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節氣,我們的體内肝火比較旺盛,胃比較容易“受傷”,因此春分養生需要養肝養胃。怎麼養比較好呢?當然是飲食最為關鍵,下面介紹春分養胃護肝飲食方法,不妨去看看!
春分養生吃什麼
山藥扁豆鯉魚湯
白扁豆30克,淮山藥40克,幹姜3克(或生姜15克),鯉魚1條(約500克)。先将鯉魚剖腹,去鱗、鰓及内髒、洗淨,加水适量,與前三味藥同煮1小時,加入精鹽、紹酒适量調味即成。有健脾胃祛潮濕的功效。
茯苓粥
茯苓15克,粳米200克,冰糖适量。将茯苓、粳米洗淨,一同放入鍋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至粥熟米爛,調入冰糖略煮即成。有健脾利濕的功效。
太子參大棗陳皮茶
太子參15克,大棗5枚,陳皮3克。将太子參、大棗洗淨,連同陳皮共同放入砂鍋内,加适量水,煎湯,去渣取汁,代茶飲。有理氣和胃的功效。
豬肚白術湯
豬肚1具,白術60克,煨姜45克,胡椒15克,精鹽适量。将豬肚洗淨,去油脂,放入沸水中焯後去水,晾幹水後備用。将白術、煨姜、胡椒放入豬肚内,縫合豬肚,豬肚外以針刺小孔,放入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2小時,放入精鹽調味。撈出豬肚,切塊,喝湯吃豬肚。有溫中散寒,補脾益氣的功效,尤其适用于脾胃虛寒的人。
菊花粥
菊花15克,粳米100克。菊花洗淨,粳米淘洗幹淨。菊花、粳米放鍋中,加适量清水,加蓋,旺火煮沸,文火熬至成粥即可。該粥散風熱、清肝火、降血壓。适用于頭暈、頭痛、目赤、疔瘡腫毒、原發性高血壓等。
梅花粥
取白梅花5克,粳米80克,先将粳米煮成粥,再加入白梅花,煮沸兩三分鐘即可,每餐吃一碗,可連續吃三五天。梅花性平,能舒肝理氣,激發食欲。食欲減退者食用效果頗佳,健康者食用則精力倍增。
桑葚粥
桑葚30克(鮮桑葚用60克),糯米60克,冰糖适量。将桑葚洗幹淨,與糯米同煮,待煮熟後加入冰糖。該粥可以滋補肝陰、養血明目。适用于肝腎虧虛引起的頭暈眼花、失眠多夢、耳鳴腰酸、須發早白等。
春分養生四大原則
古言雲:“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中醫認為在春分時節正是調理體内陰陽平衡,協調機體功能的重要時機,因此我們要注意餐飲,把握好養生的好時機。不過,當人體新陳代謝不協調時,體内會出現某些元素的不平衡狀态,緻使早衰和疾病的發生。尤其在春分時節,此時人體的血液和激素活動正處于高峰期,但春天多變的氣候又會使體内失衡,誘發一系列疾病。為此,專家建議,科學合理的膳食,有助于在春分時節調理機體平衡陰陽。
原則一:食物的陰陽互補
食物分寒、熱、溫、涼、平五種屬性。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需要添加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涼;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配上蛋類等滋陰食材,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原則二:給腸胃放假
人們的腸胃也需要休息。飯食吃進肚裡,除腸胃之外,人體多個髒腑都要為之忙碌,就連大腦都要為之退讓三分,首先要保證氣血滿足腸胃的需要,這就是飲食後會發生大腦昏昏然的原因所在。如果每周都能讓腸胃有一個休息日,便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排出體内積存的毒素。在雙休日隻吃早晚兩餐,或以稀粥、水果、蜜糖水代替一頓正餐的方法來減輕腸胃負荷。
原則三:養肝排毒
春應于肝、夏應于心、長夏應于脾、秋應于肺、冬應于腎,所以春天重在養肝。春天養肝的目的在于協調肝的陰陽平衡,在中醫裡,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大棗和山藥就是不錯的選擇。酒傷肝腸,因此春季更不應飲酒。菊花茶、金銀花甚至白開水才是适合春季的佳飲。
原則四:多吃時令菜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告誡我們“不時,不食”,就是說,不是這個季節的菜果就不吃。時令菜也是“運氣菜”。食物一要講究“氣”,一要講究“味”。因為食物和藥物都是由氣味組成的,而藥物、食物的氣味隻有在當令時,即生長成熟符合節氣的食物,才能得天地之精氣。春令時菜包括有養陽之用的韭菜;助長生機的豆芽、莴苣、蔥、豆苗、蒜苗;滋養肝肺的晚春水果,如草莓、青梅、杏、李、桑葚、櫻桃等。
春分節氣養生必吃5款食物
春分,晝夜平分之一,此時太陽直射赤道,春暖花開,莺飛草長。但此時天氣不太穩定,常常會乍暖還寒、變化不定,容易引起一些春季的流行疾病,因此就需要注意,尤其是在飲食上。春分如何才能大飽口福,又吃得更健康呢?
春芽抗菌又養顔
春日食春芽。孔子說"不時,不食",意思是,不是這個季節的(東西)就不吃。中醫經典着作《黃帝内經》也說要"食歲谷",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發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等。
香椿清熱解毒健胃
春分時節的香椿,香味濃郁,鮮嫩清脆,口感和營養都是最好的。并且我國中醫認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由于香椿所獨有的芳香味道,能起到很好的醒脾、開胃作用。經過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在香椿中含有大量豐富的維生素E,因此香椿還有着很強的抗衰老的功效。
但要提醒大家,由于香椿中含量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含量要高于一般的蔬菜,因此在烹制香椿時最好能放進熱水中先焯一下,這樣吃才最健康。
菠菜解毒防春燥
菠菜是一年四季都有的蔬菜,但以春季為佳,而不是趙本山和宋丹丹說的"秋菠"。"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韭菜強腎養陽氣
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其根白如玉,葉綠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幹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嘗鮮無不道春筍
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的春筍作為美味佳肴,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對它贊歎不已,有"嘗鮮無不道春筍"之說。春筍筍體肥厚,美味爽口,營養豐富,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也各異,炒、炖、煮、煨皆成佳肴。地方名菜春筍均占一席之地,如上海的"枸杞春筍",南京的"春筍白拌雞",浙江的"南肉春筍"。不過,北方很難吃到新鮮的春筍,如果是弗爾馬林裡泡過的就算了吧。
總結:春分要想身體健康,就得多進補食物,當然這食物你得有所講究,不能随便亂吃,吃點文中推薦的食物,才能真正的補好身體,讓你不生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