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孩政策"2016年1月1日全面實施,宣告“二胎時代”的真正來臨,可對于已步入高齡孕婦年齡但想生二胎的媽媽而言,真是糾結萬分,自己還懷不懷得上?懷上後風險有多大?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産科主任、生殖中心主任楊冬梓教授表示,尤其是80後婦女,年齡都已經過了35歲,屬于高齡産婦,生育力普遍下降,妊娠機會顯着降低,随着而來的生育風險增高,因此建議,在生二胎前,夫妻雙方最好到醫院做個生育力評估,成功懷孕後更要加強孕期管理,防止各種孕期并發症的發生。
懷不懷得上?先看你的卵巢儲備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媽媽們認為,隻要自己沒有絕經,生孩子應該沒問題,對此,楊冬梓教授表示,那可不一定,“女性平均絕經年齡在50歲左右,可實際上在絕經前的十幾年卵巢功能就已經明顯下降,卵泡數量的減少和卵泡的質量下降,帶來生育力呈直線下降,這也是為什麼高齡媽媽在生二胎時,屢試不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決定生二胎前,最好做一次生育力評估,看看自己還能否懷孕,在适合懷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備孕時間,楊冬梓教授解釋,生育力評估主要分三步:
首先是問診,包括年齡、月經史(月經狀況)、家族史(比如母親生育能力如何?生了多少孩子?容不容易生?母親絕經年齡是多少?本身有沒有患過什麼病等)。
第二步就是體格檢查,包括婦科檢查,通常根據女性有過的病史(比如說有感染性疾病,就需要檢查一下是否有現在感染體征)進行針對檢查。
第三步是輔助檢查,基本要看你的卵巢儲備功能,就是評估卵巢内還剩下多少卵泡可供排除,他們的質量即受精和發育成胚胎的能力如何等等,更直接的說,就是評估一個人的生育能力怎麼樣?
醫學的發展已經提供了越來越多精準的手段來評估卵巢儲備功能,目前可參考的内容除了年齡、還有月經改變,如月經周期縮短、月經量減少、月經紊亂;基礎激素水平,包括FSH、LH、E2、抑制素B、苗勒管抑制因子(AMH);卵巢影像學,包括AFC、卵巢體積提及、卵巢基質血流;卵巢刺激試驗等等。
此外,楊冬梓教授建議,男方最好一起前來檢查,即使有過生育史,男方依然需要配合檢查,包括精液分析、性激素檢查等等。
懷上二胎後,高齡孕婦切不可掉以輕心
對于那些能生二胎的高齡婦女來說,懷孕期間可能帶來的巨大風險是她們更為在意的話題,對此,楊冬梓教授介紹,超過35歲懷孕屬于高危妊娠範疇,出現流産、早産,妊娠期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妊娠并發症的幾率大大增加;胎兒染色體疾病、胎兒畸形等風險也會相應增加,但并非不可控制,前提是“孕媽”們要定期進行孕期檢查,篩查糖尿病、高血壓、甲亢、早産等高危因素,監測胎兒“動向”。
以妊娠期的高血壓、糖尿病為例,高齡産婦因為身體機能下降,相對年紀輕的産婦,容易得妊高症和糖尿病,這時就需要注意均衡的攝入營養素,高齡産婦最好到營養門診監控營養狀況。除了控制飲食,運動也是控制體重的好辦法。
此外,對于頭胎是剖宮産的女性,醫生一般都會建議避孕兩年以上,當子宮恢複的差不多了,再懷第二胎,因為經曆過剖宮産的子宮屬于疤痕性子宮,前置胎盤的可能性更大,而且部分是兇險性前置胎盤,楊冬梓教授說,最擔心的情況是剖宮産瘢痕妊娠,就是胚胎長在剖宮産留下的疤痕上,頭胎是剖宮産的,二胎瘢痕妊娠的比例達到了15.2%。婦産科把“剖宮産瘢痕妊娠”列為危重疾病,有引起子宮破裂和無法控制的陰道大出血的風險,危及産婦生命。
Tips:高齡産婦以下幾個産檢可不能少
11-13周,做B超+血清學篩查(唐氏篩查)。一般來說,孕6-7周、11-13+周、20-24周、30-32周、分娩前都要做B超檢查。
24-28周,做糖耐量試驗。我國妊娠期糖尿病發生率達15%-18%,高齡孕婦發生率更高,要重視孕期的體重管理。
孕晚期自數胎動+胎心監護。高齡孕婦容易發生早産、妊娠高血壓等并發症,孕晚期要加強監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