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南·羔羊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tuó。
退食sì自公,委wēi蛇yí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yù。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zōng。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1. 素絲:白絲。
2. 五紽tuó:指縫制細密。
紽tuó:指皮毛的縫合處,下文的“緎yù”、“總zōng”同義。另一說,是古代計量絲的單位:“紽、緎、總,皆數也。五絲為紽,四紽為緎,四緎為總。”就是說五縷絲為紽,二十縷絲為緎,八十縷絲為總。
五:一說通“午”,有縱橫交錯的意思,這裡指交叉縫制,意在表示很工巧精緻。
*也有人理解為裘衣舊了,縫了又縫,表示質樸廉潔,個人覺得這個說法有些牽強。
3. 退食sì:從公家吃飽飯回家。
食sì: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左傳》中曾提及“公膳日雙雞”,所謂常膳,也已很奢侈了。
*食,作為“飯”的意思時,舊時讀音為sì,如成語“箪dān食sì瓢飲”,平時真沒有注意,這裡是讀作sì。順便引申下,“箪dān食sì瓢飲”這個成語出自《論語·雍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說的是顔回生活清苦,卻始終滿足、樂觀,精神境界極其高尚,後多用來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
4. 委wēi蛇yí:同“逶迤”,原指綿延曲折的樣子,這裡指從容自得的樣子。
5. 革:去了毛的獸皮,通常作為裘的裡子。
讀書筆記參考資料來源:
[1]程俊英譯注,《詩經譯注》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6
[2]駱玉明解注,細井徇撰繪,《詩經》微信讀書電子版,果麥文化,三秦出版社,2017-12
[3]王力、岑麒祥、林焘等編著,《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聲明:
1.本文圖片來源于頭條免費正版圖庫版權方,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公司、組織、個人未經版權方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2.本文個人原創,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