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人才跨省域自由流動,是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亟待破解的重要議題。從外國高端人才工作許可互認到推薦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請在華永久居留,從專業技術人才資格和繼續教育學識互認到機械專業高級工程師職稱聯合評審……在示範區執委會營商和産業發展部主管姜志雙的辦公桌上,記者看到,從首個跨省域人才“十四五”規劃出台開始,兩年多來,圍繞“人才”這個關鍵詞,示範區已印發了10份“紅頭文件”,而這每一份文件背後,都是一次對既定規則的打破重建,橫亘在人才自由流動前面的各種限制被一點點移除,享受到一體化發展紅利的人群在實現零的突破後,正不斷擴容。
執委會供圖(下同)
跨域執業互認難
在上海市青浦區華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就職多年的張百軍被派駐到江蘇工作,去年10月,他就近在江蘇省參加了二級建造師職業資格考試,并順利取得了證書,而當時或許并不清楚,這張職業資格證是有地域限制的,他在江蘇取得的證書,隻能在省内注冊執業,換句話說,這張證華新公司不認。“要麼重考,要麼換公司。”這是張百軍面臨的難題。
“二級建造師證是項目經理聘任必備的資格證,企業要培養一個項目經理很不容易,我們是青浦本地的建築企業,公司本地項目建造師比較多,想要招聘優秀的項目經理比較困難,對于外地的優秀建造師,我們是非常歡迎的,也希望能留住他們。”華新公司人事經理施濤的一番話道出了建築企業的難處,企業需要人才,卻可能因為職業資格證書不能互認而錯失人才,不是不想認,而是客觀上不能認。
如何打破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跨省域互認的壁壘,讓人才自由流動?示範區在這方面率先邁出了制度創新的步伐。“職業資格互認涉及考試、注冊和執業、管理和監督等各個環節,以二級建造師為例,兩省一市考試内容、分數線都不一樣,包括考試人員信息的相關數據都是不互通的,但我們堅持一個原則,人才重要的是能力的認可,在這點上,各方的認識是一緻的。”姜志雙說。
環環打通破壁壘
有了“能力認可”的共識,接下來就是如何一個一個環節打通了。專業技術職業資格考試涉及面廣,涉及人數多。江蘇、浙江每年考試都有數十萬人,因此在制定過程中,既要考慮到三地考試實際和連貫性,又要考慮互認的要求,必須要強化頂層設計。
考什麼、怎麼算合格、怎麼發證、怎麼互認……從具體問題出發,執委會與一市兩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溝通了一輪又一輪,發布《長三角生态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專業技術人才資格和繼續教育學時互認暫行辦法》,又出台了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互認的實施細則,将這一共識從操作層面進行細化明确。“以二級建造師為例,一市兩省明确統一考試大綱,統一購買試題,統一合格标準。這就掃清了互認的障礙,實際上也實現了一市兩省對相關專業從業人員要求的趨同。”
而姜志雙沒想到的是,考證統一隻是互認的開始,後續的數據打通更為繁瑣複雜。“考試人員信息數據怎麼互通?一市兩省的數據标準、結構完全不同,數據出省的安全如何保障?制定統一的數據标準,梳理相關的關鍵信息,數據重新核對……為了數據,我們會同相關的九個部門開了無數次會,最後能做成,真的不容易。”
因為有了這一系列的前置工作,專業技術人才職業資格在示範區内實現了互認,張百軍的難題迎刃而解,他在江蘇考的二級建造師證,通過“一網通辦”系統在華新公司注冊執業,借着一體化發展的契機,張百軍成為長三角職業資格跨省注冊第一人。而截至目前,示範區内跨區域初始注冊的二級建造師已有近百人。
“從無到有”走新路
“我在建築行業30多年了,華新公司在青浦是比較有名的,對于我個人來說,是不錯的平台。”張百軍說,證書的認可,也是公司對自己能力的認可,“職業資格互認後,待遇更好,也有晉升的空間”。
“企業用人更靈活,引進人才更方便,選擇餘地也更大了。今天我們又有一名建造師提交了注冊申請。”施濤更是直言,職業資格互認,打破了人才流動的地域限制,對企業來說是極大的利好。
“不僅在職業資格互認領域,青嘉吳三地最近在做機械專業高級職稱的聯合評審,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不僅突破了地域限制,也突破了傳統職稱評審時學曆和資曆的限制,真正把人才放在了一個标準下評價。”在營商和産業發展部副部長沈文化看來,執委會工作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探索如何破除人才跨省域流動的瓶頸障礙,給予人才機會平等的認可,讓他們在投身示範區建設時,沒有任何職業發展規劃上的顧慮。
“我們就是要在無人區走出一條路,讓包括人才在内的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内實現自由流動。示範區重點要實現從‘0’到‘1’的突破,為長三角乃至更大範圍提供先行先試經驗。”營商和産業發展部部長朱正偉表示。
新民晚報記者 毛麗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