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宇曾在《中國大曆史》中這樣說道:
公元960年宋代興起,中國好像進入了現代,一種物質文化由此展開。貨币之流通,較前普及。火藥之發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天文時鐘,鼓風爐,水力紡織機,船隻使用不漏水艙壁等等,都出現于宋代。在11-12世紀,中國大城市裡的生活程度可以與世界任何城市比較而毫不遜色。
宋朝盡管給我們積貧積弱的印象,但是光從文化和科技上來講,宋朝都是中國曆史中最有品味、最有成績的一個朝代。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是對蘇東坡這個人來說,它同時也是最壞的一個時代。
蘇轼畫像
01 經曆過"烏台詩案"的蘇轼來到了黃州。在此之前,蘇轼是一名純粹的理想主義:他話多,喜歡針砭時弊;才華絕倫,但同時也喜歡賣弄;他寫詩,但還沒有足夠冠絕宋代的"大智"。
黃州是蘇轼成熟的地方。成熟并非是說他改變了初衷,變得圓滑,而是說他在黃州期間,養成了自己的樂觀主義,充實成就了自己的文學高峰。
到了黃州,蘇轼父子暫時住在一家叫做定惠院的寺廟裡。這座寺廟至今還在,但是增加了後世仰慕蘇東坡者的題字。
定惠院遺址
蔣勳說:"這段時間是蘇轼最難過、最辛苦、最悲劇的時候,同時也是他生命最領悟、最升華的時候。"是的,他沒有被推上斷頭台,反而得到了一個喘息的機會。
在定惠院寓居期間,在一個萬籁俱寂的夜晚,蘇轼漫步于修竹古木之間,寫下了他幾乎最為著名的詞《蔔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第二年,在蘇轼家裡因為貧窮已經快揭不開鍋了。正在他為生計愁苦的時候,他一眼看中了黃州城東的那塊荒蕪的坡地。蘇轼的好友馬夢得向官府申請了這塊地,贈給了蘇轼。
從此,蘇轼就開始了在黃州城東的坡地上的生活。後來,蘇轼幹脆把這塊坡地稱為"東坡",自稱為"東坡居士",于是,世人對蘇轼又開始有了一個新的名字——蘇東坡。從那天起,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蘇東坡,才算真正出場。
02 宋神宗元豐三年,即公元1080年,蘇轼在那塊被他成為"東坡"的坡地上開啟了耕耘生活。所以,假如時光重回那個年代,你會見到蘇轼站在烈日炎炎下的麥田裡,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麥田裡的守望者"。
年複一年,日複一日,飽經風霜和日曬的他變得又黑又瘦。不過,這又有什麼關系呢?那一年湖北大旱,但他的麥子長勢旺盛,竟然豐收了。
他在風雨即将到來之際,在麥田裡搶手麥子。他像個小孩子一樣,開心得手舞足蹈,讓妻子用小麥和小米摻雜做飯。孩子們覺得難以下咽,他卻吃得很香。
自己種的,自己收獲的,能不香嗎?
所以盡管貧窮,蘇東坡的這段生活過得還是很安靜惬意。這讓他想起了晉朝的陶淵明。他們有很多共同點:愛酒,愛書,愛寫詩,愛大自然。所以,蘇轼總是有意無意地把自己比作是陶淵明。
現在的台北故宮博物院還收藏這蘇轼的書法作品《歸去來兮辭》。這份手稿字迹安靜飄逸,正是當時蘇東坡的心境寫照。
《歸去來兮辭》 局部 蘇轼
中國美術館收藏了一幅《潇湘竹石圖》。這幅畫作是國内僅存的一件蘇轼遺留繪畫作品,橫105.6厘米,縱28厘米,描繪的是潇江與湘江在湖南彙合處的蒼茫景色。
這幅畫中,近景描繪的是巨石瘦竹,遠處描繪的是水煙影山,兩者交相輝映,各成意趣。這幅畫是他在黃州期間贈給好友孫覺的,孫覺也在當時被貶谪。
所以在同時被貶的情境下,這幅畫算是蘇轼對老朋友的一種共勉吧。他自己過得很辛苦,但是他也希望自己能略盡綿薄,用自己散發出的光和熱去溫暖别人。
蘇轼 《潇湘竹石圖》
這一幅字和一幅畫,在如今已經價值連城,難以衡量。它們不僅寫得好,畫得好,而且熔鑄了蘇轼的精神和經曆。
在字與畫之外,還有他的詞。
蘇東坡是在密州和杭州任官期間學會寫詞的,但真正讓他的詞達到巅峰還是在黃州期間。
所以,在黃州期間,作為真正的詞人身份的蘇東坡誕生在中國曆史上。從此,隻要你一提到詞,你的腦海中必然會想到蘇東坡。詩的巅峰也許是盛唐時期的李白,詞的巅峰很可能就是北宋神宗年間的蘇轼。
李白豪邁,蘇轼樂觀;李白是道家,蘇轼三教歸一。
有一次,蘇東坡問一位客人:"我的詞比起柳永怎麼樣?"
