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寒露節氣已至 生活中需防寒涼

寒露節氣已至 生活中需防寒涼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18 06:23:57

  10月8日已進入寒露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将凝結也。”寒露以後,随着氣溫的下降,很多疾病會發生,其中最應警惕的是心腦血管病。因此,在這多事之秋的寒露節氣中,應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

  寒從足下生

  ——熱水泡腳以暖足

  寒露後,總的說天氣特點就是一個“寒”字。俗語說:一場秋雨一場寒。此時,秋風肅殺,天氣漸涼,甚至會氣溫突降,寒潮來臨,最容易引發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腦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這個時期發作或加重。所以這個節氣中,養生重點除仍需要預防燥邪損傷外,還必須防止寒邪傷人。此時足部的保健尤為關鍵。寒露節氣一過,就應注重足部保暖。

  諺語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後,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無生意,常欲使氣在下。”意即每年農曆八月初一以後,很快進入深秋和寒冬季節,應當重視足部保暖,防止下肢受寒。

  我們知道,人的足部距離心髒最遠,又直接與地面接觸,故散熱較快,最易受到寒邪侵襲。尤其是許多體質虛弱的人,腳經常是冰涼的,這就是因為血液從心髒出來到腳部循環減速造成的,因而有“寒從腳起”之說。因此,在寒露這個階段,足部的保暖就是最重要的養生功課了。

  有的人在冬天喜歡圍爐烤火,那樣并不好,易導緻足部皮膚皲裂。“熱水洗腳,勝吃補藥。”暖足的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就是熱水泡腳。中醫認為,足部是足三陰經、足三陽經的起止點,與全身所有髒腑經絡均有密切關系,用熱水泡腳,可以起到調整髒腑功能、增強體質的作用。所以,曆代養生家都把用熱水泡腳作為養生益壽的一項措施。

  其做法是,先用臉盆準備半盆熱水,旁邊再準備一個熱水瓶,雙足入盆浸泡,水溫宜高一些,但必須忍受得了,以不燙傷為原則。每次濯足最好在20分鐘以上,水溫低了就從熱水瓶中倒入一些熱水,務使水溫始終保持熱燙。

  堅持用熱水洗足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驅散寒氣,溫暖全身;促進周身血液循環,及時消除疲勞;早上運動後用熱水洗足可以健腦強身;夜晚就寝以前用熱水泡足可改善睡眠,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用熱水燙足還有利于治療腳癬。

  但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30分鐘左右為宜,其間加入熱水2~4次。在泡腳過程中,人體血液循環加快,心率加快,如時間過長,易增加心髒負擔。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應格外注意,如果有胸悶、頭暈的感覺,應暫時停止泡腳,馬上躺在床上休息。晚飯後1個小時才可泡腳。因為飯後人體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立即用熱水泡腳,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

  泡腳水的溫度要控制在42℃左右,水量以沒過腳踝部為好。這是因為:一方面,水溫太高,雙腳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腦、腎髒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另一方面,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幹燥甚至皲裂。

  經常艾灸足三裡穴和湧泉穴等,對下肢乃至周身的防寒保暖均有好處。

  登高解秋郁

  ——秋風送爽宜出遊

  秋天是肺金主時令。中醫講“肺主升降”,肺的宣發與肅降功能正常,才能把二氧化碳排出去,把氧氣吸進來,把痰和廢物咳出去,幫助心髒把氣血津液散布于全身。

  但是,秋天萬物肅殺,人的陽氣從表皮開始往内收,汗毛孔逐漸閉合,影響到肺的功能(肺主皮毛),人容易悲傷。在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情志與内髒的關系中,悲正是肺之志。因此,悲,傷的是肺,悲的情緒易影響到肺的宣發功能。再加上秋風肅殺,淫雨霏霏,面對草枯葉落、花木凋零,更容易使人們特别是老年人和在外遊子觸景生情引起凄涼、憂郁及悲愁傷感的心緒。

  用什麼方法可以化解悲秋呢?秋天登高,就是方法之一。我國素有重陽節登高的習俗,在此時登高不僅可以懷古、陶冶情操,而且通過登高,人們可以借此抛開工作煩惱,通過與自然的接觸,緩解壓力,放松自己,所以在秋高氣爽、天高雲淡的季節,登高遠眺,高喊幾聲呼出胸中濁氣,對抑制悲傷的情緒大有好處。這就是火克金、喜勝悲的中醫含義,這種登高活動有很好的宣肺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外出登山時,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護膝關節,切不可運動過量。膝關節在遇到寒冷刺激時,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老年人運動時,不宜做屈膝動作時間較長的運動,要盡量減少膝關節的負重。

  當然,心病當由心來醫,宋代醫學家陳直說:“秋時凄風慘雨,多動傷感,若顔色不樂,便須多方誘說,使役其心神,則忘其秋思。”因此心理的調節也非常重要。

  在秋日裡,應少看一些感情纏綿、充滿失意情緒的小說和電視劇,老年人要多想想美好的未來。唐朝詩人劉禹錫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詩,不僅給人以秋天的生氣,更喚醒人們為理想而奮鬥的情操,能有此樂觀豁達的心情,何愁“秋愁”不去、憂郁不解呢?

  簡單的穴位自療法,可幫助放松及提振精神。神門穴又稱心胸謀穴,經常按摩神門穴對降心火有很大的幫助;按摩太沖穴可以克制煩躁易怒情緒;而有失眠、神經痛及呼吸、循環系統疾病患者可常按内關穴。當然,如果還不能緩解,應去正規醫院就診。一般來說,針灸一個療程之後就可得到明顯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