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秋分是什麼時候?二十四節氣之秋分的由來與含義

秋分是什麼時候?二十四節氣之秋分的由來與含義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12 23:17:37

  秋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範圍漸大。

  秋分節氣的由來

  我國古代将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細土的意思,就是說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人穴中,并且用細土将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水始涸”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于天氣幹燥,水氣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于幹涸之中。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産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後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此時,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國的華北地區有農諺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諺語中明确規定了該地區播種冬小麥的時間;而“秋分天氣白雲來,處處好歌好稻栽”則反映出江南地區播種水稻的時間。此外,勞動人民對秋分節氣的禁忌也總結成諺語,如“秋分隻怕雷電閃,多來米價貴如何”。

  在這時期,全國許多地區都開始進入了降水少的時段。秋分之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包括江南、華南地區(熱帶氣旋帶來暴雨除外)的降雨日數和雨量進入了降水減少的時段,河湖的水位開始下降,有些季節性河湖甚至會逐漸幹涸。在此期間,還有可能出現個别的熱帶氣旋,但影響位置偏南,大多影響華南沿海、海南島,這時的台風除了大風災害外,帶來的雨水,往往對當地的土壤保墒有利,因為10月以後這些地區先後轉入幹季。

  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據考證,我國很早就以“秋分”作為耕種的标志了。漢末崔寔在《四民月令》中寫到:“凡種大小麥得白露節可中薄田,秋分中中田,後十日中美田。”秋分,正是收獲的大好時節。農民朋友們要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免遭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還要适時早播冬作物,為來年豐産奠定基礎。

  秋分節氣的氣候特點

  我國古代将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按農曆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後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裡,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産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秋分這天,太陽位于黃經180度,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等長。這時,南方地區候溫普遍降至22℃以下,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一場秋雨一場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産生一次次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已經可見到漫天絮飛舞、大地素裹銀裝的壯麗雪景。南方地區和涼山州秋多綿雨,濕害嚴重,對秋收、秋耕和秋種影響頗大。要搶晴收曬,理墒防漬,抓好"三秋"生産的質量和進度。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秋季陰雨寡照、土土壤墒情較好的氣象條件,不失時機地大搞植樹造林,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将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秋分節氣的民間習俗

  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随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就叫做“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的農村還有煮湯圓吃的習俗,除了自己食用外,還要煮二三十個不用包心的湯圓,插上細竹簽放在田邊地頭,這就是“粘雀子嘴”,寓意是讓雀子不要來破壞莊稼。

  吃秋菜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苋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甯,身壯力健。

  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于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将“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随着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豎蛋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目前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确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秋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秋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

  秋分節氣的養生保健

  養生根本

  因為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着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我們在平日的飲食搭配上應根據食物的性質和作用合理調配,做到因時、因地、因人、因病之不同的辨證用膳,這也是避免機體早衰,保證機體正氣旺盛的重要條件之一。曆代醫家和養生家之所以重視養護正氣,是将其視為機體強壯的根本所在。

  精神養生

  在精神養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氣候漸轉幹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這時,人們應保持神志安甯,減緩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适應秋天容平之氣。同時精神情緒上要看到積極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節時,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機,登山、慢跑、散步、打球、遊泳、洗冷水浴;或練五禽戲,打太極拳、做八段錦、練健身操等。在進行“動功”鍛煉的同時,可配合“靜功”,如六字訣默念呼氣練功法、内氣功、意守功等,動靜結合,動則強身,靜則養身,則可達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飲食養生

  在飲食攝養上,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盡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适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幹燥及幹咳、聲嘶、皮膚幹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藕、柿子、芝麻、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廣東民間曆來秋日最多潤養的湯水,此時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蘿蔔陳皮鴨湯、玉竹百合豬瘦肉湯、木瓜粟米花生生魚湯、沙田柚花豬肝湯、無花果白鲫湯、霸王花蜜棗豬月展湯等都是家庭養生之品。

  二十四節氣表

   春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