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對于功臣的封爵制度仍然沿用漢朝制度,也即采用二爵制,就是隻有王爵、侯爵兩級。同時,因為漢高祖劉邦立下了“非劉氏不得為王,非有功不得封侯”的規定,所以,不是皇帝宗室的功臣,幾乎是無法染指王爵的,也即侯爵就是這些文臣武将的最高榮譽了。當然,對于三國時期文臣武将獲得的侯爵,在地位上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漢制,列侯大者食縣,小者食鄉、亭。三國魏定制:凡國,王、公、侯、伯、子、男六等,次縣侯,次鄉侯,次亭侯,次關内侯。
由此,在漢末三國時期,侯爵分為縣侯、鄉侯、亭侯、關内侯這四個檔次。其中,就縣侯來說,自然是地位最高的侯爵了。對于魏蜀吳三國來說,能夠封侯的文臣武将很多,但是,可以獲得縣侯的封賞,則是比較稀少了。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蜀漢來說,明确記載的縣侯,主要是以下九位。至于諸葛亮、張飛、馬超等人,因為在縣侯和鄉侯上存在一定的争議,沒有被羅列在九個人。
魏延:南鄭侯
建興元年(223年)四月,劉備去世,五月,太子劉禅登基,魏延被封為都亭侯。對于魏延這位武将,縣侯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蜀漢初期,魏延一開始隻獲得了一個亭侯,也即和關羽的漢壽亭侯地位一緻。建興八年(230年),魏延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魏延率領軍隊行至陽溪一帶,遇到曹魏後将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兩軍會戰,魏延大破費瑤和郭淮。獲得大勝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為前軍師、征西大将軍,而且授予假節,進封為南鄭侯。對于南鄭侯的南鄭,指的是南鄭縣。在漢末三國時期,南鄭是漢中郡的治所。在此基礎上,南鄭侯的地位,自然是比較高的。并且,魏延的南鄭侯,是建立在深入曹魏腹地,取得大勝的戰功之上,這更加提升了南鄭侯的含金量。
濟陽侯:吳懿
建興八年(230年),吳懿與魏延在陽溪大破魏将郭淮、費曜,升任左将軍,進封高陽鄉侯,這是一個鄉侯。公元234年,諸葛亮逝世後,吳懿任漢中都督,升任車騎将軍、雍州刺史、假節,又進封濟陽侯,從而最終獲得了縣侯的待遇。
吳班:綿竹侯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逝世,太子劉禅繼位,改元建興。建興年間,吳班晉升為後将軍,并受封為安樂亭侯。此後,吳班逐漸升為骠騎将軍,授予節符,并進封綿竹侯。綿竹,有“古蜀翹楚,益州重鎮”之譽,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古縣。
姜維:平襄侯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遺命姜維次于魏延斷後,但魏延不願意聽從楊儀調遣,率軍從别道率先撤退,姜維就率軍擊退了試圖追擊的司馬懿。回到成都後,姜維被任命為右監軍輔漢将軍,封平襄侯。就姜維的平襄侯,西漢曾設立平襄縣,大緻位于今天的甘肅省通渭縣西北。
王平:安漢侯
建興十五年(公元237年),王平進封安漢侯,代替吳懿督漢中。對于王平的安漢侯,安漢指的是安漢縣。就西漢時期設立的安漢縣,曾是巴郡的治所。對此,在筆者看來,王平的安漢侯,主要還是因為他晉升漢中都督,所以才被封為縣侯。因此,在含金量上,王平的安漢侯顯然不如魏延的南鄭侯。
馬岱:陳倉侯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死了以後,魏延、楊儀争權,馬岱奉楊儀命率軍斬殺魏延。建興十三年(235年),平北将軍、陳倉侯馬岱率衆伐魏,為牛金擊退。就陳倉縣來說,可謂古代兵家必争之地,陳倉縣故治在今寶雞市金台區陳倉鎮代家灣村。西漢屬右扶風。三國魏陳倉縣治徙寶雞市區東5公裡陳倉故城。
句扶:宕渠侯
句扶(?-249年),字孝興,益州巴西郡漢昌縣(今四川省巴中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将,從征南方、北伐多次立下戰功,句扶官至左将軍,後被蜀漢朝廷封為宕渠侯。宕渠縣,隸巴郡,治地賨城(今四川省達州市渠縣土溪鎮城壩村)。西漢時期,宕渠縣包括今之整個達川區、巴中地區及營山、廣安、城口等縣地。在漢末三國時期,張飛曾在宕渠縣一帶和曹魏名将張郃交戰,并取得了宕渠之戰的勝利。
劉豹:陽泉侯
劉豹,三國時期蜀漢官員,官至議郎,被封為陽泉侯,漢末三國時期,蜀漢曾設立陽泉縣,屬廣漢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陽市西北孝泉鎮。公元220年,曹丕稱帝的消息傳到蜀中,劉豹與向舉、張裔等人一同進言,勸劉備也稱帝。相對于以上幾位武将,劉豹偏向于文臣。并且,劉豹的陽泉侯雖然是一個縣侯,卻不是因為戰功所獲得的,所以含金量相對較低。
向舉:青衣侯
和劉豹一樣,向舉也是一位文臣。在曹丕篡漢自立後,向舉勸谏劉備稱帝。蜀漢建立之後,向舉被封為青衣侯。對于青衣侯的青衣,指的是青衣縣,青衣縣轄今蘆山、寶興、名山三縣及雅安縣青衣江以北之地。
總的來說,在蜀漢曆史上,明确記載的縣侯,主要是以上幾位。除此之外,關羽為漢壽亭侯,趙雲為永昌亭侯,這都是一個亭侯,距離縣侯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相對于關羽、趙雲,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張飛被封為西鄉侯,關于武鄉侯、西鄉侯到底是鄉侯還是縣侯,因為一直以來都存在争議,所以暫時沒有被羅列到蜀漢縣侯的範圍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