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常考重點字詞

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常考重點字詞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23 12:16:43

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常考重點字詞(文言文翻譯考點分類專項訓練)1

四、文言句式

【典例引領】

(2021·新高考I卷)翻譯文中句子。

戴胄忠清公直,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複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法,朕複何憂!”胄前後犯顔執法,言如湧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

(節選自《通鑒經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

而既知其不可,複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答案】

然而既然已經知道不可以這樣,再依法裁決,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保全了大的信用啊。

【解析】

(1)關鍵詞句:“既”,已經;“斷”,處理;“複斷之以法”,狀語後置句;“忿”,憤怒;“信”,信用。

參考譯文:

戴胄為人忠誠清廉、公平正直,提拔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為候選人大都對自己的做官資曆造假,下令他們自首,不自首的人判處死刑。沒過多久,有僞造做官資曆的人被發現了,聖上想殺他。戴胄上奏說:“按照法律應當流放。”皇上憤怒地說:“你想遵守法律而讓我說話不算話嗎?”戴胄回答說:“下令的人隻是因為一時的喜怒,而法律是國家用來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為憤怒候選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殺他,然而既然已經知道不可以這樣,交由法律處理,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說:“你能夠執行法律,我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戴胄經常就像這次一樣甯肯使李世民發怒也要秉公執法,說出來的話語像不斷湧出的泉水一樣,而唐太宗全部都聽從了他的建議,天下再也沒有冤枉的案情了。

固定句式

1.“所以”

在文言文裡,“所以”是兩個詞,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詞,作介詞“以”的前置賓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産生的原因。由于介詞“以”具有表原因、憑借等功能,因此,“所以”這個凝固結構大緻有兩種情形。

其一,“以”字當“因為”講,“所以”相當于“……的原因”、“……的緣故”,用來表示原因。

其二,“以”字當“拿”、“用”或“憑借”講,“所以”相當于“……的辦法”或“用來……的”,用來表示手段、方法、根據、工具等。如:

2.“……有所……”“……無所……”

譯:有……的(人、事、物);沒有……的(人、事、物)。

3.何所

表疑問的固定結構。是“所……者為何”的移位和壓縮,可譯為“……的(人、事、物)是誰(什麼)”。

4.“……之謂也”“其……之謂也”

此句式中的“之”為賓語前置的标志,“……之謂也”翻譯為“說的就是……啊”,“其……之謂”中“其”表推斷,翻譯為“大概說的就是……吧?”。

5.“……有以……”“……無以……”

譯為“有什麼可拿來”或“有用來……的(辦法)”,“沒有什麼可拿來”或“沒有用來……的(辦法)”。

5.“得無……乎”

譯為“該不會(莫非、隻怕、恐怕)……吧” 。另外,“得無”中的“無” 有時還換成“微”或“非”,構成“得微……乎”或“得非……欤”的格式,其意

義也不變。

7.“無乃……乎”

譯為:“恐怕(隻怕、大概)……吧” 。有時“無乃……乎”中的“無”字換成“毋”字,成為“毋乃……乎”的形式,其意義不變。

8.“不亦……乎”

譯為:“不是(不也是) ……嗎?”“難道不是(不也是) ……嗎?”

9.“何(奚、惡、安)……為” “何以……為”

譯為:“要(拿、用)……做(幹)什麼呢”或譯為“怎麼、哪裡(為什麼)用得着……呢”。

10.“何乃……”

譯為:為什麼竟……

11.“如何(若何)”“奈何”,

譯為:“怎”“怎麼辦”“怎麼樣”或“怎麼對付”等。

12.“何……之有”

表示反問,是“有何”的倒裝。“之”是助詞,賓語前置的标志。“何……之有”譯為“有什麼……呢” 或 “有什麼……的呢”。

13.“唯……是……”

表示動作對象的單一性和強調的賓語,往往用“唯……是……”的格式,可将副詞“唯”譯成“隻”“隻是”或者“一定”,而助詞“是”是賓語前置的标志,不譯。如現代漢語成語中的唯利是圖、唯你是問、唯才是舉等等。

14.獨……乎

譯為:難道……

15.……庶幾……欤?

