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幼教界,影響最廣泛的幼兒教育教育課程無疑是蒙台梭利、瑞吉歐與華德福。蒙台梭利現已逐漸融入到中國的主流幼兒教育中,瑞吉歐和華德福在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是這三種課程受到大部分人群廣泛贊譽的同時,也受到部分人的質疑,那麼這三大課程體系到底是什麼?有什麼特點,又有什麼不同呢?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各位老師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精華,更好的指導幼兒的教育研究與實踐。
▌蒙台梭利、華德福和瑞吉歐是三種不同的教學模式。這三種模式有很多共同點:
1、他們的教育願景都是幫助和激發兒童實現自己在智力、創造力和社會中人的所有潛力。
2、在教育過程中,兒童都被視為自身發展的創作者,他們的發展過程是自然的、充滿活力的,自我導向的。
3、這三種模式對教師的專業性要求都非常高,他們提供教學幫助給兒童,并且非常尊重兒童的選擇。
4、家庭教育和家校聯系在這三種模式中都非常受到重視。
5、兒童的學習評估是以非考試模式來進行的。
當然,他們的不同之處也是非常多,包括教育準則、教育策略、課程大綱等等。
蒙特梭利、華德福、瑞吉歐理念大PK
- 起源與發展 -
蒙氏:起源于意大利,創始人瑪利亞·蒙台梭利為意大利首位女醫生和女醫學博士,從小接受了很好的家庭教育,後來走上從醫之路,以治療智障兒童為主要職責,1907年在羅馬建立“兒童之家”,運用自己獨創的方法進行教學,結果出現了驚人的效果,自此在世界範圍内引起了一場幼兒教育的革命。
華德福:起源于德國,第一所學校創立于1919年。創始人叫魯道夫·史代納,與蒙氏創始人蒙台梭利出生在一個時代,他是奧地利人,信奉精神世界,後來經過研究歌德,他變成了神智學協會的領導者,而後自己又創立了人智學。一戰之後他開始以人智學為理論基礎開辦了許多機構和活動,這其中就包括了第一所華德福學校。
瑞吉歐:瑞吉歐·艾米裡亞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個小鎮,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建立了一個公共的兒童保教體系,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創新的教育哲學和教育理念、學校的管理方法以及環境設計的想法,成為了一個有機的整體。瑞吉歐教育體系植根于意大利特有的文化和政治背景,它的理念來自三個方面:歐洲和美國的進步主義思潮、皮亞傑和維果茨基的心理學理論以及戰後意大利的左派政治改革。
- 理論基礎-
蒙氏:精神胚胎學
認為嬰兒是從出生開始就具有特殊心理能力的生命,通過對自身所處環境進行吸收和學習,形成自己的個性和能力。如果能在此階段根據需要對其進行某種程度的幫助,他今後的個人能力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華德福:人智學
人智學是華德福創始人魯道夫·史代納創立的一門精神科學,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人的智慧、人類以及宇宙萬物之間的關系。通過對自然和萬物的學習來提升自己的精神層面從而實現内心的無限強大。
瑞吉歐:建構心理學
主要的教學理論是依據皮亞傑、維果斯基和杜威的理論,建構主義。教師們沒有提前編寫好的課程大綱和教案,課程編寫是依據兒童的興趣和經驗。
- 核心理念-
蒙氏:以兒童為中心,把握敏感期,提供适時、适性的環境,成人作為環境的準備者、觀察者和啟導者。
華德福:主張原始、生命、靈性、精神、和諧。
瑞吉歐:關系,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與身邊事物的關系,鼓勵教育者創造機會讓孩子去構建自己的語言與身邊的人或事物進行交流。
- 教育目标 -
蒙氏:兒童有巨大的潛能,生命發展是走向獨立。
華德福:崇尚全人教育:頭、心和手,提倡“做中學”,目标為“培養一個身體、情感和精神靈魂和諧發展的人”。
瑞吉歐:所追求的目的是兒童愉快、幸福、健康的成長,其中,主動性、創造性被視為愉快、幸福、健康的前提與核心。
- 教育方法 -
蒙氏:專用教具;混齡教學;從生活實踐練習入手,配合适齡的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主動學習和探索,包含生活、感官、語言、數學、科學等方面。
小孩子可以獨立完成各項工作,不論是清潔還是支配教具的使用。如果問蒙校的小朋友在學校玩了什麼,他會很認真地糾正你,我在學校是work,not play!
