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固态硬盤SLC和TLC哪個好

固态硬盤SLC和TLC哪個好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4-25 10:08:10

  除了極個别MLC和QLC型号,現在我們能夠買到的固态硬盤基本都使用了TLC閃存,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些不為衆人所知的TLC秘聞。

  為什麼TLC寫入速度比較慢?

  閃存用存儲電子來記錄和表達數據,存儲電子的部件叫Floating Gate浮動栅極。通過在Control Gate控制栅極施加一個參考電壓,并判斷源極與漏極是否導通,就能判斷浮動栅極中是否存儲有電子,從而實現閃存中數據的讀取。

  固态硬盤SLC和TLC哪個好(看了這麼多固态硬盤科普)(1)

  東芝在1984年發明了NAND閃存,最早的NAND閃存屬于SLC類型,即每個存儲單元可以記錄1比特數據。對于SLC閃存來說,閃存FT浮動栅極中有電子代表0,沒有電子代表1。

  固态硬盤SLC和TLC哪個好(看了這麼多固态硬盤科普)(2)

  閃存寫入過程其實就是将一部分的1轉換成0,即給FT浮動栅極"充入電子"。擦除過程就是将栅極的電子全部"放掉",使它們變回1。

  固态硬盤SLC和TLC哪個好(看了這麼多固态硬盤科普)(3)

  給栅極"充電"的過程需要分步進行,逐漸增加"阈值電壓",每進行一步就與預先定好的不同數據定義的分界線——"參考電壓"進行一次對比。SLC的一個存儲單元隻需表達一個比特的數據,隻要區分0和1就好,所以隻需要用到一個參考電壓。

  固态硬盤SLC和TLC哪個好(看了這麼多固态硬盤科普)(4)

  而MLC閃存要表達2比特數據就需要區分11、01、00和10四種狀态,用到四種參考電壓。MLC閃存的寫入過程因此變得比SLC慢許多。

  固态硬盤SLC和TLC哪個好(看了這麼多固态硬盤科普)(5)

  到了TLC時代,每個存儲單元需要記錄3比特數據,二進制信息增加到8種,需要用到7種參考電壓來隔離這8種狀态。TLC的寫入過程也就需要更多次的比對和确認,寫入速度随之降的更低了。

  固态硬盤SLC和TLC哪個好(看了這麼多固态硬盤科普)(6)

  為什麼隻有SLC緩存而沒有MLC緩存?

  pSLC Mode是将部分TLC閃存單元當作SLC使用,從而大幅提升短時突發寫入速度的技術。同樣的,将TLC臨時當作MLC來操作就是pMLC mode。不過pMLC Mode很少被人提起,這是因為它看起來不如pSLC那樣劃算,下圖是某閃存在不同模式下的數據指标:

  固态硬盤SLC和TLC哪個好(看了這麼多固态硬盤科普)(7)

  雖然把TLC模拟成更高級的閃存使用能夠縮短讀取和寫入所需時間,但每個閃存單元能容納的數據也變少了,綜合之後pMLC甚至有可能不如TLC讀寫速度快。不過pMLC的出錯率較低,可以适應那些糾錯能力比較低的閃存控制器,應用在部分工業用途當中。

  3D堆疊有沒有解決TLC的難題?

  過去平面閃存使用FT浮動栅極層作為電子的容器,當代3D閃存主要使用CT電荷捕獲層存儲電子。下圖是平面閃存與東芝BiCS三維閃存的結構對比:

  固态硬盤SLC和TLC哪個好(看了這麼多固态硬盤科普)(8)

  由于BiCS結構增大了存儲單元間隔,就可以增大單次編程序列的數據量來提升寫入速度。同時,由于讀寫幹擾降低,閃存數據出錯率下降,BiCS也帶來更高的寫入/擦除循環次數,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寫入壽命"。

  TLC寫入速度的增長還可通過結構改進升級

  TLC寫入速度方面的短闆主要依靠提升并發度來實現。目前一個閃存die通常具備兩個Plane平面:

  固态硬盤SLC和TLC哪個好(看了這麼多固态硬盤科普)(9)

  東芝計劃在下一代BiCS5 96層堆疊3D閃存中将平面數量提高到4個,從而令閃存寫入速度翻倍。

  固态硬盤SLC和TLC哪個好(看了這麼多固态硬盤科普)(10)

  科技一直在進步,TLC雖然不美好,但似乎也沒那麼糟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