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百家國畫名作欣賞在中國圖書網網上書店銷售,讀者在中國圖書網還可了解到《古今百家國畫名作欣賞》作者、價格、内容介紹等信息。歡迎購買《古今百家國畫名作欣賞》,中國圖書網為您提供低價、快速的優質服務。
閻立本《北齊校書圖》以圖述史
自西漢劉向首開校書之風以來,古書的校勘曆朝都十分重視。
《北齊校書圖》相傳是唐代畫家閻立本的大作。但據宋人黃伯思稱,他所見畫本其人物華虜相雜,認為是楊子華之迹無疑;不過他又說,當時畫此圖的不隻一本。目前,學術界比較一緻的觀點認為:楊作、閻作早已佚失,留傳至今的是宋人的摹本。
《北齊校書圖》卷,絹本,重設色。它是一幅有曆史史實内容的紀實性圖卷。全圖共繪十九人。圖右一人坐着(樊遜),落筆狀,左右侍者六人。中間畫了幾個秀才(高乾和等),有執筆者,有會話者,有欲出走者,連侍者一共六人。圖左是侍從、奚官和馬匹。此圖所繪人物的服飾、形貌,以及用品、物具都反映了後魏北齊時的面貌。反映了漢民族與少數民族文化交融的曆史。
據北宋黃庭堅題跋所記述的内容看,此圖的後半已有所不同,圖左的奚官、馬匹已是後加,原來的半段早在南宋時已經丢失了。由此看來,現存的《北齊校書圖》摹本已是後人拼湊的臨摹之作。
李成《茂林遠岫圖》秀氣可掬
李成山水師承荊浩、關仝,常以北方山水為其繪畫對象,所畫内容有寒林雪景、山水沏澤,觀者如入平遠險易之境。“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是其繪畫的主要特點。宋代書法家米芾對李成的畫推祟備至,認為李成雖然師從荊關,但是沒有一筆是與老師相似的。蘇轼有詩雲:“缥缈營丘水墨仙,浮空出沒有無間。”(《東坡先生詩》卷十二)。《聖朝名畫評)上說:“成之命筆,唯意所到,宗師造化,自創景物,皆合其妙。”
《茂林遠岫圖》絹本,水墨。縱141.8cm,橫45.8cm。今藏遼甯博物館,有稱此圖為《小寒林》。圖的近處是山澗,澗水不深,有人相互扶助着涉水而過。四周山石間雜樹叢生,郁郁蔥蔥;遠處山巒聳峙,隐現在煙雲中的寺廟殿堂,屋脊犬牙交錯。盡管此圖為後世摹本,但也能反映李成山水畫的氣勢和風貌。畫山石多用披麻皴,重于勾擦和渲染,“皴擦甚少面骨幹自堅”;畫樹幹用線勾,色淡,由山石的深色襯出,畫樹葉多用點虱法,濃淡得宜,疏密有緻,不過,此圖不用蟹爪畫法(也是摹本的緣故)。此圖與其他的諸如《晴巒蕭寺圖》的“寒林”之作還有所區别,嚴格說來,稱之為“小寒林”是不确的。
傳為李成的作品還有《晴巒蕭寺圖》、《雪山行旅圖》、《群峰霁雪圖》等。
李息齋《竹圖》娴熟灑脫
竹能入畫,最早出于文人的托物言志。魏晉時期就有這樣一件事:王子猷(王羲之第五子)暫時住在朋友家裡,在朋友家的院子裡種上了竹子。别人見了奇怪,問:你暫住幾宿,何以自找麻煩去種竹子呢?王子猷卻說:“何可一日無此君。”怎麼能有一天不看到竹子呢!
李b(1245―1320),字仲賓。“息齋”是他的号,時稱息齋道人。薊丘(北京)人。官至吏部尚書。善畫竹,有《息齋竹譜》傳世。
《竹圖》又稱《四清圖》,縱35.6cm,橫358.5cm。它隻是全卷的後一部分,李息齋畫此圖時已64歲,他自題雲:“大德丁未秋九月,王玄卿道錄送至此紙,求餘拙筆,事多未暇。明年春正月一日始得了辦。燈暗目昏,白日視之,不知何物也。”圖中有慈竹、桐樹、蘭花和大石,故稱“四清”。他畫的墨竹基本上是文同一路,隻是運筆更顯娴熟灑脫,不斤斤于一枝一葉,而是從整體出發,注意到與其他景物的配置。除墨竹外,李息齋又創雙勾染色畫法。
元代畫家趙盂頰曾有題詩雲:“李侯平生竹成癖,渭川千畝在胸臆,笑呼墨卿為寫真,與可複生無與易。”給予了高度的贊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