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因為身體各個器官還沒有徹底發育成熟,特别是腸胃,如果吃的不好或者是吃的太多,恐怕就會出現拉稀的情況,這是非常多見的,隻需要服用一些藥物,經過專心的護理就可以治愈。但是寶寶拉稀的同時便便裡面還帶有血絲那就不正常了,遇到這樣的問題,家長應該做怎麼辦呢?
寶寶由于年齡、飲食、排便習慣不同,每天排便的次數不同,小兒喂養方式、方法不同,大便的性質也不同。
母乳喂養的小兒,正常大便是外觀呈黃色或金黃色,稠度均勻如膏狀,有一股甜酸氣味,但不臭,無明顯粘液,偶有顆粒樣奶瓣或微帶綠色,每日3—5次,有的小兒每日排便也可達6—7次,但每次量不多,性狀也好,體重照常增加,營養狀态很好,這不是病态,不需要任何處理。如果小兒原每日大便l—2次,突然變成5—6次以上,并且水分較多或含有不消化食物殘渣,就要到醫院去就診。
人工喂養的小兒,大便呈淡黃色或土黃色,質較硬,幹燥成形,往往不粘污尿布,如奶中糖多則變軟,并略帶腐敗樣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較多、正常每天排便1—2次或隔l—2天一次。随着小兒年齡的增長、各種食物的增加,大便就逐漸與成人相同。
小兒不正常的大便:
1、大便次數增多,呈稀水樣或雞蛋湯樣,或有粘液及泡沫,有腥臭味,這提示小兒發生腹瀉。
2、大便次數減少,排便時小兒哭鬧、費勁,糞便幹硬,甚至表面帶血,這提示有便秘發生。
3、大便為白陶土樣,提示小兒有膽道梗阻病症,如先天性膽道閉鎖
4、大便為黑色柏油樣,提示小兒可能有上消化道出血。但小兒服鐵劑或吃含鐵多的食物也可出現黑便,如吃血豆腐
5、大便為紅色,提示有下消化道出血,常見的便中帶血絲,多是由肛裂,痔瘡或直腸息肉引起。
總而言之寶寶拉稀有血絲有可能是患上了腸胃炎,這還是需要家長第一時間帶着寶寶去看兒科醫生,讓醫生給開一些效果好的藥。回家之後要按時按量的給寶寶吃,還要注意寶寶的飲食,盡量選擇一些容易消化的流食,慢慢調理就會恢複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