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馬伊琍現在的新戀情

馬伊琍現在的新戀情

情感 更新时间:2025-01-10 16:51:27

  

  馬伊琍笑稱,大女兒性格随爸爸,“很容易服軟,妹妹更像我,打死都不說我錯了那種。這都是天生的,跟嚴厲不嚴厲關系不大。月子裡妹妹就把我逼得完全沒轍,發現用對姐姐的那一套對她一點用沒有,後來我想起來,其實我就是這性格。她就是要哭夠了,自己不想哭了,才算完,現在也是這樣。也因為她很像我,我後來反而比較知道怎麼對付她。”圖片來自藝人微博

  《奮鬥》中叛逆的夏琳、《我的前半生》中有點“作”的羅子君,加之上海女人的身份,以及坊間傳言,讓很多沒接觸過馬伊琍的人誤以為她很“作”。

  但坐在新京報記者面前的這個,對很多事可以想得“通透”的41歲女人,不但不“作”,反而這兩年活得越來越豁達。這還要歸功于她開始學會“自省自查”。馬伊琍說,“我曾一度活得像唐晶(《我的前半生》中袁泉飾演的女強人角色),什麼都不能成為我事業的絆腳石。”拍《奮鬥》時,夏琳讓馬伊琍明白了“強勢到底,最後不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幸福。”而羅子君則讓她意識到自省、自查的重要性,“當你要承認你身上是有問題的,是特别難的一件事。”所以近兩三年,那個年少時從不服軟、就算挨打也不會認錯的馬伊琍,變成了一個善于和别人說“抱歉”的人。

  鬥嘴

  靳東經常被我氣到笑場

  新京報:在《我的前半生》前半部分,有很多和靳東鬥嘴的橋段,都是按劇本來的,還是即興發揮?你本人是一個嘴上功夫很厲害的人嗎?拍攝時會不會笑場?

  馬伊琍:90%多都是按劇本來的,編劇寫的台詞非常精彩。我平時并不是一個嘴很厲害的人,近兩三年比較善于跟别人說“抱歉、不好意思、對不起”,輕易不吵架。我小時候也不太會吵架,隻有演戲的時候比較會吵。我現在生活裡也很少生氣,隻有跟孩子有時情緒控制不住,可能有孩子的人都會懂,就是一直勸自己這個是親生的。拍鬥嘴的戲一般都是靳東笑場,因為他覺得我太厲害了,他就受不了了,很生氣,經常被我說得反應不過來。

  

  《雙城生活》

  “作”

  生活中的我并不“作”

  新京報:前幾集裡的羅子君很“作”,你怎麼看待“作”這件事。很多人會覺得上海姑娘“作”,作為上海姑娘,你怎麼看?

  馬伊琍:其實她的“作”來源于她内心的不自信,沒有安全感。所以她總是要去确認她的丈夫是不是還愛她。如果一個自信、獨立的太太是不會天天去查丈夫,或者在他面前“作”的,所以在這段婚姻中羅子君有一點“不健康”。至于地域其實沒什麼關系,每個地方都有“作”的,外國也有。非要說上海女人愛“作”的話,我就不“作”,我身邊的女朋友也都不“作”。但是有“作”的,除了不自信,還有就是不成熟,像小公主一樣,有一個詞叫“巨嬰症”,成年人有“巨嬰症”,就會希望别人都滿足她的想法,不懂得成人的世界也需要站在他人的位置去思考。

  羅子君

  她教會我要懂得“自省”

  新京報:你之前發過一條微博“30歲遇到夏琳,40歲遇到子君”,這兩個角色對你最大的影響是什麼?

  馬伊琍:這兩個戲都是現實題材,30歲時大家都忙着談戀愛和在職場上磨砺,很糾結,夏琳正好是處在這個階段,那個時候的文藝作品中基本上都是溫婉可人、賢惠善良的女性,第一次有一個叛逆的、有個性的女性出現,所以對我來說非常重要。

  羅子君是女性到了前半生的結點,有很多事情的觀點跟年輕時不一樣了,有了沉澱,更多是反思和自省、自查,這個自省、自查我覺得二三十歲的女性是很少有人做到的,到了35歲到40歲之間必須學會這個,否則就會在相同的地方摔倒。

  這兩個角色都是很符合我自己當下年齡段需要去考慮的問題。夏琳給我的感悟就是再要強、再獨立的女孩子,也不要一味地強勢到底,因為強勢到底最後不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羅子君身上帶給我的最重要的就是無論是在婚姻中,還是事業中,親情、友情的相處中,自省、自查是最重要的一點,當你要承認你身上是有問題的,是特别難的一件事。

  

  《小爸爸》

  倔強

  從小就算挨打我也不會認錯

  新京報:從小到大,你也是個強勢的人嗎?

