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梁啟超的書籍推薦

梁啟超的書籍推薦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5-06 21:50:54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納博科夫說:“我們不能讀一本書,隻能重讀一本書。一個優秀讀者,一個成熟的讀者,一個思路活潑、追求新意的讀者隻能是一個‘反複讀者’。”首先閱讀是一個遞進的過程。第一次閱讀你關注的是往往是表層的,對于深層次的内涵則需要深度捶打才可得。其次,對于一些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竟然在不同時代、場域内,能被挖掘出更多的豐富價值來的舊作,你在自己的時代裡,首次閱讀,它就是你的新書。

  梁啟超的書籍推薦(讀書晚清報人筆記)(1)

  從晚清報人的筆記,看百年前哈爾濱大鼠疫

  《汪穰卿筆記》

  作者: 汪康年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汪康年,字穰卿,浙江錢塘人。光緒二十年進士,是清末主張維新變法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主要活動是辦報、興學。他的筆記記載的是自己的親身見聞,是探求清末政治、經濟及社會風貌不可多得的材料。在《汪穰卿筆記》中,還涉及到1910年開始的哈爾濱鼠疫。尤其是反映出北京城的市民與官員面對洶洶疫情時的各種反應與舉措。當代女作家遲子建,還以一百年前發生在哈爾濱的這場瘟疫為主題,在2009年寫成了一部長篇小說《白雪烏鴉》。

  1910年是宣統二年,這年11月9日清晨,在哈爾濱的秦家崗馬家溝附近,一名居住在中東鐵路工人住所内的中國工人突患鼠疫死亡,标志着震驚世界的“1910東北鼠疫”拉開了序幕。到這年年底,大量居民受到感染。

  當東北疫區裡的新聞像潮水一樣迅速傳至京城,引發了人們的恐慌。在《汪穰卿筆記》中,我們得知,當時北京的警廳下達命令,民間展開滅鼠行動,“凡捕鼠送警廳者,與銅元二枚”。北京市民積極響應,短短的時間竟“殺鼠巨萬”!對此老百姓紛紛稱贊:“即使都中并無鼠疫,然假此将都中鼠除盡,避免損毀器物、盜竊食品、攪擾睡魔,亦大佳也。”

  雖然鼠疫沒有進京,但京城的人們——尤其是知識分子們,對于導緻鼠疫逞兇東北的原因,還是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在他們看來,“我國人素不重視衛生之道”,實在是亟待改變的問題。汪穰卿筆觸沉重地寫道:不獨老鼠,“居室卑污,衣服垢穢,緻滋生種種齧人肌膚、吮人膏血之蟲類,若蚊、若虱、若蚤、若蠅、若蜰(臭蟲),無南北、無東西何處蔑有(沒有)。”如果任由這種境況持續下去,那麼就算暫時将鼠疫擋于城門之外,也早晚還會遭到其他疾病的侵襲。

  那場鼠疫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尤其是國際貿易的困頓,也可以在汪康年的筆記中感受一二:“前者東三省之防鼠疫,幾半年于茲矣,于是大豆等行銷至歐洲頗有為難之勢。”當時日本商人在大連、安東等地囤積了大量的大豆,根本賣不出去,“乃亟宣布鼠疫并不及大連等處,遂得暢銷無阻”。而英國商人一直将中國的豬肉“銷行于英者甚多”,瘟疫一起,立即滞銷,“英商乃宣言此豬肉為漢口出口之物,與東三省渺不相接,于是銷行如故”。

  梁啟超的書籍推薦(讀書晚清報人筆記)(2)

  回到百年前課堂 聽梁啟超縱論300年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作者: 梁啟超 著 / 俞國林 校

  出版社: 中華書局

  1917年11月,梁啟超辭去段祺瑞内閣财政總長之職,退出政界。之後,他大多數時間都緻力于中國古代文化、曆史的著述與講學。任公回憶道:“我生平是靠興味做生活源泉,我的學問興味、政治興味都甚濃,兩樣比較,學問興味更為濃些”,并希望能夠“做個學者生涯的政論家”。

