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怎麼知道自己魚竿的調性

怎麼知道自己魚竿的調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14:53:11

#頭号運動玩家#魚竿調性你真的弄懂了嗎?魚竿的調性和魚竿的硬度有關系嗎?怎樣魚竿調性怎麼選擇才合理呢?小編作為一名曾經的魚竿設計師,來為大家科普下。

怎麼知道自己魚竿的調性(魚竿調性你真的弄懂了嗎)1


什麼是魚竿的調性?

什麼是魚竿的調性?我們先來說并繼竿的調性。并繼竿通常有先調、本調、胴調之分。

  • 先調:魚竿的主受力點和彎曲頂點(切點)位于竿尖部分;
  • 本調: 魚竿的主受力點和彎曲頂點(切點)位于竿身部分;
  • 胴調:魚竿的主受力點和彎曲頂點(切點)位于手把節部分;
  • 而振出竿也有19調,28調,37調,46調,55調之分。首先把整支魚竿分成10等分,其中

  • 19調,指的是,魚竿在某重量下,其彎曲點位于魚竿的10分之1處
  • 28調, 指的是,魚竿在某重量下,其彎曲點位于魚竿的10分之2處
  • 37調, 指的是,魚竿在某重量下,其彎曲點位于魚竿的10分之3處
  • 46調, 指的是,魚竿在某重量下,其彎曲點位于魚竿的10分之4處
  • 55調, 指的是,魚竿在某重量下,其彎曲點位于魚竿的10分之5處
  • 怎麼知道自己魚竿的調性(魚竿調性你真的弄懂了嗎)2

    魚竿調性與彎曲切點示意圖


    魚竿調性和硬度到底有沒有關系?

    有一種說法,認為魚竿的調性和魚竿硬度沒有必然的關系。比如同是37調的鲫魚竿和綜合竿,它們的硬度不同。還有一種講法,認為調性和魚竿硬度有關系。

    小編個人覺得魚竿調性和魚竿硬度是有關系的,而且魚竿确實是會“變調”的。比如100G釣重下,魚竿彎曲切點在1/10處,200G釣重下, 魚竿彎曲切點在2/10處,300G釣重下, 魚竿彎曲切點在3/10處。科學的解釋是,任何魚竿都是從竿稍開始彎的,随着釣重(拉力)增加,魚竿彎曲切點會後移,也就是會“變調”!魚竿越硬,彎曲點越靠近前端,表現為先調(對應硬調中的19、28、37),魚竿越軟,彎曲點會靠後一些,表現為本胴調(對應46、55軟調)。談魚竿調性,一定是在設定釣重(标準拉力)下,魚竿呈一定角度為前提的,否則魚竿調性無從談起。而正是這個設定釣重标準和魚竿角度不統一,導緻每個廠家的調性和硬度定義不一樣。

    怎麼知道自己魚竿的調性(魚竿調性你真的弄懂了嗎)3

    魚竿彎曲切點會随受力增大而後移


    硬調魚竿易控魚回魚快易切線

    硬調魚竿硬度高,彎曲幅度小,緩沖空間小,大大縮小了魚活動空間,因此更利于控魚。控魚有什麼意義呢?野釣情況下,水下有水草樹枝,控魚好的魚竿,可以防止魚進草或纏繞樹枝。黑坑情況下,控魚尤為重要,控不住魚,魚竄到旁邊釣位,會影響到旁邊釣手。但也因為硬調魚竿彎曲幅度小,緩沖空間小,魚瞬間的沖刺力更大,更容易造成切線,因此硬調魚竿不護線。需要使用更粗的線組。硬調魚竿縮短了遛魚時間。硬調魚竿能快速将魚牽出窩點,因此也不容易驚窩。


    軟調魚竿更護線更适合遛大魚

    軟調魚竿硬度低,彎曲幅度大,因此遇上大魚時,緩沖空間更大,更利于遛大魚。但也正因為調性軟,遛魚時,魚活動空間大,如缺乏預判能力和遛魚技巧,魚容易進草,一旦與水草樹枝發生纏繞,子線失去魚竿的彈性保護,結果往往就是魚瞬間發力扯斷子線逃跑。黑坑作釣,不适合用軟竿,因為容易影響到旁邊釣手,更何況軟竿遛魚時間長,回魚速度太慢,在黑坑搶魚、競技下無優勢。軟調魚竿的好處是,魚瞬間的沖刺力能很好地被魚竿緩沖吸收,因此不容易斷子線,這是軟調魚竿護線的原因。軟調魚竿遛魚時間,會更長一點。軟調魚竿不能快速将魚牽出窩點,因此也容易驚窩。

    怎麼知道自己魚竿的調性(魚竿調性你真的弄懂了嗎)4

    标準的37調魚竿


    魚竿設計師的建議

    魚竿調性到底該怎麼選?作為魚竿設計師,我建議黑坑作釣的朋友,選擇19釣28釣魚竿,其中19釣魚竿更适合飛魚飛抄野釣的朋友,盡量選37調魚竿。一些釣魚老手甚至偏愛46調55調魚竿。

    本文由蘭姆伽戶外撰稿,撰稿人曾是一名漁具設計師。我們專注戶外知識幹貨傳播,定期進行漁具知識科普和釣技分享,歡迎在文章的下方進行點贊、評論、轉發。為了防止下次找不到我們,請大家及時關注我們!同時為了調研,大家可以在文章的下方進行投票。

    你會從哪些方面來選擇魚竿調性? 多選

    0人 0%

    控魚效果

    0人 0%

    回魚速度

    0人 0%

    是否護線

    0人 0%

    目标魚大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