表示揣測,可譯為“……或許(大概,差不多)……吧?”

16.顧……哉?

譯為:“難道……嗎?”17.“庸……乎” “其庸……乎”

表疑問,相當于現代漢語“哪裡(怎麼)……呢?”

18.“……見……”“見……于……”

表被動。

19.“……為……”“為……所……”

表被動。

20.“……孰與……”“與……孰……”

“孰”字,作疑問代詞為常見的現象,用“哪”或“哪個”對譯。如:

另一種用法是,“孰”字之前如有表示人或事物的詞語,而這個先行詞是表示“孰”字所代的範圍的,這時,“孰”字就有從中“選擇其一”的意思,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哪一個”或“哪一件”,一般對譯為“…………比……怎麼樣”或“……跟(與)……比誰(哪一個)……”。如:

21. ……抑(抑或) ……

表示選擇,相當于“還是”、“或是”。

22.其……其……?

表示選擇,可譯為“是……還是……?”23.盍

譯為“何不”

24.……無 ……

譯為“無論”“不管”

【通關訓練】

翻譯文中劃線句子

1.(2022·廣東·華南師大附中三模)及中诏用雅,衆遂赴雅焉。将拜,遇雨,請以傘入。王珣不許之,因冒雨而拜。雅既貴幸,威權甚震,門下車騎常數百,而善應接,傾心禮之。帝以道子無社稷器幹,慮晏駕之後皇室傾危,乃選時望以為籓屏,将擢王恭、殷仲堪等,先以訪雅。雅以恭等無當世之才,不可大任。

(節選自《晉書列傳第五十三》)

【答案】

王雅尊貴受重用以後,威權很大,門下常停着幾百車騎,擅長應對接待,盡心地給予禮遇。

【解析】

“雅既貴幸”,被動句,王雅尊貴受重用以後;“門下車騎常數百”,定語後置句,門下常停着幾百車騎;“禮”,禮遇。

參考譯文:

等到宮中诏書宣布任用王雅,衆人就都跑到王雅那裡去了。将要舉行任職儀式時,天下雨了,請求打傘進去。王珣不同意,于是冒雨舉行儀式。王雅尊貴受寵信以後,威權很大,門下常停着幾百車騎,他都能很好地應對接待,盡心地給予禮遇。晉孝武帝因司馬道子沒有治國的才幹,擔心百年之後皇室傾覆危亡,就選當時有名望的人擔任屏藩之臣,将要提拔王恭、殷仲堪等人時,先去咨詢王雅。王雅認為王恭等人沒有治世之才,不可擔當大任。

2.(2022·遼甯實驗中學模拟預測)叔陵為江州刺史,性苛察狡險。新安王伯固以善諧谑,有寵于上及太子,叔陵疾之,陰求其過失,欲中之以法。叔陵入為揚州刺史,事務多關涉。省閣執事,承意順旨,即諷上進用之,微緻違忤,必抵以大罪,重者至殊死。伯固憚之,乃谄求其意。叔陵好發古冢,伯固好射雉,常相從郊野,大相款狎,因密圖不軌。伯固為侍中,每得密語,必告叔陵。

——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始興王謀逆》

【答案】陳叔陵嫉妒陳伯固,暗中尋求他的過失,想要用法律中傷他。

【解析】

“疾”,嫉妒;“陰”,暗地裡,暗中;“中”,中傷;“欲中之以法”,“以法”作狀語,狀語後置句。

參考譯文:

