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宋高宗母親韋皇後與柔福公主

宋高宗母親韋皇後與柔福公主

情感 更新时间:2025-09-15 20:05:27

  

  因為今天有朋友問到韋賢妃的這個問題,以前沒注意過,簡單翻了一下宋史。

  對韋賢妃的記錄多一點,柔福帝姬很簡單,實際上就是一句話。先上史書記載為敬:

  後妃傳:

  韋賢妃,開封人,高宗母也。初入宮,為侍禦。崇甯末,封平昌郡君。大觀初,進婕妤,累遷婉容。高宗在康邸出使,進封龍德宮賢妃。從上皇北遷。建炎改元,遙尊為宣和皇後。封其父安道為郡王,官親屬三十人。由是遣使不絕。 紹興七年,徽宗及鄭皇後崩聞至,帝号恸,谕輔臣曰:“宣和皇後春秋高,朕思之不遑甯處,屈己請和,正為此耳。”翰林學士朱震引唐建中故事,請遙尊為皇太後,從之。已而太常少卿吳表臣請依嘉祐、治平故事,俟三年喪畢,然後舉行。乃先降禦劄,播告天下。後三代俱追封王。

  帝以後久未歸,每颦蹙曰:“金人若從朕請,餘皆非所問也。”王倫使回,言金人許歸後。未幾,金人遣蕭哲來,亦言後将歸狀。遂豫作慈甯宮,命莫将、韓恕為奉迎使。十年,以金人猶未歸後,乃遙上皇太後冊寶于慈甯殿。是後,生辰、至、朔,皆遙行賀禮。

  洪皓在燕,求得後書,遣李微持歸。帝大喜曰:“遣使百輩,不如一書。”遂加微官。金人遣蕭毅、邢具瞻來議和,帝曰:“‘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立誓信,當明言歸我太後,朕不恥和,不然,朕不憚用兵。”毅等還,帝又語之曰:“太後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其未也,雖有誓約,徒為虛文。”

  命何鑄、曹勳報謝,召至内殿,谕之曰:“朕北望庭闱,無淚可揮。卿見金主,當曰:‘慈親之在上國,一老人耳;在本國,則所系甚重。’以至誠說之,庶彼有感動。”鑄等至金國,首以後歸為請。金主曰:“先朝業已如此,豈可辄改?”勳再三懇請,金主始允。鑄等就館,館伴耶律紹文來信,金主許從所請。洪皓聞之,先遣人來報。鑄等還,具言其實。遂命參政王次翁為奉迎使。金人遣其臣高居安、完顔宗賢等扈從以行。

  十二年四月,次燕山,自東平舟行,由清河至楚州。既渡淮,命太後弟安樂郡王韋淵、秦魯國大長公主、吳國長公主迎于道。帝親至臨平奉迎,普安郡王、宰執、兩省、三衙管軍皆從。帝初見太後,喜極而泣。八月,至臨安,入居慈甯宮。

  先是,以梓宮未還,诏中外辍樂。至是,慶太後壽節,始用樂。谒家廟,親屬遷官幾二千人。

  太後聰明有智慮。初,金人許還三梓宮,太後恐其反覆,呼役者畢集,然後起攢。時方暑,金人憚行,太後慮有他變,乃陽稱疾,須秋涼進發。已而稱貸于金使,得黃金三千兩以犒其衆,由是途中無間言。太後在北方,聞韓世忠名,次臨平,呼世忠至簾前慰勞。還宮,帝侍太後,或至夜分未去,太後曰:“且休矣,聽朝宜早,恐妨萬幾。”又嘗謂:“兩宮給使,宜令通用;不然,則有彼我之分,而佞人間言易以入也。”

  時皇後未立,太後屢為帝言,帝請降手書,太後曰:“我但知家事,外庭非所當預。”将行冊命,承平典禮,悉能記之。帝先意承志,惟恐不及,或一食稍減,辄不勝憂懼。常戒宮人曰:“太後年已六十,惟優遊無事,起居适意,即壽考康甯;事有所阙,懼母令太後知,第來白朕。”

  十九年,太後年七十,正月朔,即宮中行慶壽禮,親屬各遷官一等。太後微恙,累月不出殿門,會牡丹盛開,帝入白,太後欣然步至花所,因留宴,竟日盡歡。忌日,以谕宰執。後苦目疾,募得醫皇甫坦,治即愈。

  二十九年,太後壽登八十,複行慶禮。親屬進官一等;庶人等九十、宗子女若貢士已上父母年八十者,悉官封之。九月,得疾,上不視朝,敕輔臣祈禱天地、宗廟、社稷,赦天下,減租稅。俄崩于慈甯宮,谥曰顯仁。攢于永佑陵之西,祔神主太廟徽宗室。親屬進秩者十四人,授官者三人。

  太後性節儉,有司進金唾壺,太後易,令用塗金。宮中賜予不過三數千,所得供進财帛,多積于庫。至是,喪葬之費,皆仰給焉。然好佛、老。初,高宗出使,有小妾言,見四金甲人執刀劍以衛。太後曰:“我祠四聖謹甚,必其陰助。”既北遷,常設祭;及歸,立祠西湖上。

  公主傳:

  柔福在五國城,适徐還而薨。靜善遂伏誅。柔福薨在紹興十一年,從梓宮來者以其骨至,葬之,追封和國長公主。 此外還有諸多宋人筆記,因為出過靜善假冒柔福帝姬事件,所以,後人腦補了很多情節。包括一些宋人筆記也說,柔福帝姬是真的,但是因為她在金國做俘虜的時候,和韋賢妃一起被賜給完顔宗弼,所以,韋賢妃南歸後,為了掩飾過往黑曆史,就讓高宗殺了柔福帝姬滅口。這些年又有著名的網絡小說,就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不用說了。

  重點是韋賢妃在金國的遭遇,她到底有沒有和柔福帝姬共侍一夫,而且還生了兩個兒子?

