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還未出嫁的女孩,古人有一個很文雅的詞,叫作 “待字閨中”。
這是一個讓人聽了,總會有很多想象的詞。
一個姣好的女子,守在自己的閨房裡,學做些女紅,讀幾頁詩詞,擺弄些花花草草。或也有晨起梳妝的慵懶,或也有簾卷西風的消瘦,或也有蝶飛西園的愁緒,總歸是現世裡的安穩,歲月裡的靜好。
古人用一個“待”字,道盡了總是詩的少女情懷。
2
那時的女性,講求一個貞字,無貞則不潔。所以把未出嫁女孩的住所,叫作閨房。
這個“閨”字,外面一個門,裡面一個圭。“圭”是古代的一種禮器,從形狀來看,上邊是圓的下邊是方的,外面再加一個“門”字,就是古人用來分開外宅和内宅的一道圓形小門。
外宅是會客用的,内宅是女眷住的。
我們常說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裡的“二門”,說的就是這道圓形的小門。
女眷沒事,是不會到外宅去的,多生人。同樣到别人家做客,也不好借口說“你家這小門挺别緻”,就硬往裡面闖,不禮貌。
3
不過,“待字閨中”這個詞,最有意思的還是“字”這個字。
為什麼這麼說呢?
原因是在周朝的官方文字金文中,這個“字”是這樣寫的(如下圖1)。到了秦朝的篆文裡,寫法和金文差不多(如下圖2)。
都是外邊一個框,下面有口;裡邊是一個小人。小人要出去怎麼辦?隻能是從下面出去。所以“字”這個字,本來的意思是“妊娠也”,也就是懷孕。前面加一個“待”字,就是準備懷孕。
4
古代女性15歲就算成年了,要行成人禮,就是把頭發梳起來,用一根簪子紮好。
簪子也叫“笄”,于是女子成年也叫“及笄”。
而從成年到出嫁的這一段時間,就叫“待字閨中”,解釋得直白一點,就是在閨房裡準備受孕。
可這話說的人難為情,聽的人也尴尬。
假設媒人替女方去說親,就這麼對男方說。試問男方還敢娶嗎?人家不得想:這到底是個什麼女人啊!
可一句“待字閨中”就不一樣了,一個豆蔻年華的少女形象躍然而出:文靜、羞澀、多情還忠貞。
5
這就是我們中國文化吸引人的地方。
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仿若是煙籠着的寒水,月籠着的沙。
就像我們愛一個人,從不說“我愛你”,而是說“今天的天氣真好”,“今晚的月色真美”……聽不懂沒關系,反正也是說給懂的人聽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