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實證經濟學到規範經濟學的過渡?今天繼續分享經濟學裡面的幾個概念:實證經濟學,規範經濟學,科學方法論、消費者理論以及成本,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由實證經濟學到規範經濟學的過渡?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今天繼續分享經濟學裡面的幾個概念:實證經濟學,規範經濟學,科學方法論、消費者理論以及成本。
01
實證經濟學與規範經濟學
實證經濟學:實證經濟學認為經濟學理論用于解釋世界、解釋現象,回答“是什麼”和“為什麼”的問題。而不回答“好不好”和“應不應該”的問題。因為前面講過,經濟學的唯一假設----人是自私的,在這個假設前提下經濟學不回答自私好不好,人應不應該自私的問題。這兩個問題屬于道德範疇的問題。
規範經濟學:規範經濟學就是政府在社會組織中要利用經濟的手段解決相關問題,規範經濟學是基于實證分析,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再加上價值判斷(政府想要什麼樣的結果?)做決策。這裡出現兩個概念,一個是實證分析,一個是價值判斷,實證分析就是分析具體的局限條件下個體做出不同選擇的情況。價值判斷則是在市場行為(以價格準則決定勝負)與非市場行為(以非價格準則決定勝負)中做出選擇,價值判斷可以是主觀的,也可以是人為地制定一個客觀的标準。
02
什麼是科學方法論
科學方法論的特征一:可證僞性,即可能被事實推翻,而絕不是我們經常以為的可以證明為真實的。
科學方法論的特征二:奧克姆剃刀,即理論需要越簡單越好,思想市場上的競争準則一個是“解釋力”(即不被事實證僞的能力),另一個就是“簡潔性”(奧克姆剃刀)。
科學方法論的特征三:科學的量度,我們通常以為的科學量度就是基數量度,認為定量分析勝過定性分析,實際上定量的,可計量的并不代表就是正确的,這是經常容易犯的一個誤區,會造成犯精确的錯。張五常主張在用事實驗證科學時,“大緻的對”勝過“精确的錯”。即首先追求的是正确,而不是精确(過度追求定量的數據)。
03
消費者理論
消費者理論基本定義:消費者理論研究的是消費行為規律,其重點是消費者選擇理論。消費者理論包括:效用理論、有用性理論、需求理論、消費者選擇理論等一系列理論。
實際上在有需求定律作為公理,消費者理論是多此一舉,因為消費者理論是試圖把需求定律作為理論推導出來,為此消費者理論又弄出兩個公理(比較公理和傳遞性公理),再加上一個“效用”的概念,弄出一套等優曲線的分析,最後通過價格變動畫出價格擴展路徑,推導出一條需求曲線。從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消費者理論違背科學方法論中的“奧克姆剃刀”(理論越簡單越好)。此外,消費者理論所深深依賴的效用概念、等優曲線都是意圖之物,“效用”直接與偏好心理因素相關,不是事實。在使用時必須先設法将其轉化為事實來代替,這樣更大大增加了理論應用的複雜性,造成重重陷阱,在使用時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套套邏輯之中。
效用:效用實際上就是馬克思經濟學裡面的“使用價值”這個概念,是由于“勞動價值論”被否定後提出的一個概念。效用直接與偏好心理因素相關,實際上這個概念容易引起誤解,作者不建議使用這個概念。而使用價值說的是某件物品能滿足個體的某種需要,與客觀條件相關,是事實。
04
成本的概念
經濟學所說的成本,是指收入,是指放棄了的最高收入是機會成本。而生活中說的成本是會計成本,是指貨币支出。沒有選擇就沒有機會成本,因為機會成本是放棄了的最高收入。需要注意曆史成本不是機會成本,曆史成本就是已經付出的成本,已經成為曆史。而機會成本不是實際支出,而是放棄了的最高收入。要注意區分這幾個概念,經濟學中說的成本就是指機會成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