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老一輩的粵劇故事

老一輩的粵劇故事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08 02:26:03

  老一輩的粵劇故事(萬江老人紀實①蕭偉晴)(1)

  編者按:

  9月28日晚,萬江街道2020年“孝德滿江城”敬老月系列活動正式啟動。“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老年群體是最值得尊敬和愛戴的群體,也是最需要關心和幫助的群體。多年來,萬江着力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讓街道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共享發展成果。2020年“老人月”,萬江文化服務中心推出“夕陽美·萬江老人紀實”萬江敬老月系列紀實短片,記錄萬江老人們以白發婆娑的身影演繹着自己不老的精彩。

  老一輩的粵劇故事(萬江老人紀實①蕭偉晴)(2)

  蕭偉晴:粵劇一唱50年,耄耋之年“曲不離口”。

  在萬江2020年“孝德滿江城”敬老月啟動儀式上,一支清唱的悠揚粵曲,讓各位看到了84歲的老戲友蕭偉晴的風采。他是大家熟悉的萬江曲藝協會的創始人之一、谷湧社區粵曲社的發起人,街坊們都親切地叫他晴叔。

  老一輩的粵劇故事(萬江老人紀實①蕭偉晴)(3)

  中間為蕭偉晴

  時間回溯到 50 年前,晴叔家隔壁搬來了一個香港人,他帶回來一台留聲機,這位香港人每次回到萬江家裡都會放粵曲,晴叔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便慢慢迷上了粵曲。沒有老師,他就找來紅線女、白雪仙和文千歲等知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的曲譜開始自學。

  後來,晴叔又參加了縣裡的粵曲創作培訓班,從此,晴叔與粵曲便結下了不解之緣,一唱就是半個世紀。

  老一輩的粵劇故事(萬江老人紀實①蕭偉晴)(4)

  後來,在晴叔與同伴的支持下,谷湧成立粵曲社,每個星期天晚上,粵曲社都會進行排練,萬江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粵曲之鄉”。一位街坊告訴記者,當年一到晴叔和戲班唱戲的時候,四鄰八鄉的人都會特地劃船前來觀看,好不熱鬧。

  受父親的影響,晴叔的大兒子蕭振華從小就喜愛粵曲,和自己的妻子也是因粵曲結緣,如今,他依然為谷湧粵曲社服務。看到家鄉的粵曲藝術後繼有人,這讓晴叔十分高興。

  八十多歲的晴叔,耳不聾、眼不花,走起路來身闆筆直,“唱粵曲的都是藝術家,心态好,身體自然就好。”令耄耋老人晴叔感到幸福的,不僅是粵曲的陪伴,更是兒孫滿堂、家中人丁興旺的美滿,以及社區對老年人的關愛。

  老一輩的粵劇故事(萬江老人紀實①蕭偉晴)(5)

  谷湧社區曆來重孝、敬老,每年都會舉行敬老宴,自上世紀80年代起至今從未中斷過。近年來,随着社區集體經濟的不斷好轉,每年的元旦、臘八、春節、中秋等節日前後社區都會對老人進行慰問。

  盡管晴叔年紀大了以後很少上台,但是多年練習戲曲基本功的習慣依然延續了下來。天氣好的早晨,晴叔喜歡去社區的“濱江親水棧道”吊吊嗓子。“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而這個新去處,原本是一條泥土路,天晴塵土飛揚,下雨則泥水成湯。得益于經濟的發展,萬江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圍繞區域内的農田、村居、水系和産業進行整合提升,結合傳統文化和自然生态特色,将這裡打造成一個“亦城亦鄉,宜居宜遊”的現代田園都市,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健康美麗的休閑場所,使其成為“濱江景觀休閑帶”的一部分。

  老一輩的粵劇故事(萬江老人紀實①蕭偉晴)(6)

  每天早晨和傍晚的時候,社區老人們都會到這裡和前面不遠的“浪漫花海”進行鍛煉和散步。“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既中國傳統的社會理想,也是萬江老人們夕陽生活的真實寫照。

  【記者】張仕婷

  【視頻】萬江文化服務中心

  【作者】 張仕婷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