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 琳
編輯|萬曉茜
由黃建新、鄭大聖執導,黃軒、倪妮、王仁君等主演的電影《1921》上映18天,票房超過4.5億元。黃軒在影片中飾演李達,為了演活這位曆史人物,他在開拍前翻閱了能夠找到的所有資料,希望盡可能憑借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在大銀幕上表達出李達内心的處境和願望。
收到劇組“大禮包”
早在《1921》開拍前幾個月,黃軒就收到了劇組準備的“大禮包”,裡面不僅有關于一大會議的黨史資料,更有為黃軒訂制的關于李達的詳細資料。“裡面有關于李達的能夠找到的所有資料,還有一些很早以前出版的書籍。我認真研讀以後又和導演反複溝通。”
在黃軒看來,現代人們的生活處境和李達的生活處境肯定是不同的,他希望盡可能憑借這些資料和自己的聯想接近李達那個時代的狀态,找到人物應該有的内心處境和願望。
《1921》所講述的這段曆史在以往的影視作品中并不少見,但像《1921》這樣,完全以李達的視角來展現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其實并不多見。
對于黃軒而言,這反而給了他更多的發揮空間。“之前沒有太多人塑造過這個角色,至少是沒有這麼完整地塑造過李達這個人物,我在塑造時相對壓力會小很多。因為觀衆也是第一次這麼完整地看到李達,我在塑造時也可以加入更多自己對這個人物的理解。”黃軒說,相反,如果李達這個人物之前已經有很多演員塑造過了,想讓觀衆接受一個全新的李達會更加困難。
艱難找到人物性格
在開拍前,導演黃建新反複和演員們強調:“雖然你們飾演的都是偉人,但千萬不能先入為主地把人物完全崇高化,在那個年代,這些曆史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激情同時也有不足的青年人。”擺在黃軒等演員面前的, 是如何尋找到這些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當時情感狀态。
“我們就從人物的傳記裡尋找他們性格中的蛛絲馬迹,然後把這些細節提煉出來,加以聯想和想象揉到人物中,揉到人物關系裡。”黃軒說,曆史記載,李達是一個比較直率、理想化的人物。“李達非常感性,同時有為中國傳播新的思想巨大動力。”
正是對李達性格的理解,在影片中,觀衆可以看到黃軒所演的李達時而為抵制日貨沖到最前面,時而又多愁善感。“有時候李達會無奈和傷感,為國家的未來感到擔憂。”
黃軒說,他自己也是一個非常理想化的人,對于自己想改變和表達東西有着一份執着和迫切感。“雖然我和李達生活的時代不同,遇到的環境不同,要做的事情也不一樣,但是那種情緒和内心的動機我是能理解的,找到完全相同的地方是不可能的,但是能找到相似的地方,再去加以聯想和放大。”
和倪妮在天台上即興表演
影片中有這樣一場戲:李達和共産國際代表的談話并沒有達到他的預期效果,因此回到家中的他非常苦悶,獨自來到天台上抽煙。此時飾演李達妻子的倪妮到天台上為李達送了一碗湯圓。“演這場戲時我和倪妮都很激動,在說完劇本上的台詞後,我倆的内心都很無奈和傷感,我自己說着說着突然之間情感就上來了,我一轉臉看到倪妮已經也是感動得一塌糊塗,她在抖,她抓着我的手在抖。所以我即興和倪妮說‘我給你唱首歌吧’,于是我倆就哼唱起國際歌。”與此同時,倪妮當時的情感表達和細微的動作也是即興且真實的,黃軒說這場戲能夠完成,是兩個人共同的努力。
更加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
近些年,黃軒在影視作品中飾演了不少曆史人物和英模。從演員的角度而言,黃軒認為,無論演什麼樣的角色,最終演的還是活生生的人,要體現的是人物性格和人物關系。如果要說哪裡不同,也隻是所講述的故事不同而已。
對于《1921》,黃軒希望能通過這部電影讓觀衆更多地了解那段曆史,從而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拍攝時,站在片場,看到普通的老百姓被欺壓、辱罵、毆打,雖然知道是在演戲,但已經讓演員們的内心非常難受。”黃軒說,當身處一個被列強分割的上海,看到外國人在租界裡放煙花、喝酒、辦晚會,中國人在自己的國家卻沒有任何主權,這種感受真的是一言難盡。
聲明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