  此期間,梁啟超在北京的清華、天津的南開交錯授課。1920年冬,梁啟超在清華講“國學小史”;1921年秋在南開講“中國文化史”,撰成《中國曆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是根據梁啟超于1923年夏至1924年春夏間,在南開大學、清華學校講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課程,撰寫的講義稿本整理而出。這些講義在梁啟超在世及去世多年被多次刊載或出版,風靡學術圈。甚至在近40餘年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又出現了幾十種不同的排印本,足見梁任公此書學術價值與永恒魅力。

  時間久遠,也難免出現流通過程中的錯訛。2020年初,中華書局推出資深編輯家俞國林精心整理校對的最完善版本。雖是學術書,但因梁啟超學問通透,再加上是授課講義,所以《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雖然内容深刻,但并不難讀。他妙語連珠,生動有趣,被視為是深入淺出的名家風範。

  在講義中,我們可以看到,梁啟超認為做學問的最大前提條件是,要有非常獨立的風骨,“凡豪傑之士,往往反抗時代潮流,終身挫折而不悔,若一味揣摩風氣,随人毀譽,還有什麼學問的獨立。”他也表明做學問的基本方法則是實事求是,“須知凡用客觀方法研究學問的人,最要緊是先澈底了解一事件之真相,然後下判斷。”

  梁啟超還會在講義稿本裡用拟聲詞,顯得真實可愛,比如有一處他寫, “極恥辱的條約簽字了,出走的西太後也回到北京了。哈哈哈!滑稽得可笑!” “有人問:“這樣做學問法, 不是狠容易嗎?誰又不會鈔?’哈哈!不然不然。

  作為名師,梁啟超自然也會給自己的學生開書單,“欲知四大案簡單情節,看趙翼的《廿二史劄記》最好。”

  在近代史上,學問大家可謂群星璀璨。但梁啟超做學問的能力可謂是明星中的明星。梁漱溟曾這麼表達自己對梁啟超學問的佩服, “任公的特異處,在感應敏速, 而能發皇于外,傳達給人。他對于各種不同的思想學術極能吸收,最善發揮......有些時天真爛漫,不失其赤子之心。其可愛在此,其偉大在此。”

  梁啟超的書籍推薦(讀書晚清報人筆記)(3)

  百年前某丹麥女子去非洲開了農場又遭火災,之後她成了作家

  《走出非洲》

  作者:凱倫·布裡克森[丹麥]

  譯者:袁田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1914年,29歲的丹麥女作家凱倫·布裡克森,旅居肯尼亞,在恩貢山下的農場經營咖啡種植園。1931年農場發生一場大火,農場受災,她返回丹麥。《走出非洲》就是一本根據她在非洲17年的經曆和感受所寫的自傳體小說。

  在非洲的生命旅程中,縱然有失去,離别,但她卻沒有寫成挽歌,而是始終洋溢着一種自由與勇敢的生命力。在她筆下,非洲大陸籠蓋着一種廣袤而又柔和的氣氛。

  “就這樣站在迅速移動的光影裡,向上看着藏青山巒的金邊與清晰的天空,你會有一種感覺,仿佛現實中你正在海底遊走,随着身邊水流的節奏,向上仰望大海的表層。”《走出非洲》與其說是一部小說,不如說是一本非洲地理雜志,它較全貌地介紹了非洲平原上的土著、四季、植被、動物、鳥類、風和氣味。留給讀者深刻印象的是作者對非洲大地上景貌的生動傳神的描寫和所蘊含的哲理,文字優美而隽永。

  “我在非洲有一座農場,在恩貢山腳下。農場坐落在六千英尺高度以上,赤道在北方一百英裡外橫貫而過。白天,你覺得自己升得很高,逼近太陽,清晨和晚上則澄澈甯靜,深夜清涼。……回顧在非洲高地的遊居歲月,你會對在雲端度過的這段時光深有感觸。天空蘊藏着一種藍色的活力,将近處的山丘和樹木都塗抹上鮮明的深藍。正午,地面上的空氣蘇醒過來,像火焰在熊熊燃燒,像流水一樣在閃爍、搖擺、發光,讓每樣東西反射又重影……”

