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美術論文

美術論文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9-14 02:18:03

  類僅擁有一種藝術樣式、藝術風格、藝術語言甚至表現内容時會怎樣。這一天不僅難以想象而且根本不可能存在。即使到了共産主義社會,藝術的民族性也會象自然界中的花花草草千姿百媚一樣,呈現出一派缤紛的景象。如果存在一種世界性的藝術樣式、藝術風格、藝術語言,那麼這不僅标志着藝術的消亡,也是人類社會的悲哀。花紅柳綠相輔相成,世界藝術的繁榮也要求必須保持各民族藝術的個性。

  斯大林同志曾把“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共同體”作為民族特點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标準。那麼,是否存在藝術民族性的标準?或者說,什麼樣的作品才稱得上是具有民族性的作品?這不是一下子能夠回答的。藝術的民族性本身也不是一種樣式,而是百花齊放的。這“花”來自藝術家各自對傳統的選擇,來自個人的生活體驗、人生體驗、情感體驗,甚至來自藝術家對民族藝術因素獨特的吸收、借鑒。正是這些相異性使藝術的民族性本身也是多樣的。藝術的民族性相對于藝術家個人創作而言又是一個共性的概念。藝術家的“個性”是它的基礎。沒有藝術家的創作個性也就沒有民族藝術。所以,倡導藝術民族性時必須同時提倡藝術家的創作個性。

  其次,保持民族性不能無視他民族藝術精華,吸收他民族藝術精華也不是将民族個性消解。

  藝術世界性不等于美國化,也不等于歐洲化。藝術的世界性不以某一國、某一地區的藝術樣式為标本,而且随着各民族藝術的發展,藝術的世界性同樣處于發展之中,不是一成不變的。

  中西融合不是将一瓶紅墨水、一瓶黑墨水傾注在一起的黑紅不分、非此非彼、非驢非馬。就藝術而言,這不僅不必要,而且不可能。中西融合之“融合”是為了吸收他民族文化藝術之營養,正如人吃豬肉、羊肉,不是為了使自己變成豬、羊一樣,這種吸收、借鑒,絕不是外表的摹仿、複制、克隆,而是為我所用,用以滋養我們的身心、我們的藝術,強我們的身、健我們的體,發展我們的民族藝術。

  “如同我們對于食物一樣,必須經過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腸運動,……然後排洩其糟粕,吸收其精華”。④衆所周知,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吸收了東方乃至非洲原始藝術的精華,但西方藝術沒有被東方藝術淹沒。我們今天吸收、借鑒他民族的藝術精華,必須具有明确目的,即為了促進本民族藝術的發展。

  在今天這樣一個被稱為“地球村”的信息時代,若要求一民族藝術潔身自好、守身如玉不受他民族藝術絲毫影響,象牛郎、織女隔河相望而又互不傾慕,實在太難;如果要求藝術家在藝術荟萃的大花園中隻采摘本民族藝術之花而對他民族藝術的奇花異草毫不動心,也實在難為我們的藝術家。“物以稀為貴”那種他民族擁有而本民族缺乏的事物,常常具有極大的誘惑力。正如人們常常不滿足粗茶淡飯而追求飽眼福、飽口福一樣,吃膩了大魚大肉的貴族會對布衣之食垂涎。在不斷的喜新厭舊和懷古中人類創造了今天的文明、今天的藝術;人類也會在新一輪喜新厭舊和懷古中創造出明天的新生活和新藝術。

  隻要各民族間的交往存在,藝術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藝術的民族性隻有在與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藝術的舞台上展現自己的美麗并不斷改變自己的舞姿,才真正具有魅力。對待西方藝術、西方文明既不必咬牙切齒,也不必趨之若骛。西方各種藝術既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濟世良藥。

  我們不能祈求擁有一種包含一切藝術之優點的藝術,這不僅不可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