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的到來,讓人熱的沒有生機,随之而來的就是各種疾病,那麼夏季養生我們該做些什麼呢?中西醫都贊同了夏季養生應該以養心為重,具體是為什麼呢?接下來就跟随小編一起去看一看。
夏季養生小常識
夏季是心氣主令之時
在人體五髒中,與夏季相通應的是心,這種通應性表現為:一方面,夏季人體心氣最易于受傷,即炎熱的暑邪最易傷心。臨床上,如冠心病、高血壓心髒病等心髒 病患者,在高溫的天氣下病情往往會加重甚至出現死亡;另一方面,人體亦處于心氣功能的影響之下,心的功能在夏季表現最充分。
心是人 體精神活動的主宰,《黃帝内經》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之說,又說:“心者,五髒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動則五髒六腑皆搖。”因此, 《黃帝内經》認為,人的精神活動是由心在主持着。這種觀點,不限于中醫學理論,中國傳統文化均習慣于用“心”來表達與思想、情感等相關的精神活動,諸如 “心想事成”“心情”“心思”等,“心”是精神活動的代稱。因此,到了心主令的夏季,人的精神自然變得非常飽滿,思維活躍、情感豐富。
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大部分夏季出生的人,都是外向的性格,比較活潑愛動,思維敏捷,情感外露;相反,冬季出生的人,則多偏于性格内向,思維缜密,做事不 動聲色,因為冬是主于閉藏的季節。心主血脈的運行,心氣虛,則氣血運行遲緩,甚至阻滞不通;與七竅的關系是開竅于舌。在五色中,赤色是歸心的;在五味中, 歸入于心的是苦味。
夏季飲食,減苦增辛
對于夏季的飲食,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要“減苦增辛”,因為辛主發散,苦主沉降,苦味不利于夏季陽氣的升發。而辛味之品性主升散,與夏季陽氣發散的狀态相吻合。有人主張夏季多食苦瓜,認為苦瓜有清解暑熱的作用,其實苦瓜隻适合于長夏季節食用,因為長夏濕熱交蒸,濕熱困脾,導緻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苦瓜性寒可以清熱,苦可燥濕,可通暢脾胃氣機,增進食欲。但對于陽虛的患者,則不要将苦瓜列為夏季的主要蔬菜。
夏季飲食,清淡為主
《内經》在治療思想上有“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亦同法”之論。遠,即避開的意義,強調治療上不僅要注意用藥的寒熱之性,還要注意季節的氣候特征,飲食 亦應如此。因此,夏季不應服太多溫熱性大的食物,如牛肉、羊肉、辣椒、荔枝、桂圓等。否則,一方面極易導緻陽熱過盛;另一方面,由于夏季陽氣偏于浮于表, 胃腸的陽氣并不足,很容易導緻消化不良引起的腹部脹滿、腹瀉等病症。所以古人認為夏季是最難養生的季節,一則暑熱外蒸,一則腹内陰冷,飲食稍有不慎,極易 罹患腹瀉。
當然,《内經》雖然主張夏季的飲食不能過熱,同樣亦不可過多寒涼。因為夏季雖然體表陽熱之氣偏盛,但體内的陽氣并未亢 盛,大量食入冷飲、瓜果等同于毀損人體的陽氣,這就違背了“春夏養陽”的養生思想。因此,在夏季,飲食應以清淡為上,以蔬菜、谷類食物為主,可以多食用粥 類食物,避免過分的寒涼與溫熱。
夏季飲食,忌空腹飲茶、夜食生冷
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飲茶消暑,但需要 注意的是,夏季人體的陽氣浮于外而虛于内,過多飲茶,尤其是空腹時飲茶,極易導緻茶水消耗人體的陽氣。如果再是喜歡食鹹之人,鹹味引茶入腎,消爍下焦腎 陽,使人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虛冷的腹瀉、陽痿、痛經等病症。因此,夏季飲茶餐後為宜,有饑餓感則立刻停飲。
夏季夜短,年事稍長之人或體質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飲食。夜間尤其要注意不要食用生菜、瓜類等生冷食物,也不要吃太多肉或糯米等黏膩之物,否則可見腹脹、吐瀉交作等病症。
中西醫說夏季養生養心為重
中醫:“夏氣與心氣相通”心髒保養為先
中醫理論中,人和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界的四季消長變化和人體的五髒功能活動相互關聯對應。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心對應“夏”,也就是說夏季心陽最旺,同時提醒人們,在春夏之交要順應天氣的變化,重點關注心髒保養。
因此,中醫認為,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汗”出傷陽,在飲食調養方面,宜采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糧。
西醫:夏日煩躁與“心”有關心理情緒尤為重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的心理、情緒與軀體可通過神經—内分泌—免疫系統互相聯系、互相影響。此時不僅是情緒波動起伏,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起居、飲食稍有不妥,就會發生各種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并不少見。所以,在“立夏”之季,西醫認為要做好自我調節、笑口常開。
立夏養“心”,中醫重于心髒的保養,西醫側重心志調節。根據中西醫的養“心”理論,小編總結出最适合立夏養“心”又養生的生活原則。
結語:小編認為,夏季要想養生,最應該重視的問題就是飲食問題了,因為夏季大部分的疾病都是由我們的飲食造成的。希望小編的文章可以讓大家在夏季養生中有所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