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乃身之寶
《走出孤獨》一書中說到:
沒有誰的合作能力和社會感是完美無缺的,每個人内心深處或多或少都會有孤獨感。我們常說:“天才往往是孤獨的。”其實,犯罪分子也是非常孤獨的,隻不過他們的孤獨感把他們引向了人生的無用面,引向了犯罪的邊緣。
弗蘭克就是一名孤獨的犯罪分子。他是電影《貓鼠遊戲》的主角之一。
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名未成年人弗蘭克,在經曆父母離異的打擊後,選擇離家出走,并開始一場犯罪之旅。他憑借超強的洞察力,迅速融入環境,通過僞造支票和假學曆把自己包裝成飛行員、醫生和律師,在全美各地留下自己犯罪足迹的同時,還憑借這個“本領”,騙取高達400萬金額的美元,而這一系列行為驚動了FBI,經過一番角逐,他還是被逮捕了。最後的結局是,他提前出獄,被FBI特聘為專家,聯手破獲金融詐騙,設計防僞支票。
這是一部犯罪題材的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萊昂納多和漢克斯擔任主演,于2002年12月在美國上映,次年該片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影片不僅有現實層面的隐喻意義,還有家庭教育,以及對于謊言和真相的反思問題,而今天的文章,我将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說我們該怎樣走出孤獨。
1.沒有得到回應,人就會感到孤獨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如果與他人之間的聯結被切斷,我們就會産生深深的孤獨感和無力感,而“被切斷”,其實就是“沒有得到回應”。
對于自我的确認,需要一面鏡子,即需要另外一個人作為鏡子去确認我們、看到我們。
最常見的,就是嬰兒需要通過媽媽等主要撫育者作為鏡子,從中得到自己身份的确認。成人的我們依然渴望得到外界回應,尤其希望從别人的鏡子裡看到自己是好的,以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影片中的弗蘭克,看似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但父母很少走進他的内心世界,父親整天忙着工作上的應酬,母親則忙于自己的事情,所以他是孤獨的。
就像母親吸煙這件事,弗蘭克說過很多次,告訴母親戒煙,母親也曾答應兒子戒煙,但最後還是煙不離手。
其實,從這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弗蘭克的要求在母親那裡,很少得到回應。加上後來母親出軌、以及他離家出走後沒有任何聯系,就可以推斷出他和母親的關系處在“切斷”的狀态。
這就像榮格說的,孤獨并不是身邊無人,感到孤獨的真正原因是,一個人無法與他人交流自己心中最緊要的感受。
特别是孩子,如果在母親那裡得不到“自己值得被愛”的結論,内心深處就是孤獨的,甚至是絕望的。
更重要的是,父母離婚這件事對弗蘭克的打擊更大。因為他們做出離婚的決定根本沒有考慮到他的感受,這也是他選擇離家出走的直接原因。
其實,父母離婚沒問題,如果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依然感受到自己被愛着,就不會有太大的抵觸情緒,而對于弗蘭克來說,他就像一件物品,雖然有選擇屬于誰的權利,但那是次要的,甚至是不重要的。
可見,在父母這樣重要的關系裡,弗蘭克沒有得到回應,沒有被需要和被愛的感覺,自然會産生孤獨感。
缺愛的人,才會感到孤獨。
2.情感客體穩定性的形成,心中住下一個愛的人 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把24—36個月,稱為是一個人“情感客體穩定性和個體化的完成”的亞階段。
對于這兩個術語,武志紅老師做了這樣解釋:
情感客體穩定性的形成,是一個人的心裡住下了一個愛的“你”,而個體化的完成,是這個人确信,“我”是好的,是值得住在抽象的心裡的。這意味着,一個人的心裡,住下了一個“好的我”和“好的你”。“好的你”,願意善待我;“好的我”,也願意善待你。即便你我之間有憤怒,有敵意,那也是可以在我和你的關系中得到化解的。這樣的基本感覺,才帶來了真正的放松。
影片中的弗蘭克之所以孤獨,無法活出真正的輕松,就是因為他的心中沒有住下一個愛的人。
前面說了,母親給予他的關注和回應很少,而父親對他的關注大多是外在的表現,也沒有心與心的交流。
弗蘭克從小把父親作為自己的榜樣,但他逐漸發現父親已經失去了戰鬥力,不僅是事業上的一蹶不振,還有愛情上的停滞不前。父親不再是“那隻把奶油攪拌成黃油的老鼠”,而是“那隻選擇任命,被淹死的老鼠”。
正是對父親的失望,弗蘭克一心想挽回曾經那個溫馨幸福家庭的願望在慢慢降低,這也是他越來越孤獨的原因之一。
在聖誕夜,他孤獨到隻能打電話給FBI的卡爾,就說明他的心中沒有其他愛的人了。
而他期待的“好的我”和“好的你”隻能在欺騙中完成,于是我們看到影片中的弗蘭克,通過在父親那裡學來的和他人打交道的方法,過着在他人看來逍遙自在的生活。
可是,一旦對方知道真相後,那個“好的我”瞬間崩塌。弗蘭克隻和與自己訂婚的護士說出了實情,結果對方并沒有守住約定,這時的弗蘭克更加孤獨和絕望。
從這個角度來說,當一個人的心中住下一個愛的人以後,才會有真正能承受孤獨的能力。
3.構建最好自我結構,走出孤獨心靈 除了前面說的,一個人沒有形成情感客體穩定性,會覺得孤獨外,無法構建最好的自我結構,人也會感到孤獨。
那麼,最好的自我結構是什麼樣呢?