華德福:提倡在玩中學。早期教育注重于實踐和手工活動并提供利于創新性玩耍的環境。在小學,重點是發展小學生的藝術才能和社會技能,培育創新和分析理解能力。中學注重于發展批判性思維和培育理想。始終強調想象力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并且将價值觀融合在學術、實踐和藝術追求中。
瑞吉歐:課程是以project形式進行,兒童可以以任何形式來表達和展現他們的學習成果。教師需要接受藝術培訓,學校有專門的藝術工作室提供給教師和學生。
- 與傳統教育的對立面 -
蒙氏:反對教師主導的填鴨式教學。
華德福:反對過盛的物質生活,倡導回歸自然。
瑞吉歐:主張廢除班級授課制,打破學科界限,強調兒童在活動中的主動性。
- 課程設置 -
蒙氏:數學、實景、教具和讀物是分開放置的,大部分的時間由學生自己選擇自己進階。注重自然科學教育。
華德福:數學自然科學曆史等都是在課上由老師一起教,比較注重藝術類和手工類的教育。
瑞吉歐:以學定教的。在主題網絡編制的過程中,盡管有教師預設的成分,但主題的開展往往是以幼兒為中心的,幼兒決定主題進行的空間與時間。
01
- 教室情境 -
蒙氏:
❶ 三個老師帶着十多二十個孩子,似乎什麼也沒有幹,隻是看着,而小小的孩子們,每一個都在做自己的工作,沒有哭、沒有鬧、沒有大笑,偶爾有輕聲交談,偶爾有由衷的微笑,這裡的老師和孩子,都找到了他們的inner peace。
❷ 教室的布置、物品的色彩,也都會影響孩子的心境,所以大家會發現,純正的蒙氏環境,總是那一副模樣,這是近百年經驗的積累。
❸ 兒童是不按年齡分組活動,而是混齡活動。
❹ 兒童通過感官操弄這些教具而學習。外行人拿到這些教具,也不知道它的含義是什麼。因為每一個教具,從形狀、大小、甚至顔色,都是有其背後的理念來支持,需要通過專業培訓的教師來引導兒童學習。
華德福:
❶ “老師們很注重自然教育,比如下雨了會特别帶孩子們穿上雨鞋雨衣去外面踩水然後講下雨的故事。教室裡的玩具都是原木的,而且真的就是木頭的形狀,小孩子完全靠想象力來玩,娃娃也都是羊毛氈做的,而且沒有五官,因為華德福的理念裡覺得五官表情會限制孩子的想象力。”
❷ 華德福教育相信自然界充滿生命力,并能以此滋養孩子健康成長。因此,很多學校都會選擇建立在遠離城市的郊區或農村,建設得像一個花園。學校的房子和室内牆壁主體是粉紅色,一是讓孩子感覺溫暖,二是這樣的環境,讓孩子如同在媽媽的子宮裡一樣有安全感。
❸ 藝術活動獨具特色:包括濕水彩、手工、蜂蠟、烘培、剪紙、編織等。
瑞吉歐:
小朋友早上來到學校,走到窗前,告訴老師:“老師,今天的太陽好大。”老師說:“不如,我們今天就去外面花園曬太陽吧。”
老師帶着小朋友出門,小朋友A和B對草地上的花感興趣,小朋友C和D對花園的小昆蟲感興趣,然後A和B就問老師:“為什麼這朵花是紅色的?”C和D問:“為什麼蝴蝶會飛?”然後老師就說:“哇,我們一起來學習了解一下吧。”
然後小朋友各自開課題收集各種資料,A和B研究花朵,C和D研究蝴蝶。資料可以是生活中的任何東西,對于展示研究成果,小朋友也可以用任何方式:圖畫、手工制作、表演等等。
- 課程分析 -
蒙特梭利課程
1.優點
1)體系完善,既有理論,又有一套完整的課程和教具,符合幼兒認知發展特點。
2)揭示兒童成長敏感期規律。順應敏感期這一生物學規律,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3)教師變成環境的一部分,變成了協助、指導、引領、啟蒙、示範的作用,既能融洽師生關系,讓孩子愉快學習;又能因材施教,實現個性化、差異化的教育。
4)尊重學習和工作的連貫性。兒童在“工作”中練習獨立,完成自我成長的使命,形成獨立自主、專注而極具耐心的個人品質。
5)強調心智發展,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
