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人。與其說是規律,不如說是風格。
【寫楷書的時候還可以說有一些規律,行書草書很難說有規律。規律換個詞每個書家的個人風格。】
目前我們書法有五體: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篆書作品:筆畫粗細盡可能一樣。
如果書法從第一個有名有姓的書法家,秦朝李斯開始算起。書法已經超過2000年的曆史。
目前常說的五種書體:篆隸草行楷,草書和行書筆畫的變化,因人而已、因字而異,甚至因時而異沒有“粗細”的規律。
在李斯整理和改編當時的秦篆,最終成為小篆,目前來說大部分情況下小篆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篆書。
如果是寫小篆,小篆的筆畫粗細非常的有規律,粗細一樣。
如果是隸書作品:隸書千姿百态,想找規律不太可能。
隸書千姿百态。想要總結出一個“筆畫粗細變化”規律不可能。大部分形容:橫畫長而豎畫短,“蠶頭燕尾”、“一波三磔”。
上圖是當代任政先生的隸書,任政先生非常已經盡可能的符合“蠶頭燕尾”、“一波三磔”。從我們當代隸書名家找隸書的規律并不合适,多看看隸書碑帖,沒有那麼多規律。
如果是楷書作品:唐楷基本上:橫較細,直(豎直筆畫)較粗。魏碑或者瘦金體這些楷書粗細也沒有必要說規律。
上圖顔真卿《多寶塔》,非常明顯的橫較細直較粗。
如果真的要找筆畫粗細的規律,也隻能說唐楷中有不少字确實,橫較細,直(豎直筆畫)較粗。
【一人有感】
如果參與過電腦字體設計或者字庫設計,對這個問題會有另外的思考。
如果設計字體,那麼就是按照西方那套,字筆畫粗細大小長短,空間結構:比如這一個筆畫多少個“像素點”。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方式,并不會精确到像素級的比較。因為是人手寫的字,不是電腦字體字庫,時時刻刻在變化。如果你真的想要完完整整了解粗細變化,可以參與研究字體設計。
以我的知識,盡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讨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19年12月11日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