叔陵擔任江州刺史,性格苛察狡詐陰險。新安王陳伯固因為善于诙諧戲谑,被皇上和太子寵幸,陳叔陵嫉妒陳伯固,暗中尋求他的過失,想要用法律中傷他。叔陵入朝擔任揚州刺史,朝中事務他大多涉及。省閣執事官員,順從他的旨意,他當即委婉勸谏皇上進用此人,如果稍微有所違忤,必定用大罪定罪處罰,嚴重者甚至處死。陳伯固忌憚他,于是谄媚探求他的意圖。叔陵喜好發掘古墳,伯固喜好射野雞,他們常常一起前往郊野,關系親密,于是一起暗中圖謀不軌。伯固擔任待中,每次得到朝中密語,必定告知叔陵。

3.(2022·河南安陽·模拟預測)令行期年,秦民之國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數。行之十年,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于公戰,怯于私鬥,鄉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衛鞅曰:“此皆亂法之民也!”盡遷之于邊。其後民莫敢議令。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秦并六國》)

【答案】

那些當初認為新法不便的人,又來說新法的好處。衛鞅說:“這些人都是擾亂法令的刁民。”

【解析】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是定語後置句,正确的語序是“初言令不便之秦民”;“令便”,新法的好處;“此皆亂法之民也”是以“皆”為标志的判斷句。

參考譯文:

變法推行了一年,秦國的百姓來到國都,議論新法不便的數以千計。法令推行十年,秦國出現路不拾遺、山中沒盜賊的景象,百姓為國奮勇作戰,不敢私下械鬥,鄉村城鎮都得到治理。這時,那些當初認為新法不便的人又來說新法的好處。衛鞅說:“這些人都是擾亂法令的刁民。”把他們全都驅趕到邊境去。自此之後,百姓不敢再議論法令的是非。

4.(2022·河南安陽·模拟預測)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于敗。所利不能藥其所傷,所獲不能補其所亡,豈不哀哉!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秦并六國》)

【答案】

獲得的一點利益醫治不了緻命的創傷,得到的不能彌補失去的,這難直不令人痛心嗎?

【解析】

“所利”,獲得的一點利益;“藥”,名詞作動詞,醫治;“亡”,丢失;“豈……哉”,“難道……嗎”。

參考譯文:

史臣司馬光評論說:信譽,是君主的法寶。國家的保衛要依靠民衆,民衆的保護要依靠信譽。不守信營,國家就不能驅使民衆;失去民衆,國家就無法保住。所以古時的君王不欺騙天下人,建立霸業的人不敢欺騙四方鄰國,善于治理國家的人不敢騙人民,勤于治家的人不敢騙親人。不善于治理國家的人則相反。上極不信任下級,下極不信任上級,上下之間離心離德,隻到失敗為止。獲得的一點利益醫治不了緻命的創傷,得到的不能彌補失去的,這難直不令人痛心嗎?

5.(2022·福建廈門模拟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十四年春正月,陝西地震。兵部尚書馬文升上言:“祇畏變異,痛加修省。”勸上:“積金帛以備緩急。罷齋醮以省浪費。将陝西織造絨褐内臣,早取回京,以纾軍民之困。”上嘉納之。禮部尚書傅瀚率九卿疏弭災、時政三十一事,不報。瀚複言:“民心易感,在結之以恩。屬者所陳,當如拯救,猶恐不及。而側聽彌月,未賜宸斷,何以為理?”疏入,從之。

(節選自《明史紀事本末·弘治君臣》)

【答案】

可我在旁邊等待您的裁決滿一個月了,您還沒有下達決斷,這是什麼道理呢?

【解析】

“彌”,滿;“宸斷”,下達決斷;“何以為理”,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以何為理”,用什麼做道理呢。

參考譯文:

十四年(1501年)春正月,陝西發生地震。兵部尚書馬文升上疏說:“神祇最怕災異之事,陛下應痛加修省。”他勸皇帝說:“積儲金帛以備緩急之需,罷止齋戒供奉以避免浪費。将去陝西監督織造羊絨粗衣的内宮官員早日召回京師,以緩解軍民生活困擾。”皇帝贊許采納了這個意見。禮部尚書傅瀚率領九卿大臣,就消弭災禍和時政提出三十一件事,皇帝不予答複。傅瀚再次提出說:“民心最容易感化,在于要對他們施以恩澤。陛下所屬衆臣提出的三十一件事,都是拯救時弊的當務之急,現在提出就辦還怕來不及,可我在旁邊等待您的裁決滿一個月了,您還沒有下達決斷,這是什麼道理呢?”傅瀚笫二次提出奏章之後,皇帝才采納了九卿大臣們的意見。

