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立夏養生 養身先養心

立夏養生 養身先養心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6 16:59:37

  立夏到來之後,天氣就會變得很炎熱,有的人就會出現不适的症狀,所以我們一定要關注養生。那麼我們在立夏時節應該如何做好養生工作呢?立夏養生知識還有常識又都有哪些呢?下面您就跟着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立夏養生

  步驟/方法>>>立夏養生 牢記6點健康度過夏季

  立夏到來,天氣也逐漸變熱,這個時候人很容易昏昏欲睡,所以除了保證日常睡眠充足之外,最好養成睡午覺的習慣,即便是真的很忙無法抽出時間睡午覺,那至少學會抽空小憩一會。

  由于立夏是夏季的開始,所以也是溫度轉熱的開始,氣溫一熱人的火氣難免上揚,常常會出現心浮氣躁的現象,這就需要我們平常保持好的飲食規律,多吃水果蔬菜之類,少吃肉類,這樣有助于平靜心氣。

  立夏之後,還有一個非常廣泛的健康問題即将開始,那就是空調病。因為天氣一熱大家都習慣了打開空調,這樣的話空氣流動就差了,而且如果在打空調時不慎睡着了,還有可能因為冷而發生感冒,所以盡量少打空調,可以用風扇代替。

  天氣熱的話水分蒸發較快,所以一定要多喝水,最好是喝白開水,一天成年人最好喝六到八杯(杯子大概300毫升)以上,如果結合了運動,一定要攝入更多的水分。

  由于天氣熱,午後陽光較烈,所以最好在家中單位放一些降火防暑的藥物,能夠随身攜帶一些人丹清涼油之類的就更好。

  除了自身的保養之外,對于日常所處的環境也一定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在室内撒一些清水,或者放幾盆水,保持室内空氣新鮮,經常開窗通風,有條件的在室内裝一個加濕器,放幾盤綠色植物,對身體很有好處。

  由于“立夏”後天黑得晚亮得早,人們往往容易晚睡早醒,造成睡眠不足,白天常“打盹”。專家稱,13時至15時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人易出汗,出汗多散熱,血液大量集中于體表,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午飯後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腦的供血就更為減少,人就易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因此,大家要根據節氣變化,相對于冬春季節,可晚些入睡,早點起床,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但應增加午睡,尤其是老年人多有睡眠不實的特點,更需要午睡。中午沒午睡習慣的人,可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最好不要加班工作。

  一般來說,午休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為宜,時間不宜過長,睡醒後不要急于起來,再躺上10分鐘起床為宜。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着涼受風而生病。

  專家表示,夏日午休不是對所有的人都有益,患有低血壓疾病的人及血液循環系統有障礙,特别是由于腦血管硬化變窄而出現頭暈的人,不宜午休。

  立夏養生知識

  起居有度增加午睡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汗”出傷陽。起床前可以做幾個小動作,有利于增強體質,養護心髒。立夏時天亮得早,人們起得早,而晚上相對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正午1點到3點氣溫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飯後,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所以,中午人們總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對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來說,午間時分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30~50分鐘。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讓人感覺沒有精神。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着涼受風而生病。

  注意保暖不貪涼

  對大多數人特别是關節患者來說,夏季應該避免貪涼,不用或适度使用空調和風扇。在工作場合中,應把自己的病情告訴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盡量不用空調或适當調高溫度。最好常備一件長袖衣,随外界環境随時加減衣服。一旦感冒不可輕易用發汗藥物,以免汗多傷心,避免氣血淤滞,以防心髒病的發作。

  飲食調養補脾護心

  立夏過後,溫度逐漸攀升,人們就會覺得煩躁上火,食欲也會有所下降。立夏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宜采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飲食應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大魚大肉和油膩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清晨可食蔥頭少許,晚飯宜飲紅酒少量,以暢通氣血。

  飲食調整應注意多酸少苦

  夏天出汗多,人體最易丢失津液,所以要适當吃酸味食物,如草莓、番茄、檸檬、烏梅、葡萄、山楂、菠蘿、芒果、猕猴桃等,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如果炒菜時在菜肴中加點醋,醋酸還可殺菌消毒,防止胃腸道疾病發生。

  專家提醒,立夏忌吃辛辣溫燥的食物,吃冷飲也要适度。推薦夏季養生菜肴為花椒葉炒蝦仁、拌芹菜小蘿蔔、綠豆鮮藕炖排骨、絲瓜蛋湯。

  立夏養生小常識

  立夏時節養生記住三大點

  多進稀食有利補養

  對人體髒腑來說,立夏時肝氣漸弱、心氣漸強,此時飲食應增酸減苦,補腎助肝。保證胃腸功能正常,抵禦暑熱侵襲,是夏季養生的重要一環。立夏後陽氣上升,天氣逐漸升溫,多吃油膩或易上火的食物,會造成身體内、外皆熱,易出現上火的痤瘡、口腔潰瘍、便秘等病症。為解決此時脾胃功能紊亂,飲食上宜清淡、多補水,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多進稀食是夏季飲食養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進餐時食粥,午餐時喝湯,這樣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同時,還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物質。補充維生素,可多吃些西紅柿、青椒、冬瓜、西瓜、楊梅、桃、李等新鮮果蔬;補充水和無機鹽,特别是要注意鉀的補充,豆類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鉀的很好來源。适量地補充蛋白質,如魚、瘦肉、蛋、奶和豆類等都是最佳的優質蛋白。

  立夏重護心 天熱宜戒怒

  夏季與心氣相通,有利于心髒的生理活動,因此,要順應節氣的這種變化,保養心髒,專家表示,此時節,老年人要注意避免氣血淤積,預防心髒病發作。專家表示,“立夏”時節要做好“精神養生”,多做安靜的事情,如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

  專家提示,立夏後,人們易感到煩躁不安,因此立夏養生要做到“戒燥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靜、心志安閑,心情舒暢,笑口常開。此外,在飲食調節上,應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清淡和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山藥、小麥、玉米、海産品、蛋類,這些食物既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欲。

  中醫認為,夏季心陽最為旺盛,當夏日氣溫升高後,人易煩躁不安,好發脾氣,而且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特别是老年人,由發火生氣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易增加,甚至因此而發生猝死。所以,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做好自我調節,重點關注心髒保養。

  專家表示,“立夏”時節要做好“精神養生”,多做安靜的事情,如繪畫、書法、聽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

  結語:看完了文章,相信大家對立夏時節的養生知識一定都有所了解了吧。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養生,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抵抗力就會下降,多注意養生才能有一個健康的好身體。還有,每天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對健康是有很大幫助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