  如散文詩一般的語言竭力展現着非洲那些不為人知的誘人内涵,這片土地的寬廣與深邃。這部作品曾于1985年被拍成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這樣的作品,這樣的電影,給一代一代的讀者帶來強大的精神力量。

  梁啟超的書籍推薦(讀書晚清報人筆記)(4)

  一個單獨駕機飛躍大西洋的女子,她的孤獨你可懂

  《夜航西飛》

  作者:柏瑞爾·馬卡姆[英]

  譯者:陶立夏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1936年9月,柏瑞爾·馬卡姆駕駛飛機從英國出發,一路向西飛行,最後在加拿大迫降,費時21小時25分。在随後的記者見面會上,人們注視着脫下飛行帽與墨鏡的她,看到了一副極清秀優雅的容貌。由此女飛行員馬卡姆成了一個傳奇。她也成為第一位單人由東向西飛越大西洋的飛行員。

  馬卡姆畢生鐘愛的兩項有趣又傳奇的事業——駕駛飛機和訓練賽馬。1902年出生于英國萊斯特郡的馬卡姆,4歲時随父親到了肯尼亞。她先是跟随父親訓練賽馬,18歲便成為非洲首位持賽馬訓練師執照的女性。1931年開始,她駕駛小型飛機在東部非洲載運郵件、乘客和補給物品,成為非洲第一位職業女飛行員。在《夜航西飛》中,她寫自己訓練賽馬的過程,獨自駕駛單翼雙座木螺旋槳飛機,在東部非洲從事職業飛行,和獵隊搜尋大象蹤迹的往事。其中重點記錄了她1936年獨自駕機從英國飛越大西洋直抵北美的經過。

  也許因為長途飛行總是孤獨一個人,柏瑞爾·馬卡姆在這本書中,像哲學家一樣深入描述了人的孤獨,“在飛機中獨處一晚和一天這麼短的時間,不可避免地孤身一人,除了微弱光線中的儀器和雙手,沒有别的能看;除了自己的勇氣,沒有别的好盤算:除了紮根在你腦海的那些信仰、面孔和希望,沒有别的好思索——這種體驗就像你在夜晚發現有陌生人與你并肩而行那般叫人驚訝。你就是那個陌生人。”她也提醒人們,“可能等你過完自己的一生,到最後卻發現了解别人勝過了解你自己。你學會觀察他人,但你從不觀察自己。”

  梁啟超的書籍推薦(讀書晚清報人筆記)(5)

  “詞彙擁有的力量,是為了和他人彼此相連”

  《編舟記》

  作者:三浦紫苑[日]

  譯者:蔣葳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玄武書房拟定出版一部面向當代人的中型辭典《大渡海》,這項工作由閱曆頗豐且行事一絲不苟的學者松本老師主持,誰知他最為器重的編輯荒木公平卻到了退休的年齡,選擇回家照顧病中的妻子。此時編輯部中僅有做事浮躁的西岡正志和臨時工佐佐木。荒木和西岡多方物色,終于相中了營業部内不善于和人交往卻對詞語有着敏銳認知度,并且做事極為認真投入的青年馬締光也。浩瀚的詞語海洋,馬締與同事們用長達十五年的時間編制一艘駛向彼岸的小船。他們甘于寂寞,卻也收獲着彌足珍貴的幸福……

  看這本書,不得不佩服日本當代作家開拓題材的能力。編纂詞典,這麼枯燥的事情,都被寫得很熱血,非常有力量。匠人氣質的主角,用自己的認真去感染周圍或散漫或習慣性自我否定沒有自信的人,量變得質變。“辭典,是橫渡詞彙海洋的船。人們乘坐辭典這艘船,搜集漂浮在漆黑海面上的點點星光。隻為了能用最恰當的措辭,準确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呈現給他人。如果沒有辭典,我們隻能伫立在這片浩瀚的大海前,駐足不前。”“詞彙擁有的力量,不是為了帶來傷害,而是為了去守護、去傳達,為了和他人彼此相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