武老師認為是這樣的:
有像人的皮膚一樣的外殼,既有保護作用,又能和外界進行敏感而充分的互動。内部的動力,又是自在流動的,像有生命力的水流一樣。
影片中弗蘭克的行騙技術行雲流水,足以以假亂真,他對外界的反應和互動,以及内部流動都堪稱“完美”,那麼他這個看似擁有最好自我結構的人,為什麼還會孤獨呢?
原因在于他的自我發出的動力缺少規矩。
也就是說,他做事的前提是錯的,因為那是違法行為,這樣的鍊接或互動無法長時間延續下去,最終一定會瓦解。
這裡我們要說的就是父親對孩子的教育作用。
榮格說,母愛指向融合,父愛指向秩序。
也就是說,父愛更多的是注重邏輯,強調秩序、規則和理性的力量。
但影片中弗蘭克的父親,在這方面做得非常不足。當他知道弗蘭克假扮代課老師時,沒有批評,反倒給了弗蘭克一個微笑,像是一種鼓勵;當他懷疑弗蘭克在外面工作收入的錢時,也沒有及時過問,而在這個錯誤前提的基礎上,弗蘭克無論怎樣和外界充分互動,自己生命力怎樣流動,都不能解決孤獨這個根本問題。
影片最後,弗蘭克被FBI的卡爾保釋出獄,并安排他到欺詐科工作時,我們看到了弗蘭克的變化。他之所以沒有再逃跑,去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因為他明白真相就真相,謊言就是謊言,更重要的是,在卡爾身上,他得到了“回應”(卡爾在弗蘭克父母相識的城市曼莎找到了弗蘭克,像慈愛的父親那樣對待受傷的孩子),而這就是信任和愛。
這時的他,内心住下了一個愛的人,從此便走出了孤獨的心靈。
寫在最後: 弗蘭克是孤獨的,卡爾也是孤獨的,其實我們也會産生孤獨感。
對于怎樣走出孤獨,我想說說自己的想法:
首先,讓心中住下一個愛的人或事。
尋找愛的人,是在構建重要關系;找到愛的事,是創造與自身連接的時刻。
當我們把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一段關系或一件事情上時,就會慢慢構建“最好的自我結構”,進而沉浸在愉悅中,内心自然靜谧、平和,而這時的我們,内心就産生了一種歸屬感。
其次,活出生命的意義,找到社會感。
《走出孤獨》一書中強調:“缺乏社會感,人就會感到孤獨。”
當我們活出生命的意義,找到社會感時,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家庭和社會中的位置,進而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責任、肩負的使命,以及生命的價值,從而對家庭、社會、乃至人類的共同命運産生歸屬感。
再次,認識到,能走出的孤獨,才是好的孤獨。
孤獨本身并沒什麼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孤獨還可以給我們帶來好處,比如讓勞累的身心,通過孤獨來得以放松,但問題在于,我們會介意他人看到自己是孤獨的,所以我們應該擁有走出孤獨的能力。
因為能走出的孤獨,才是好的孤獨。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