  馬伊琍:是,就是不服軟,從小就是挨打也不會說我錯了,硬着頭皮,很倔。小時候我幹過最倔的事就是每次跟我爸媽逛街不開心了,坐公交車回家,他們從前門上,我就一個人從後門上,他們看見我離老遠,就很擔心,喊我過去。越喊,我越生氣,我就像沒聽見一樣。這讓我媽非常生氣,她就說我居然當他們不存在。最後搞得所有人都看他倆,非常沒面子。

  新京報:“司令”是怎麼被叫起來的?

  馬伊琍:是景崗山給我起的綽号,他管他老婆叫“領導”,他老婆和我都姓馬,就管我叫“司令”,其實就是故意用這種你很厲害的方式,來調侃你。嘴上這麼說,但内心是不會服軟的。

  新京報:看你的微博,覺得你的性格特别“俠女”,經常會呼籲一些關愛兒童的事情。

  馬伊琍:我從小到大都是一個特别有同情心的人,看見街上有要飯的,就想着長大以後蓋好多房子,别讓他們在外面流離失所。至于呼籲,其實就是職務之便,為大家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姐姐像爸爸,妹妹像我

  婚姻VS事業

  每個人到最後都要回歸家庭

  新京報:現實生活中,如何平衡婚姻和事業?

  馬伊琍:我覺得這兩件事不耽誤,有事業的人也可以談很好的戀愛。但是我覺得要留時間給戀愛,不能一味地留在工作裡面,因為努力工作是為了有更好的生活,并不是一輩子就是為了工作,還是要學會享受生活,享受生活裡就包括戀愛、婚姻、家庭。随着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覺得家庭的部分占的比例多一點。

  我曾經一度是像唐晶那樣的,覺得事業是最重要的,什麼都不能成為我事業的絆腳石,直到結婚有了孩子,突然發現,其實每個人最後都是要回歸家庭。哪怕你單身也好,家庭還是你的避風港灣。

  新京報:健康、事業、親情、愛情、友情,如何排序?

  馬伊琍:健康、親情、愛情和事業并駕齊驅,然後是友情。

  新京報:感情觀随着年齡的變化有什麼改變嗎?

  馬伊琍:随着年齡的增長,會覺得愛情和親情越來越重要。

  

  《北上廣不相信眼淚》

  人 生 感 悟

  從小就被教導

  花男人的錢會被瞧不起

  馬伊琍出生在上海一個普通工人家庭,父母十五六歲時做了下鄉知青。後來聽父母講當年的故事她才得知,原來爸爸和媽媽是一見鐘情,很年輕的時候就結婚了,不久就有了她。

  當年隻有未婚的知青可以返城回上海。父母打探了一圈,發現以他們的情況不但自己回不了上海,連馬伊琍的戶口都無法落在上海,于是倆人決定先離婚再辦返城,“當時媽媽先回了外婆家,爸爸帶我住在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家是一個8平米的石庫門的後樓,隻有一扇朝北的窗戶,很熱很熱。”在父母分居的一年裡,還不到兩歲的馬伊琍隻有每周日能見到媽媽一面,“他們總約八點在外灘見面。七幾年的時候,上海人睡覺都很早,那個時間外灘就沒什麼人了。結果我發現我的記憶裡隻有這樣的印象,有一次我媽媽戴了一條黑色的紗巾,我害怕黑色就一直在哭,爸爸就給我解釋說這是媽媽。分開的時候,我又舍不得離開繼續哭,爸爸就抱着我往家走,媽媽一路跟着我們到了巷弄口,看着我們進門,才走。”

  雖然大部分上海人信奉吃的可以不好,穿得一定要好,但從小家境并不富裕的馬伊琍家,把家裡大部分的錢都用在了吃上。“因為我媽媽手很巧,她總是把舊衣服拆掉洗,重新綁起來換一個新的花樣,我從小在穿上就沒有落下過别的小孩。别人都以為我們家特有錢。”直到現在,馬伊琍的爸爸媽媽都過得很節儉。

  “小的時候,媽媽每個月都給我存20塊錢,我有點記不住了,因為上海人很講究嫁妝,她說你是姑娘,将來要嫁人的,如果嫁妝不豐厚,以後會被看不起的。那20塊錢最後也沒存出什麼名堂,但是我還是記住我媽媽說的,你不要以為你以後嫁人,就全靠男人養活,你是女孩子,你一定要自己帶東西過去,否則你就沒有說話的權利。”後來上大學,開始交男朋友了,爸爸也經常跟女兒說:“帶錢了嗎?請人家吃飯,不能花人家男的的錢,這樣人家才能瞧得上你。”

  