6.(2022·江蘇連雲港模拟預測)隗嚣矜己飾智,每自比西伯,與諸将議欲稱王。鄭興曰:“昔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 尚服事殷;武王八百諸侯不謀同會,猶還兵待時。高帝征伐累年,猶以沛公行師。今令德雖明,世無宗周之祚;威略雖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舉未可之事,昭速禍患,無乃不可乎?”囂乃止。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光武平隴蜀》)

【答案】

(您)卻想幹那不能幹的事,(這正)表明要招緻禍患,恐怕不行吧?

【解析】

“舉”,幹、做;“昭”,表明;“速”,招緻;“無乃……乎”,恐怕……吧。

參考譯文:

隗嚣誇耀自己,矯飾弄巧,常常自比周文王。他和将領們商議,想要稱王。鄭興說:“過去周文王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二,還向商朝稱臣。周武王和八百個諸侯事先沒有商量而一同集結起來,還要退兵等待時機。高帝連年征戰,還用‘沛公’的名義指揮軍隊。如今您的恩德雖然顯明,但是沒有周朝世代相承的王位;您的威望才略雖然高,但沒有高帝的戰功。想要做不可能做到的事,顯然會加速禍患的降臨,恐怕不能這樣做吧!”隗嚣于是放棄自己的打算。

7.(2022·江蘇連雲港模拟預測)鄭興因恂求歸葬父母,囂不聽,而徒興舍,益其秩禮。興入見曰:“今為父母未葬, 乞骸骨;若以增秩徒舍,中更停留,是以親為餌也,無禮甚矣,将軍焉用之? 願留妻子獨歸葬,将軍又何猜焉!”嚣乃令與妻子俱東。馬援亦将家屬随恂歸洛陽,以所将賓客猥多,求屯田上林苑中,帝許之。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光武平隴蜀》)

【答案】

這是用父母作釣餌,太無禮了。将軍怎麼能這樣?

【解析】

“是”,這;“以……為”,用……作;“無禮甚矣”,太無禮了;“焉”,怎麼。

參考譯文:

鄭興趁隗恂之行,請求返回故鄉安葬父母,隗嚣不同意,卻讓鄭興遷居舍,增加俸祿和禮遇。鄭興來見隗嚣,說:“我如今因為父母沒有安葬,請求返回家鄉。如果以增加俸祿,遷移住所,就改變主意留下來,是用雙親做誘餌,太無禮了!将軍怎麼能夠任用這樣的人呢?我情願留下妻子兒女,隻身返回故鄉安葬雙親,将軍還猜疑什麼呢?”隗嚣于是允許鄭興和妻子兒女一起東行。

8.(2022·浙江·模拟預測)古之聖人,将欲以禮治天下之民,故先自治其身,使天下皆信言,曰:“此人也,其言如是,是必不可不如是也。”故聖人曰:“天下有不拜其君父兄者,吾不與之齒。”而天下之人亦曰:“彼将不與我齒也!”于是相率以拜其君父兄,以求齒于聖人。雖然,彼聖人者,必欲天下之拜其君父兄,何也?其微權也。彼為吾君,彼為吾父,彼為吾兄,聖人之拜不用于世,吾與之皆坐于此,皆立于此,比肩而行于此,無以異也。吾一旦而怒,奮手舉梃而搏逐之可也。何則?彼其心常以為吾侪也,不見其異于吾也

(選自《嘉佑集卷六》,有改動)

【答案】

這是為什麼呢?他們的心常常把他們看成是我的同輩,沒有看出他們跟我有什麼差異。

【解析】

“何則”,為什麼;“以為”,把……作為;“侪”,同類,同輩。

參考譯文:

