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實施意見

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實施意見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7-19 21:09:15

  【武漢城市圈】

  ●人口 3200萬

  ●總面積 58052平方公裡

  ●總産值 26400億元

  ●城市化率 65.5%

  ●特點

  武漢城市圈空間發展特征鮮明,基礎優勢較為突出:

  一是武漢城市圈土地類型多樣,地域分異明顯,呈“一分山、兩分水、三分丘陵、四分平原”的基本格局。

  二是水資源優勢突出,土地資源相對豐富,生态、人文資源較具特色。

  三是交通區位優越,産業基礎較好。

  四是城鎮布局與經濟格局的圈層特征顯著,沿長江、漢江以及京珠、滬蓉高速等軸線拓展趨勢明顯,其中沿滬蓉高速公路和長江的城鎮産業發展軸具有相當的發展優勢與潛力。

  城市圈中處于東西、南北兩大發展軸線上的武漢是高速公路、高鐵的交通樞紐,也是經濟交彙處,具有極高的經濟戰略地位。武漢地處中國中西部的結合部和長江流域的中遊,在中部地區五省中居中心位置,将成長為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武漢城市圈發展正發生結構性深刻變化

  亮眼數據印證同城化發展潛力

  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實施意見(亮眼數據印證同城化發展潛力)(1)

  晴空下的武漢,大江奔流不息。 記者金思柳 攝

  “武漢與城市圈8個城市同城化發展、抱團壯大,9個城市一家親,武漢城市圈發展正發生結構性深刻變化。”近日,武漢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孟武康在接受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孟武康介紹,近年來,武漢作為城市圈的“一主”,引領圈内8個兄弟城市發展,各項指标閃亮耀眼,合力打造中國城市圈發展新品牌。他向記者展示了相關數據。

  ——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排名武漢位列第6位,黃石市、孝感市副中心城市建設加快,鄂(州)黃(石)黃(岡)組群基本融合形成武(漢)鄂(州)黃(石)黃(岡)城市帶。

  ——2020年,武漢城市圈第三産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55%,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為22%。

  ——産業體系方面,武漢城市圈戰略性新興産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是2013年的3倍多,汽車及零部件産業規模居中部地區第一。

  ——産業布局不斷優化,産業雙向轉移成效顯著,紡織服裝、化工、汽車零部件等傳統産業向武漢周邊8市轉移,企業集團總部、研發和營銷機構等高端部門向武漢轉移和集中,逐步形成研發在武漢、制造配套在八市的産業布局。

  ——城鄉統籌發展進一步提升。武漢城市圈城鎮化率達到6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000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000元。

  ——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2019年武漢城市圈實現GDP2.77萬億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0%以上,比全省快2個百分點;2019年武漢城市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1.3萬億元。

  ——截至2020年,武漢城市圈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81個、省級以上衆創空間238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64個、大學科技園3家、在孵科技企業超20000家。2020年,武漢城市圈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6000億元,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3年的14.5%提高到2020年的22.8%,提升了8.3個百分點,城市圈經濟創新能力穩步提高,實現量質齊升。

  孟武康特别提及交通在“拉近”武漢城市圈9個城市上所起到的聚合作用:“城市圈初步實現了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進一步融合,1小時通勤圈基本實現,城市圈全域交通通達性顯著增強。”

  “交通的‘拉近’,使城市圈産業園區對接合作也在加強。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城市圈其他8市高新區、經開區等通過合作共建、園外園、飛地經濟等方式,結對建設了22個産業園區,形成總部、營銷、注冊在武漢,配套、基地、生産和輔助産品在8市的産業雙向轉移生态格局。”

  “協同發展水平也在進一步提高,圈内城市在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産業協同發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要素市場一體化、生态文明建設等方面深入探索,取得了明顯進展。”孟武康說。

