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代社會以前,媳婦基本都落于下風
最初的母系社會,氏族由一個或幾個女始祖傳下來的後代兒女構成。這樣的家庭形式下,隻承認女系血統。根據母權制,男人同異族女人生的子女,便隻有列在氏族之外,歸于女方一族了。所以這時的婆媳概念隻存于生理,而不存于倫理,她們的家在不同的部落。直到父權制家庭出現,男人掌握支配權,妻子和子女成為丈夫家庭的成員,婆媳的倫理關系才正式浮出水面。夏啟之後,宗法權威融入家庭,所有家庭成員的身份都嚴格地被宗法制度限定。婆婆的地位開始躍然直上,幾千年來不曾跌落。
2現代社會,兩個女人争一個男人
到今天,社會變遷帶來的現代化沖擊着尊母抑妻的倫理風氣,但婆媳沖突還沒有完全消散。婆婆不再作為傳授媳婦單向文化的教育者,當代媳婦在對新事物的信息量上也超越了婆婆的經驗知識。這種家庭中的文化差異不可避免地會引起摩擦。然後是錢的問題,傳統家庭的經濟大權總是掌握在父母手裡,若面對當代媳婦的獨立經濟要求,保守點的婆婆也許就會心生不耐。
3婆媳關系是世界性難題
在婆媳關系問題上,世界各地其實都大同小異。首先說說日本,“兒媳”意味着随丈夫進入婆家,成為家庭成員之一,既要和丈夫和睦相處,也要侍奉公婆。這種家庭觀念跟中國傳統文化很相似。在歐美,其實婆媳關系也是相當敏感的。2001年,德國心理學尤勒對德國大學生進行調查,讓他們評價自己的父母跟四位祖輩間的關系,結果在各種關系中,婆媳關系勇奪倒數第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曾有一項研究稱,娶兒媳比嫁女兒更讓母親擔心。受采訪的89個婆婆和嶽母表示,如果兒子結婚的話,他們很擔心以後兒子會不會沒以前關心自己、他假期會和家人一起過嗎?最令母親們擔心的,是寶貝兒子結婚之後會不會發生“質變”,比如說興趣愛好、生活習慣以及跟家人的關系。
4丈夫們要做好潤滑油作用
雖然是一家人,但矛盾激烈的婆媳關系跟戰争别無二緻。當然,解決婆媳矛盾的核心始終是夾在中間的“老公”和“兒子”,畢竟,調解好老媽和老婆的關系是每個男公民應盡的義務。同時也更需要老媽和老婆雙方的配合和對“老公”和“兒子”工作的理解與支持。如果處在這個複雜三角關系中的三個角色能明白什麼是“可為,不可為”這個中國古之先賢的大智慧,也不乏是一件好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