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吳淞口明明是黃浦江的出口,卻為何叫做吳淞口而不是黃埔口?
來過上海的朋友不知道有沒有疑惑過,位于上海北部的吳淞口,明明是黃浦江入長江之口,卻為何被稱作吳淞口呢?
吳淞江古稱松江或吳江,上海境内被稱之為蘇州河,自古以來就是太湖地區出海的重要通道。在明代以前,吳淞口是長江最後一條支流吳淞江的入口,故而得名。
明初時期,因吳淞江淤淺嚴重,黃浦口淤塞不通,當地官員對兩條河流進行了大規模的疏導工程,使得黃浦江從今複興島向西北流至吳淞口入注長江。
原本是吳淞江支流的黃浦江也因此“反客為主”,奪得了吳淞江的入海口,并且使得吳淞江變成了其支流,故有“黃浦奪淞”之說。
吳淞江地理位置獨特,自古便是我國的海防與江防要塞,明洪武年間曾在此設有吳淞江守禦千戶所,清代設總兵,後更名為吳淞營,并置戰船駐守。
清末,為了鞏固海防,在河口兩岸先後築有東、西炮台,南石塘南、北炮台和獅子林炮台,安置各種口徑射程的大炮30餘門。近代,這裡更是戰略要地,曾多次成為抵禦外國侵略者的主戰場。
至今,這裡仍是我國海防的戰略要地。曾經的炮台,如今也被開辟成了濕地森林公園,營造出了11公頃的迷人濕地景觀,成為了上海市民閑暇之餘,感受自然尋味曆史的好去處!
雖然如今的吳淞口已然成為了黃浦江的入口,實為“黃浦口”,但官方的名字卻一直沒有更改,似乎在告訴人們這段古老的曆史,對此你怎麼看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