  上述“聚合”“拉近”進而帶動了武漢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推進。2020年4月起,鄂州市電話區号正式啟用武漢027,武漢公交卡在圈内實現同城通刷,“武漢通”變身“圈内通”。武漢城市圈内各城市教育、就業、衛生、文化、旅遊等也逐步實現一體化發展,政務服務則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實現了城市圈部分高頻便民政務服務事項“跨城通辦”。“武漢城市圈41個縣(市、區)圍繞長江武漢城市圈段、漢江、梁子湖等重點流域建立了橫向生态補償機制和生态環境應急聯動機制,簽訂了通順河、漢北河及汈汊湖、府河等《流域環境保護聯動機制協議》,從而初步實現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孟武康說。

  “目前,武漢城市圈已納入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九市進一步凝心聚力,共同謀劃未來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共同肩負長江中遊城市群加快發展的責任,共同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新模式。相信未來的城市圈一定會更好,‘9個城市就是1個城市’的藍圖一定會加快實現!”孟武康說。

  共建共享一家親

  企業群衆“圈”點九城同興

  “自從有了城市圈城際鐵路,現在來武漢打貨方便多了,早上6點多鐘從孝感出發,不到半小時就到了漢口,下午5點多鐘從漢口回家,還趕得上家裡的晚飯,仿佛武漢和孝感就是一個城市。”日前,孝感商人李金城對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說。

  這些年來,武漢城市圈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協同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體制機制創新成果豐富、規劃實施框架基本建立,與李金城同感的企業界人士及市民比比皆是。

  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實施意見(亮眼數據印證同城化發展潛力)(2)

  武漢陽邏港實行24小時不間斷作業。

  一體規劃 各展所能

  九城協作差異化發展

  近年來,圍繞同城化、一體化發展,《武漢城市圈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2019-2035)》等一系列跨市域空間和産業發展規劃編制出台。城市圈各市在編制重大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産業、交通、生态環境等專項規劃過程中,開展了規劃對接,确保城市圈全域規劃的科學性、協調性。

  同時,城市圈9市通過“十四五”規劃明确各自在城市圈發展中的定位和角色——

  武漢作為城市圈的核心城市,着力提升城市能級,做大總量、做強功能,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大武漢,為武漢城市圈的發展提供最強動能;

  黃石市在加快建設經濟中争先進位;

  鄂州市圍繞武漢産業做配套,積極承接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延伸;

  孝感市全力打造武漢城市圈副中心;

  黃岡市精準對接武漢“五個中心”建設,打造同城化發展先行區,鄂州貨運機場建設高質量推進;

  鹹甯市堅持打造武漢功能拓展重要承載區和産業轉移新高地;

  仙桃市堅定不移東融武漢、西接江漢,全方位推進規劃銜接、産業對接、交通聯接、科教承接、公共服務聯通,實現武仙雙向互動、融通發展,構建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的新增長極、新動力源;

  天門市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着力推動武漢天門協同、錯位、融合發展,建成武漢城市供應的“菜籃子”、現代制造的“加工廠”、科研成果的轉化地;

  潛江市推進設施協同、産業協同、生活協同,融入武漢城市快速交通圈,打造全省“光芯屏端網”最大産業配套基地,打造武漢城市圈和全省心儀的生态旅遊基地。

  

  光谷國際網球中心。記者李永剛 攝

  深度融合 攜手發展

  八城全面承接武漢産業延伸鍊

  武漢城市圈充分發揮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園區管理模式、政策制度、産業基礎、招商引資等優勢,加強城市圈城市合作共建,指導城市圈特色園區在規劃、基礎設施建設、承接産業轉移、項目對接、自主創新、技術和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深度融合。

  武漢城市圈内有國家級高新區7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4家,“中國光谷·黃石産業園”等22個産業園區已實現對接合作。目前,城市圈已初步形成了“總部在武漢,配套在孝感”“研發在武漢,基地在鄂州”“研發在武漢,生産在黃石”“營銷在武漢,生産在仙桃”“注冊在武漢,生産在仙桃”“生産主體在武漢,輔助産品在仙桃”等産業雙向轉移生态格局,既助推武漢總部經濟發展,也促使越來越多企業和科研院所在城市圈布局産業鍊。

