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西遊記》中,有個角色頗為奇特,她不知是仙是妖,有個強大的法寶,卻是個典型癡女,她就是長顔姐姐不老婆婆,嗯,雖然有兩個外号卻是一個人。
戰書 唐半偈師徒西天取真解路上,在一間庵中遇到和尚詢問是否有持金箍棒的孫長老。孫履真詫異是誰指名道姓要找自己,老僧回答是:此地以陰數六十裡為一站,六六三百六十裡西有一座山叫做大剝山。大剝山上有個老婆婆,雖然白發蒼蒼,但是肌膚潤如美玉,顔色豔似桃花,不知道具體年齡,自稱“長顔姐姐不老婆婆”。無論是六六還是剝,都顯然出自周易第二十三卦——剝卦,這也與不老婆婆的故事相對應。
孫履真詢問不老婆婆是仙人還是妖怪,但老僧卻并不知道——雖然不老婆婆道家打扮,但不見她靜坐清修;同時雖然不老婆婆威勢炎炎,卻也不見她殺生害命。因此,不知道不老婆婆到底是仙人還是妖魔。而這不老婆婆在山中一概閑事不管,就喜歡和人對敵取樂。盡管孫履真已經反問:“對敵取樂,莫不是幹那閨房中沒廉恥的勾當麼?”但老和尚否定了這一說法:就是字面意義的比武較量。
不老婆婆
原來當年女娲補天時,以玉火鉗為工具冶煉五彩石,補天後因尚有餘火,将之放在山中晾冷,卻忘了收拾,後為不老婆婆所獲。不老婆婆将玉火鉗練成神兵,書中稱其“能開能阖,十分利害”,于是與人對敵時不能遂心的不老婆婆聽說如意金箍棒的存在,便想與之單挑,但沒有遇到孫悟空;而今孫履真又拿着如意金箍棒西去,不老婆婆自然見獵心喜,想要與孫履真較量。孫履真卻不想節外生枝,于是趁夜離去,但兩天後還是被堵在前面的不老婆婆侍女攔住,侍女獻上不老婆婆的戰書:
大剝山長顔姐姐不老婆婆謹緻書于傲來國花果山天生聖人孫麾下:竊聞天毓英雄,未嘗無對;人生宇宙,豈可孤行?風嘯雲吟,世不乏龍争虎鬥;花香柳綠,自相應鳳倒鸾颠。不逢敵手,安識誰弱誰強;必遇同心,方見或高或下…………戰書到日,乞鑒裁批示。
盡管孫履真嘲笑這封戰書和情書一樣撒嬌撒癡,但既已撞上,那是不能再回避了,于是孫履真約好與不老婆婆來日決戰。
不老婆婆和孫屢真
火鉗 次日師徒五人到了大剝山,不老婆婆果然帶一隊女兵等候。于是取經團與之對敵,最先出手的是最弱的沙彌。不老婆婆的玉火鉗遠看是一條白龍,近看卻化作兩片,一招便奪去了沙彌兵刃。
不老婆婆奪去沙彌兵刃
于是豬守拙跟上,與不老婆婆鬥了十四回合,便被玉火鉗揪住耳朵,于是苦苦哀求,在告知不老婆婆孫履真持有金箍棒的消息并非虛假後終于被不老婆婆饒了性命。豬守拙歸告孫履真:“那婆婆的夾法真也怕人,他張開了兩片沒頭沒臉的夾來,倘一失手被他夾住,任你好漢也拔不出來。”
豬守拙哀求
于是孫履真去與不老婆婆對陣,當面點破了大剝山的含義:
剝卦是陰剝陽,下邊五個陰爻,上邊一個陽爻,是一層層向上剝,到最上面隻剩下一個陽爻。但是上九(最上面一爻)卻是:“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輿是車子,對應民衆,君子得到民衆的支持;而小人剝廬,卻“終不可用也”,因為小人剝的廬隻能是小人之廬,不能是君子的廣廈,君子的廣廈是剝不動的,所以玉火鉗的陰也剝不動金箍棒的陽。
不老婆婆見孫履真能點明她的寓意,大喜過望,但還是堅持要與孫履真對敵,二人開始交鋒,孫屢真武藝高強,乘着不老婆婆神情徜徉,用金箍棒破了其玉鉗。
不老婆婆大戰孫屢真
不老婆婆抵擋不住,退到洞中。因為難得遇到金箍棒這種兵器,不老婆婆竟生貪念,想要留住孫履真,天天厮殺。于是不老婆婆趁孫履真不在,捉走了唐半偈,還用絲活捉了豬守拙與沙彌。這絲是不老婆婆癡心所結情絲,待不老婆婆來拿孫履真時,因為孫履真明心見性,不是心慌意亂的少年,故對孫履真并無用處。
孫履真将計就計,不但和師父、師弟繼續向西,還迅速擊敗了意亂情迷的不老婆婆,在訓斥不老婆婆一番後,師徒一行繼續上路。不老婆婆覺得不能留住孫履真,别處無這般好厮殺的神兵相對,活在世上也并無意義,于是撞死在山間,隻留下:
萬片冰魂飛白雪,一頭熱血濺桃花。
玉火鉗也跟着不老婆婆被摔碎。但山中無數女子跑出,有老有少,也不管不老婆婆死活,将摔碎的玉火鉗每人拾了兩片,便四散逃生了。這其中又何嘗不是淺顯易懂的“不老婆婆雖死,但邪淫尚在”的寓意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