“我看到兒子像學習其他課程一樣很自然地積極發言,而我總是回避他問有關性方面的問題,孩子其實很坦然,完全可以接受,看來開設性教育課太有必要了。”
老師不會講專家來培訓
“沒有課時,沒有師資,沒有教材。”胡珍告訴記者,“這是開展性健康教育面臨的困難。”
來自成都16中的某老師坦言,雖然《思想品德》和《生物課》涉及了很多青春前期生理和心理的有關内容,但這兩門課都沒有上到位。“政治老師以這部分知識不考為由,認為不需要講得太清楚,生物老師也隻是點到為止。”
楊潔說,既無教學大綱,也沒有相配套的專用教材,教師的相關知識也比較匮乏,因而在性教育課的實施中度的把握有一定難度,需要相關專家的介入與指導。
為此,四川性社會學與性教育研究中心的專家到一個個試點學校去培訓老師,更新老師的觀念和方法。
“性教育實際上是涵蓋了生命教育、人格教育、兩往、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内容,直接影響着每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胡珍呼籲,性健康教育需要學校、家長和社區其他力量的共同參與,“不要讓網絡和卡通書占據了性健康教育陣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