  《中國式關系》

  沒那麼想要紅所以也就沒什麼得失心

  中學開始學跳舞的馬伊琍,15歲時進入上海電視台做了業餘舞蹈演員。而她的第一次表演經曆正是在做業餘舞蹈演員時,被制片人看中,出演了電影《劉海粟》的女主角,酬勞是800元。“當時我毫無表演經驗,但是也演了,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一次糟糕的表演。”也是這次經曆,讓馬伊琍想要學習表演。

  1998年馬伊琍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不久便有北京的劇組找她拍戲,“我覺得我運氣算好的,沒怎麼跑劇組、投簡曆。”2002年,因出演電視劇《還珠格格Ⅲ之天上人間》中夏紫薇一角,被衆人認識,2007年的《奮鬥》将馬伊琍的事業推上了一個高峰。“《奮鬥》的時候我自己沒什麼感覺,是因為播出時我正結婚準備生孩子呢,到底有多紅,完全不知道。其實我一向比較知足,沒有多麼想要紅,當明星,一年要拍多少部戲。那時我就認識黃奕了,她一部接一部的,二三十天就能拍完一部,又趕下一部,我說你們怎麼可以接到這麼多戲,我是一部戲拍完,要休息很久才能繼續工作。我一直要的都不太多,所以也沒有什麼得失心。”

  而近兩年,馬伊琍每年都保持着一部到兩部的作品,《小爸爸》《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中國式關系》《剃刀邊緣》再到最近熱播的《我的前半生》,馬伊琍用不緊不慢的步調,保持着每部作品的收視和口碑。

  “我現在如果沒有想接的工作,重心都在家庭上,如果有工作,首先先把工作做好,但是也絕對不耽誤家裡的大事。基本上一年不會超過拍兩部戲,這兩年,我拍的也就是你們看到的這些,再也沒有我拍的你們沒看到的東西了。《我的前半生》播出的比我想象得要快,我本來想要多撐一段時間,沒想到這麼快又要出去工作了,真的很傷心。”

  

  《剃刀邊緣》

  育 兒 手 冊

  上幼兒園培養的是社交能力

  和馬伊琍聊天,必然講到的話題就是“育兒”。作為家裡的獨女,馬伊琍自認從小是被父母放養長大的,“小時候我不愛去幼兒園,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上小學,開學第一天,我媽媽給我穿了一條娃娃裙,短到都能露出小短褲那種。我覺得她完全沒把我當成一個已經上學的孩子對待,因為我那時長得很小、很矮、很瘦,還是她抱着我進的學校。”

  而入學的頭一個月,對她來說隻有痛苦和恐怖。坐在課堂裡,老師說:“請你們舉起你們的左手。”馬伊琍根本不分左右,就看旁邊小朋友怎麼做,自己跟着做。“我覺得我很受打擊,因為我完全不知道我要進入這樣一個狀态。”學校數學考試,中午放學,馬伊琍沒回家,爺爺就去學習找,看見她考卷上是零分,“考試題目是要求我們寫奇數和偶數,我沒學過,别的同學都能寫出來,隻有我不會。我爺爺就跟老師解釋,說我真的是不知道,沒教過我。”

  也正是因為自己小時候的經曆,所以如今馬伊琍堅持送女兒上幼兒園,“我不贊同那些把孩子放在家裡找個家教的,我覺得幼兒園教的不光是知識,還有怎麼去跟别的小朋友打交道。我小時候就不愛去幼兒園,怕跟别人交流,也怕跟别人表達想法。所以我覺得社交能力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我的女兒以後面對這樣的情況時,不會手足無措。”

  

  《我的前半生》

  近幾年馬伊琍主演的作品多為現實題材。圖/視覺中國

  禮貌善良要比規矩重要得多

  有了孩子後,馬伊琍說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更有耐心了,她也經常會在微博發表一些育兒經驗,但是随着二女兒的出生,她又有了新的感悟,她發現自己之前對大女兒還是過于嚴厲了。曾經有一次,大女兒摔倒,她并沒有主動跑過去扶,而是鼓勵女兒一定要自己站起來。聊到這一話題,馬伊琍笑着說:“現在她如果摔倒哭了,我會馬上把她抱起來。所以育兒這個東西,誰也不能說自己特别有經驗,誰也别跑出來說自己是育兒專家,尤其是隻當過一回媽的時候。這是需要通過時間來評判的。一般,媽媽都會在老大身上傾注更多精力,老二比較占便宜,因為媽媽會在老大身上經過實踐總結出一些經驗。”

  有了二女兒後,馬伊琍首先推翻自己的就是“規矩不要太早做”,“所謂的規矩就是是非。孩子隻有禮貌和善良是需要從開始就堅持的,其他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孩子小的時候,要盡量滿足她的要求,所謂的延遲滿足,挫折教育,我一向都瞧不上這種,就是拿我們小的時候那一套來放在現在的孩子身上。”

  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坤玉 攝影/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