古時候的聖人将要用禮去治理天下,所以一定會先修養好自己的身心,讓天下人都信服他的言論,說道:“這個人,既然他說的話是這樣,那麼事實就一定會是這樣。”因此聖人說:“天下人中那些對自己的君王父兄不拜的,我将不會和他們同列。”而且也讓全天下人也都說:“他将不能和我同列。”于是人們便争相率領着去拜見他們的君王父兄,以求得能夠和聖人同列。雖然這樣,那些聖人必定要讓天下人去拜見他們的君王父兄的原因,是什麼呢?是他們小小的權術吧。他是我的君王,他是我的父親,他是我的兄長,聖人的拜見之禮不應用在世上的話,我便和他全都坐在這裡,全都站立在這裡,一同并肩在這裡行走,彼此之間沒有什麼區别。一旦我發怒了,用手舉着大木棒去追趕擊打他們也是可以的。這是為什麼呢?他們的心常常把他們看成是我的同輩,沒有看出他們跟我有什麼差異。

9.(2022·河北滄州模拟預測)十二年。初,上遣使者馮德遐撫慰吐蕃,吐蕃聞突厥、吐谷渾皆尚公主,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寶,奉表求婚,上未之許。使者還,言于贊普棄宗弄贊曰:“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許尚公主。會吐谷渾王入朝,相離間,唐禮遂衰,亦不許婚。”弄贊遂發兵擊吐谷渾,吐谷渾不能支,遁于青海之北,民畜多為吐蕃所掠。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吐蕃請和》)

【答案】

(吐蕃)就派使者跟随馮德遐入朝,攜帶了很多金銀财寶,上表請求通婚,唐太宗沒有答應他。

【解析】

參考譯文:

唐太宗貞觀十二年。當初,唐太宗派使者馮德遐安撫慰問吐蕃,吐蕃聽說突厥、吐谷渾都娶唐公主為妻,就派使者跟随馮德遐入朝,攜帶了很多金銀财寶,上表請求通婚,唐太宗沒有答應他。使者返回吐蕃,對贊普棄宗弄贊說:“臣剛到唐朝時,唐朝對我熱情優待,并答應把公主嫁給我們。正碰上吐谷渾王也去了,從中挑撥離間,唐朝的禮節就疏遠了,也不答應通婚了。”于是棄宗弄贊出兵進攻吐谷渾,吐谷渾不能招架,逃到青海北部,百姓和牲畜多半被吐蕃搶掠。

10.(2022·河北滄州模拟預測)十二年。初,上遣使者馮德遐撫慰吐蕃,吐蕃聞突厥、吐谷渾皆尚公主,遣使随德遐入朝,多赍金寶,奉表求婚,上未之許。使者還,言于贊普棄宗弄贊曰:“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許尚公主。會吐谷渾王入朝,相離間,唐禮遂衰,亦不許婚。”弄贊遂發兵擊吐谷渾,吐谷渾不能支,遁于青海之北,民畜多為吐蕃所掠。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吐蕃請和》)

【答案】

吐谷渾不能招架,逃到青海北部。百姓和牲畜多半被吐蕃搶掠。

【解析】

參考譯文:

唐太宗貞觀十二年。當初,唐太宗派使者馮德遐安撫慰問吐蕃,吐蕃聽說突厥、吐谷渾都娶唐公主為妻,就派使者跟随馮德遐入朝,攜帶了很多金銀财寶,上表請求通婚,唐太宗沒有答應他。使者返回吐蕃,對贊普棄宗弄贊說:“臣剛到唐朝時,唐朝對我熱情優待,并答應把公主嫁給我們。正碰上吐谷渾王也去了,從中挑撥離間,唐朝的禮節就疏遠了,也不答應通婚了。”于是棄宗弄贊出兵進攻吐谷渾,吐谷渾不能招架,逃到青海北部,百姓和牲畜多半被吐蕃搶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