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的成熟和發展,是有唐詞的基礎的。在唐代的時候,唐詩占據主流,但是很早就出現了詞作。比如李白的《憶秦娥·箫聲咽》就是一首詞。不過在當時,詞的地位很低,又稱為“詩餘”,由此可見唐詞的地位。
時光來到了宋代,宋詩在唐詩的基礎上很難得到突破,轉而傾向于發展宋詞。唐詞再加上五代詞等給宋詞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比如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最特殊的唐詞:全詞27字卻獨創一個詞牌名,深得蘇轼的喜歡。且看: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首詞的題目是《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飛》,作者是唐代詩人張志和。不過由于這個詩人流傳下來的詩歌很少,但是命名為“漁歌子”詞牌的詞作卻有5首,幾乎占據了其全部作品的絕大部分。而且這首詞全詞隻有27個字,不過卻獨創了“漁歌子”這個詞牌,影響後世深遠。
開篇兩句描寫了一副絕妙精彩的圖畫,“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在西塞山之前,有白鹭鳥飛來飛去,而在山下的江水之中,鳜魚在水裡自由自在的遊着,更有桃花漂浮在水中,給這個季節增添了幾分美麗的色彩。
這是一副絕妙的春意盎然的圖景,在這裡,有青山綠水,有桃紅柳綠,還有白鹭飛,還有鳜魚肥,這一切都是充滿生機,呼喚着朝氣蓬勃的力量。
接下來寫這美景當中的人物,“青箬笠,綠蓑衣”,在這美麗的景色之中,詞人看到了一個漁翁,他頭戴鬥笠,身着蓑衣,在江邊悠然自得的打漁。“斜風細雨不須歸”,即便是起了春風下起了春雨,老翁也被這景色給迷住了,不舍得回家。
張志和的這首詞,還有相應的曆史背景。當時韓愈任湖州刺史,張志和前去拜谒,看到這美麗的景色,兩人賦詩唱和,這首詞就是張志和的詞作品。
到了宋代的時候,蘇轼非常喜歡這首詞,甚至還寫出了一首《浣溪沙》緻敬:
西塞山前白鹭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魚肥。
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從此中内容可以看到,其中幾乎全面引用了張志和的詞作,由此可以看出蘇轼對于這首詞的看重了。
漁翁在古代士大夫的眼中,多呈現出世外隐居高人的形象,代表了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也是身負重責的他們所向往的。由此這首詞中的意象,在曆史上得到廣泛流傳,也是理所應當的了。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