  天門市對接武漢“芯”産業,引進了芯創電子産業園,建設芯片封裝測試基地,依托武漢國家生物産業基地,聚焦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等産業,加快武漢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天門生物産業園建設,引進培育規模以上生物企業51家,年産值達到200億元。

  仙桃毛嘴、鄭場等鎮的服裝産業園積極承接武漢漢正街服裝産業、沿海城市外貿服裝企業轉移,服裝産業由零散式、分布式、自由式生産經營模式逐步向集聚程度高、專業水平高、品牌效應高的生産方式轉變,産業規模持續擴大,正在加快建設“中國女褲之都”,全市共吸納入駐服裝企業300多家,吸納轉移人口近3萬人。

  一卡互通 全域旅遊

  資源共建共享 圈内百姓樂見其成

  近年來,武漢城市圈實施了“斷頭路”“免費路”暢通工程和“瓶頸路”拓寬工程,城市圈路網聯通程度得到提升,充電樁、加氣站、公交站場等布局不斷完善,7條城際公交線路穩定運行,已經形成了城際、城市、城鄉、鎮村四級公共客運服務網絡。城市圈内公交一卡互通、票制資費标準一緻,武漢通變身“圈内通”。

  近年來,各地以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普惠、整體提升為導向,統籌推動教育、社會保障、文化體育、旅遊、科技服務、政務信息、社會治理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持續提高共建共享水平。

  推進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武漢邀請城市圈中小學教師參加各類培訓活動,共同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質量。鄂州引進了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夏學院等一批高等院校落戶,與華中科技大學、中科院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密切合作,建立了技術研究院、科學城、創新中心。

  城市圈就業和社會保障領域合作不斷深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省級統籌、社保繳費實現統一基數、就醫實現省内異地結算,還簽訂了《武漢城市圈内醫療急救建設一體化合作協議》。

  城市圈内積極推動多地公共文化交流互動,公共文化合作持續不斷。武漢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則開展了“小種子流動閱讀推廣活動”,2017至2019年間分别在鹹甯市桂花鎮五愛小學、黃岡市羅田縣希望小學等地進行友好交流和圖書贈送,并在鹹甯市鹹安區圖書館建立了分館。

  旅遊協作更加深入,9市簽訂了《武漢城市圈全域旅遊聯盟行動宣言》《武漢-孝感旅遊一體化發展協議》《漢江生态經濟帶旅遊區域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城市圈旅遊業發展。武漢旅遊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推出武漢城市圈全域旅遊e卡通,覆蓋城市圈9個城市、45家高等級A級景區、無限次的一年旅遊,可以享受門禁、餐飲、交友、住宿、購物等多系統服務,達到服務全方位,做到“一卡在手、旅行無憂”。

  登記共享 落戶放開

  推進市場準入和人力資源一體化

  近年來,武漢城市圈圍繞市場準入一體化,出台了《武漢城市圈市場主體準入一體化試行辦法》,從統一推進武漢城市圈市場主體準入政策、準入程序、準入服務、準入監管,以及武漢城市圈企業冠用圈内異地行政區劃名稱、内資公司注冊資本延期繳付、内資企業法人在圈内設立分支機構等方面出台多項政策,構建了圈内登記注冊協調聯動機制,建立城市圈共享的市場主體信息庫,市場主體登記在城市圈網絡中共享。

  武漢城市圈同時推進人力資源市場一體化,放開放寬除武漢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加快消除城鄉區域間戶籍壁壘,統籌推進武漢戶口和外來人口市民化,進一步放開落戶限制,降低落戶門檻,促進人口有序流動、合理分布和社會融合。

  (撰文:餘坦坦 陳志遠 周鋼 李現剛 謝宏)

  【編輯:朱曦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