6)混齡教學。打破傳統分級授課概念,在真實的小社會場景中,讓孩子在家庭氛圍中,與兄弟姐妹互動,客觀上大量的認知沖突将刺激孩子認知能力的提高,而模仿對象更貼近自己年齡,也讓孩子更自信地相互學習,促進全方位能力的發展,增強交往能力。
7)豐富的教具和活動。特别設計的包羅萬象的教具用來幫助孩子們學習和認知。
8)注重生活訓練,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9)不用獎懲制度來評價孩子。在蒙特梭利的環境中,追求的是一種自發産生的自信。這種自信源于孩子自己對自身能力水平的正确評估,而不是外界的獎懲。所以,蒙氏教育強調沒有獎懲,隻有鼓勵和贊揚。
10)潛移默化、持續遞進的學習成果。
2.不足
1)感覺教育課程方面,蒙氏課程強調兒童安靜遊戲、培養獨立專注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兒童天性的釋放和社交能力的發展。
2)藝術教育課程方面,蒙氏課程更看重的是藝術的工具價值,而不是本體價值,不利于發展兒童的藝術創造力。
3)另外,它過分強調了真實性,反對兒童講神話故事,忽視了想象的價值。
華德福:
1. 優點
1)強調愛與溫暖,注重精神、靈性的拓展。符合人們對童年、教育的美好理想,适合有靈性需求的人。
2)對物質泛濫的現實世界進行批判和反思,強調融入自然生态的理念,教育與生活融為一體;
3)注重孩子的動手能力,教具采用天然材料手工制作,用勞動促進思維發育;
4)對藝術、美、想象力有獨特的理解和實踐,效果也很好;
5)在實際生活中,與其他兩種課程相比,華德福課程更能夠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它不需要過多的環境設置,自然就是它的教室,反對心智訓練的做法也某種程度減少了教師的任務。
2.不足
1)華德福課程帶有些許“神聖”的色彩,不可否認,其美好的教育目标令人向往,但“心靈”、“和諧”、“生命”等語詞放到具體的課程中總顯得有點模糊,難以準确把握。
2)教學中否認學業訓練的做法也受到不少人的質疑。
瑞吉歐
1. 優點
1)自由、開放、尊重幼兒發展潛能的教育方法順應曆史發展的潮流。
2)課程中對“互動關系”和“合作參與”的強調,有利于教師、兒童、家長等積極性的發揮,為兒童的發展提供了多種機會和途徑。
2.不足
1)瑞吉歐課程沒有統一的教育目标,雖然有利于教師和學生積極性的發揮,但具體教學情況容易受到主客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2)瑞吉歐課程主要适宜小班教學,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較高,在實踐操作中要求具備各種條件,還需要教師、家長等的密切配合。
3)瑞吉歐課程在實施中有許多因素難以嚴格把握,使得教學效果産生不定性。
總之,蒙特梭利、華德福、瑞吉歐三種教育理念都有偉大之處,比如蒙特梭利和華德福兩種理念,就在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一種有趣的對稱性:華德福緻力于重新點燃已經過于僵硬的兒童的想象力,蒙台梭利卻努力削弱兒童的過度幻想,試圖讓他們“正常化”起來,讓他們的現實活動和想象之間達到适當的平衡。
在具體的教育環境中,我們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客觀評價每種教育理念的優缺,避免照搬照用。畢竟每種課程都是在具體的環境中産生,我們也歸根結底要在具體的環境中應用。
| 内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