  按照正常邏輯來說,至少有一點是确定的,在韋賢妃北遷不久後,高宗就已經登基稱帝,而且金人也知道韋賢妃就是高宗的生母。

  這意味着什麼?

  就算徽宗皇子衆多,高宗并不受寵愛,談不上什麼感情,欽宗也沒什麼好說的,但高宗對自己的生母不可能沒有一點感情。這就是說,至少韋賢妃是有政治利用價值的。對這種人,自然不可能随意處置,而是要給以一定的待遇,以延續她的利用價值。

  在這種條件下,我認為金國不太可能把她像對待其他後妃公主一樣,随便賞賜給金國的王公貴族。

  再說年齡。

  因為韋賢妃70歲和80歲的時候,高宗都為她舉辦了盛大的生日趴。那麼,現在一般公認的,按照這些記載推算出來的韋賢妃的生年為1080年。

  如果這個記載沒有問題,那麼在北宋滅亡韋賢妃北遷的時候,她已經47歲了。

  47歲在化妝、整容、保健水平已經發展了一千年之後的今天,其實絕大多數普通女性對男性的吸引力都已經大打折扣了。就算韋賢妃是在皇宮裡生活,化妝和保健水平也不差,駐顔有術,也不可能對男性還有多大吸引力了。

  更接近真相的可能是,北遷時的韋賢妃就是一個并不怎麼受待見的普通嫔妃,也就是個半大老太太。要說金國的王公貴族對她有多大興趣,讓随行北遷的那些比她年輕漂亮得多的公主、後妃、宮人們怎麼辦?

  再來說韋賢妃的姿色。

  按照宋史後妃傳的記載,韋賢妃和喬貴妃一開始都是鄭皇後的侍女,兩人關系特别好,約為姐妹,誰先得到皇帝寵幸,就向皇帝推薦另一個。結果是喬貴妃先得到寵幸,然後才向徽宗引薦了韋賢妃,之後生下了高宗。

  高宗出生于1107年。這時候,韋賢妃已經27歲了。在靠青春、顔值和心機博上位的後宮裡,韋賢妃算是趕上了末班車。過了這個年紀,就算是有人推薦,她恐怕也很難打動作為藝術家皇帝的徽宗了。

  這就是說,韋賢妃的姿色很普通,至少在皇宮中并不算很出衆。

  韋賢妃姿色普通的另一個例證是,在剩下高宗之後,因為徽宗子女衆多,所以每個兒子能否得寵,還要看母親是否受寵,但高宗顯然并不受寵,所以才會在金軍已經圍困了汴京城的時候,徽宗才會讓他去金營送死。

  在講究門第、出身的後宮,韋賢妃不僅出身低微,而且姿色平平,所以她一直都不怎麼受待見。一直到高宗奉命出使,去金營送死,大概徽宗才感覺有點愧疚,給韋賢妃升級,從婉容進封賢妃。

  那麼,有沒有可能,韋賢妃的年齡是僞造的,她的實際年齡比高宗對外公布的年齡要小比如五到十歲呢?

  這個可能性基本上可以排除。

  如果小五到十歲,那麼,高宗出生的時候,韋賢妃的年齡大概就是17到22歲。這個年齡,在當時來說,就算是姿色平平,畢竟還是青年時期,對徽宗不可能連一點吸引力都沒有。如果她在生下高宗之後還能得到徽宗垂青,在這個年齡段,她不可能沒有其他孩子。

  子憑母貴,母憑子貴。在高宗當了皇帝之後,韋賢妃的身份當然非常特殊。如果她還生過其他孩子,哪怕是夭折了,也不可能毫無記載。宗室傳、公主傳、後妃傳裡這種夭折的孩子的記載車載鬥量。

  但韋賢妃就是沒有,隻有高宗一個孩子。這說明什麼?說明生高宗就是她的末班車,在這之後,她再未得到過徽宗的寵幸。那就是說,她的姿色在後宮非常普通,完全不會引起徽宗的注意。

  年齡不太可能造假,那麼,她在北遷的時候就已經47歲了,姿色平常,就是個普通老太太,怎麼可能被剛從宋朝皇宮裡抓回來3200多名後妃、公主、宮人的金國王公貴族看上?

  而且,47歲這個年齡,就算是在技術已經如此發達的今天,不借助輔助手段,也很難自然懷孕,更何況是在當時的條件下,韋賢妃怎麼還能和金國王公貴族生兩個兒子?

  柔福帝姬事件真相如何,現在确實還很難說,可能永遠也說不清了,但是,後人腦補的韋賢妃在金國和人結婚生子的事不太可能。

  子憑母貴,母憑子貴。子憑母賤,母憑子賤。不要因為後來讨厭宋高宗,就順帶連他媽都編排,而且是如此明顯的違背常識的編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