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是很多人喜歡的一種飲食菜譜,它可以清潤腸道,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然而喝湯也是一種學問,怎樣才能喝出健康來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喝湯養生需要注意的三大事項。
一、注意喝湯的正确時間和量
老話說“飯前先喝湯,勝過良藥方”,其實,這話是有道理的。吃飯的時候,食物是經過口腔、咽喉、食道最後到胃的,這就像一條通道。吃飯前先喝口湯,等于是将這條通道疏通了以便于幹硬的食物通過,而不會刺激消化道黏膜。進湯時間以飯前20分鐘左右為好,吃飯時也可緩慢少量進湯。
雖然飯前喝湯對健康有益,但并不是說喝得越多越好,一般情況,早餐可适當喝多些,因為早晨人們經過一夜睡眠,損失水分較多。中晚餐前喝湯以半碗為宜,尤其是晚上要少喝,否則頻頻夜尿影響睡眠。
二、不同情況選擇不同湯類
1.晨起最适合喝肉湯,因肉湯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在體内消化可維持3-5小時,避免人們一般在上午10-12點這個時段易産生饑餓和低血糖現象。
2.不同季節喝不同的湯可以預防季節性疾病。如夏天宜喝綠豆湯,冬天宜喝羊肉湯等。
3.體胖者适合在餐前喝一碗蔬菜湯,既可滿足食欲,又有利減肥。體型瘦弱者多喝含高糖、高蛋白的湯可增強體質。
4.孕産婦、哺乳女性以及老人、小孩可在進食前喝半碗骨頭湯,補充身體所需的鈣。注意,骨折病人不宜喝骨頭湯。
5.月經前适合喝性溫和的湯,不要喝大補的湯,以免補得過火而導緻經血過多。
6.感冒的時候不适合煲湯進補,就連品性溫和的西洋參也最好不服用,因為這些油膩的湯容易加重感冒症狀。
7.喝湯不能長期隻喝一兩種,應該各式湯飲交替,更能增加食欲,平衡營養。具有食療作用的湯要經常喝才能起到作用,每周喝2-3次為宜。
三、喝湯的一些誤區
誤區一:湯泡飯
我們咀嚼食物,不但要将食物嚼碎後便于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濕潤,而唾液是不斷咀嚼食物産生的,唾液中有許多消化酶,能幫助消化和吸收,對健康十分有益。而湯泡飯由于将飯泡軟了,就算不咀嚼也不會影響吞咽,所以吃進去的食物往往還沒經過唾液的消化過程就進入胃了,這就給胃的消化增加了負擔,日子一久,就容易導緻胃部不适。
誤區二:喝湯去“渣”
有人做過試驗,用魚、雞、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質原料的食品煮6小時後,看上去湯已很濃,但蛋白質的溶出率隻有6%-15%,還有85%以上的蛋白質仍留在“渣”中。也就是說,無論煲湯的時間有多長,肉類的營養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湯裡。所以喝湯後還要吃适量的肉。
誤區三:喜歡喝剛煲好的熱湯
剛煲好的湯往往很燙,而很多人卻偏偏喜歡喝這種很燙的湯,認為喝進去更暖胃暖身。其實,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隻能忍受60度的溫度,超過此溫度則會造成黏膜燙傷甚至消化道黏膜惡變,因此50度以下的湯更适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