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驚蟄養生 重在護肝健脾

驚蟄養生 重在護肝健脾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27 02:20:21

  每年3月5/6日是二十四節氣春季的第三個節氣——驚蟄。此時太陽運行到黃經345度。農曆書中記載:“鬥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意思是随着氣溫回升、土壤解凍,開始出現初雷,地下冬眠的小動物似被雷聲驚醒,開始出土活動,故取名叫驚蟄。

  驚蟄節氣前後,冷暖空氣交替開始頻繁,冷空氣尚顯餘威,有時還會長驅直入;暖空氣與時俱進,勢力漸強。南方陰雨開始增多,北方幹燥多風。有諺語說:“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等,可見初春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是驚蟄期間的天氣特點。

  驚蟄節氣雖已回暖,但不可掉以輕心。因為驚蟄後的天氣明顯變暖,不但各種動物開始活動,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細菌、病毒)也開始生長繁殖,各種傳染病也開始流行。所以人們要注意氣象台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留心冷暖變化,預防感冒等季節性疾病的流行。

  驚蟄後,人們常感到困乏無力、昏沉欲睡,早晨醒來也較遲,民間稱之為“春困”。這是因為春回大地,天氣漸暖,人體皮膚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漸舒張,需要的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但由于人體内血液的總量是相對穩定的,供應外周的血量增多,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所以容易出現“春困”。《黃帝内經》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志生。”意思是說,春天萬物複蘇,應該早睡早起,散步緩行,可以使精神愉悅、身體健康。

  傳統醫學認為,春屬木,入味為酸,對應五髒為肝,順應自然界生長生發之規律,春季容易肝風、肝火妄動,易引起心腦血管病及高血壓病。因此,驚蟄季節要少吃酸,還可以适當食用一些具有利水祛濕、健脾補益作用的湯水或食療粥來增強體質,如大棗粥、山藥粥、苋菜頭雲苓鲫魚湯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