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立青
“頭戴英式鋼盔,身着短褲黃軍裝,腳穿草鞋,士氣高昂。”這話較為形象地描述了抗戰時期桂軍的形象。和威名頗廣的川軍一樣,這支“草鞋軍”在抗戰中同樣戰功赫赫。
1937年,淞滬戰場,桂軍組織了此次會戰中唯一的一次反擊戰,即蕰藻浜戰役。此戰,桂軍以血肉之軀與日軍機械化部隊拼殺,盡管損傷慘重,但沒有一個退縮,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名,數萬桂軍将士血灑戰場。
台兒莊一役,桂軍同樣功不可沒。劉士毅的31軍作為一支剛組建部隊,堅決阻擊日軍,展開了一個月的拉鋸戰。日軍完全無法突破這支新軍的防線,不得不佩服桂軍拼死抵抗的勇氣和精神。
日本人在台兒莊吃了虧,随即調動大軍準備一舉圍剿第五戰區,如何有序撤退成了一個大難題。李宗仁隻好命令一些部隊阻擊敵軍,掩護大部隊轉移。蒙城地處淮北平原中部,是一個戰略要地,它一旦失守,大部隊将無法撤退,最終這個任務落在了173師副師長周元肩上。
1938年5月7日,周元率領2000名官兵到達蒙城。下午4時,日軍一個聯隊在火炮支援下發起猛烈攻擊,但受到守軍的頑強抵抗。随着日軍援軍到來,蒙城外圍陣地相繼失守。經過數日激戰,蒙城最終淪陷,守城将士幾乎全部殉國,周元将軍也戰死沙場。但他們以自身的犧牲,為大部隊撤退赢得了寶貴時間。蒙城保衛戰也是抗戰中日軍攻擊縣城時唯一受到重大損失的攻堅戰。
武漢保衛戰,桂軍李品仙的11集團軍依托大别山脈有利地形與日軍展開殊死較量,讓日軍感受到了桂軍頑強的作風。武漢失守後,李宗仁命令廖磊的21集團軍待在大别山一帶進行遊擊戰,在這一時期,廖磊在大别山積極動員民衆投入抗戰。由于日軍戰線拉長,廖磊趁機收複了大别山外圍一些地區,鞏固了根據地。
1942年,21集團軍48軍138師的一支高射炮隊正在山頭試炮,突然看見一架日軍飛機飛得很低,現場軍官果斷下令開炮,日機被炮彈命中,墜毀深山。後來桂軍将士才知道,乘坐飛機的人是日本11軍司令官冢田攻。冢田攻死後被日本天皇追授大将,他也成為抗戰史上唯一被中國軍隊幹掉的大将。
通常,人們都認為昆侖關大捷是中央軍第五軍的功勞,其實在昆侖關外圍地區阻擊日軍的桂軍也功不可沒。在廣西打仗,桂軍對地形非常熟悉,忽兒上山,忽又下山襲擾敵軍,就像“破褲子纏腿”一般,将日軍的幾個支隊死死黏住,無法支援,所以桂軍又有“猴子兵”之稱。
桂軍最慘烈的一仗,是1944年的桂林保衛戰。當時守城的桂軍一共才2萬餘人,而且有一些是地方部隊,有的士兵甚至用的是土槍。但是面對日軍10多萬精銳的進攻,他們毫不退縮,在外無援軍、内無補給的情況下堅持了20多天。最後,桂林雖然失守,但守軍完全将日本人打懵了。很多年後,提起桂林之戰、提到廣西兵,日本老兵仍記憶深刻。
時至今日,廣西兵依然強悍。他們團結勇敢,頭腦靈活,爆發力強,帶兵人一聽是廣西籍的兵,常常豎大拇指:好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