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說幾句:“愛”是生活中永恒的話題,我們時刻渴望着“愛”與“被愛”,這是人本能的一種需求。
小編說幾句:“愛”是生活中永恒的話題,我們時刻渴望着“愛”與“被愛”,這是人本能的一種需求。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逐漸意識到什麼是愛,親情、友情、愛情是愛出現在我們感情世界中最重要的話題,尤其是愛情。愛是能力也是欲望,我們主動的去愛也希望幸福的被愛,“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很多時候聽聽其他人是怎麼理解“愛”與“被愛”,對自己不無好處——
許多人相信“愛”的力量,并且認為“愛”是天生就有的,沒有必要經過學習和認知訓練。情況并非如此。
人們在處理戀愛和婚後生活中所碰到的問題時,常采用四種不同的态度:
忍耐型在戀愛和婚後生活中,放棄某種觀念,以維持現有的關系。但是,忍耐的結果,有時也會導緻各種障礙的産生。 ☉夫妻心理對抗的主要原因
消遣型對戀愛、婚後生活中産生的不滿、抱怨、追求會通過其他方式來排遣。但是,如果排遣的方式不适當,或超過一定的限度,又會産生其他新的問題。 ☉婚姻是“從此以後”
牢騷型對戀愛和婚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會向親戚、朋友等訴說。但是,發牢騷并不能解決問題。☉你了解“婚後沉默症”嗎?
投資型對戀愛和婚後生活上遇到的煩惱,采取轉移的方式,将精力和時間用于自己的事業、創造性活動中,在另一領域中進行“投資”,以求得到感情的補償。☉“恐婚症”的心理分析
戀愛與結婚是一種重要的人際關系。你處理的方式不對,常常會導緻愛的關系解體、家庭破裂。因此,為了自身的幸福,為了戀愛成功和婚後生活幸福,你需要訓練和提高自己的情緒智力。
首先你要學會認識自己的魅力。魅力沒有統一的标準。魅力不僅僅是相貌的美,還有性格、氣質、知識、能力、感情色彩等。魅力,與其說是外在的東西,不如說是内在的東西。個人要想增添自己的魅力,首先要懂得愛、學會去愛人。
戀是愛的入口處。一個人不能僅在人口處徘徊滞留,要穿過入口處,去認知愛的本質,把你對愛的認識提高到一定的深度、廣度和高度。沒有深度的愛,愛很快會幹竭;沒有廣度的愛,愛很快會衰退;沒有高度的愛,愛的意境就無法體驗。
随着愛心的深入,對戀愛對象的獨占願望是一種自然、正常的現象。“隻能愛我一個人”,這是戀人之間的要求。如果戀人對其他人表示關心,自己馬上會有嫉妒心産生。過分強烈的獨占欲,常常會使愛情封閉、幹竭;健康的愛情不應該剝奪對方的自由。愛的另一本質是它的廣度,即愛世界、愛生活,把愛心獻給每個人。
因此,在愛的過程中,請你對戀人這樣說:“請愛我吧。”同時,也請這樣說:“愛我,而且如果你真誠地愛我,請不要隻是愛我一個。”通過“愛我”,去愛整個世界和人類。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愛應具有四個基本要素:
1)關懷。愛是對所愛人的生命和成長發展的關心,是一種積極的參與。愛情的本質,就是對所愛人的援助和培育。
2)責任。愛是自覺地對所愛對象的要求作出應答。這種“應答”,就是責任。
3)尊敬。尊敬不是畏懼,也不是親呢,而是對所愛對象的獨特個性有所了解,對所愛對象的感情和心靈的尊重。
4)知識。愛一個人而不了解這個人是不可能的,對所愛的人關懷和負責,是由知識所引導的。愛—個人,不能停留在對象的周邊,應該積極地向“中核”逼近,這就需要愛的知識來引導。
“人為什麼要結婚?”這是近年來,許多青年男女所提的問題。此外,“什麼是結婚的條件?”比如說,内部的條件有人品、性格、價值觀、人生觀、婚姻觀等精神方面的因素,外部條件有學曆、收入、身高、家庭關系、健康狀況等客觀要素。典型的有“三高獨居”的說法,即理想的結婚對象是高學曆、高身材、高收入,外加有自己獨立居住的房子。
但是,如果上述結婚的外部條件真的全部滿足了,是否能保證婚後生活,定是幸福的呢?著者個人認為,沒有任何力量可以來保證,不過許多人仍然執迷不悟,追求的是一種外在的東西。從著者作為一個心理醫生來看,決定雙方結婚生活内容幸福的重要因素是雙方的人品、性格、價值觀和婚姻觀,以及雙方的情緒智力的質量。
“人為什麼要結婚”,是一個婚姻觀的問題。心理學家認為在男女雙方結婚之前,首先應該好好地詢問自己,然後有以下三個課題必須要理解、掌握:
1)關于對生活的擔子相互分擔的理解。男女之間的性生理、能力和興趣的差異,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生活的重擔相互分擔非常重要。
2)夫婦的關系建築在愛情的紐帶之上,而不僅是出于生活上的方便、性欲的滿足、家務事的處理等利益型的考慮。
3)維持結婚生活的成功,在于雙方的主觀意圖和主體性的努力以及意志的堅定。
結婚以後,夫婦之間相互的适應關系和愛的能力,有以下6條心理學原則要遵守:
1)信賴。信賴來自于雙方的理解和包容。理解和包容會産生安心感。
2)共感。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理解、接受對方的情感變化,夫婦共悲哀、同喜悅,養成敏銳的共感能力。
3)自由。一方支配、一方隸屬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夫婦之間的自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剝奪對方的自由,不幹涉對方的愛好。另一方面自由是與自律、自立相聯系的,沒有規則和沒有自律的自由,是不能支撐婚姻生活的。
4)互助。夫婦之間應具有相互輔助、相互成長的能力。互補互助的關系,能體現出婚姻的活力和喜悅感。
5)互讓。對自己的個性、風格、生活色彩的保持、重視,又不絕對化、強制化,尊重夫妻雙方的異質性,保持夫婦間的柔軟性,是防止結婚生活挫折的“基石”。
6)創造。不斷地創造新的生活,夫婦之間要有改善不滿足的一面,糾正過錯的意志、勇氣,要有追求新目标的冒險精神,給結婚生活注入“新鮮血液”。
所有的人都有潛在的未開發的“情緒智力”,著者堅信這一點。每個人應該把自我内在的“力”,内在的“智力”開發出來,加以活用。一個人在戀愛和結婚生活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件和場面。對每一個新的事件和場面的處理,都會使你得到成長。愛一個人,并同這個人一起去營造一種新的生活,是一種美好的事情,也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努力學習的事情。
更多健康推薦:
婚前要問自己7個問題
提高婚姻質量的五大原則
保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