客人回答說:"這哪裡能夠比?您的詞作,必須讓關西大漢懷抱琵琶,手握鐵闆,高唱'大江東去'。柳永的詞作卻需要一個二八年華的小女子拈着紅牙闆,細細吟唱'楊柳岸、曉風殘月'。"
蘇轼聽了之後,不禁撫掌大笑。
03 提及"大江東去",就不得不提及赤壁。我們甚至可以說,是黃州供養了蘇轼,而赤壁成就了蘇轼。元豐1080年,蘇東坡在兒子蘇邁的陪同下,第一次來到了赤壁。第二年,再次來到赤壁,他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同年,他邀請幾位好友乘月泛舟,前往赤壁。那一晚,當所有喧嚣消散之後,他寫出了著名的《前赤壁賦》。赤壁,從此和蘇轼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中國,隻要讀過書的,恐怕沒有幾個不知道蘇轼的《赤壁懷古》和《赤壁賦》。
畫家們繪制的“赤壁懷古”
公元1082年四月初四,黃州下了一場雨。這是蘇東坡來到黃州的第三個寒食節。這一場雨下了很久,蘇東坡在宿醉中醒來,凝望着窗外顫抖的雨絲,突然産生了寫字的沖動。于是,他提起筆,伏在案頭,寫下了書法史上著名的《寒食帖》。
寒食帖現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從蘇東坡的字迹中,我們很容易就體會到隐藏其中的蒼勁、沉郁和苦澀。
飽經風霜的蘇東坡,在這一天在書法史乃至中國藝術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這讓蘇轼也被中國的書法史載入史冊。是的,他是詩人,詞人,但同時是出色的書法家。《寒食帖也被譽為"天下第三行書"。
魏晉有王羲之,唐有顔真卿,宋有蘇轼。
天下第三行書 《寒食帖》
《前赤壁賦》和《寒食帖》的完成,意味着一個平實、曠達的蘇轼正式形成了。
有一天,他和朋友們深夜飲酒,酒醒歸家之後已經到了三更。他站在門外,發現家童已經睡着了,敲門沒有人回應。于是他隻好坐在門前,拄着手杖,靜靜地聽着黑夜中傳來的江濤聲響。
此時,一股詩意從遠處飄了過來。有了!在他心底,一首絕妙好辭誕生了:夜飲東坡醒複醉,歸來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hu,第二聲)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第二天,在蘇東坡還在寓所呼呼大睡時,這首詞在黃州悄然傳開。有人說,蘇東坡昨夜唱罷此歌之後,把衣冠挂在江邊,乘小舟遠走高飛了。
04 我在這裡和大家講了很多關于蘇轼創作的小故事。故事雖然小,但是,卻給我們解釋了為什麼黃州創造了蘇轼的文學高峰。在黃州的這段時間内,他清閑,同時也壓抑;他放浪形骸,同時也心牽家國;他愁苦,但同時也樂觀豪邁。
如果沒有這樣一個特殊的沉澱期,蘇轼也許隻是蘇轼;但正有了這段沉澱期,蘇轼成為了蘇東坡。
蘇轼也許會是曆史上的一個鼎鼎大名的詩人,但蘇東坡才是集詩人、詞人、畫家和書法家甚至是美食家、養生家于一體的"全才"。
西方有"理科生"達芬奇。
中國有"文科生"蘇轼。
達芬奇影響了西方的科學進程,蘇轼影響了中國人的心靈路程。
這很公平。
蘇轼《木石圖》
05 蘇東坡離開黃州之後,朝廷的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元豐八年,即1085年,宋神宗去世。同年年僅10歲的太子趙煦繼位,史稱宋哲宗。由于皇帝年幼,神宗皇帝的生母宣仁太後就以太皇太後的名義垂簾聽政。
太皇太後支持保守派,所以緊接着,司馬光回到了朝廷執掌朝政,蘇轼受到呂宮著舉薦,重新回到京城任官。
宋神宗
熙甯九年中秋節,即公元1076年,蘇東坡曾經和好友們在超然台上喝酒,大醉,思念起了遠方的弟弟蘇轍,于是寫下了著名的《水調歌頭》。時隔前年,我們依然能對這首詞倒背如流。"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元佑三年,即1088年,蘇轼蘇轍兄弟二人終于相聚同朝為官了。
一晃眼,蘇轼就在汴京度過了四年。這幾年裡,保守派為了打擊改革派,将王安石的所有變法不論好壞全部付之一炬。蘇轼因為反對完全廢除變法,漸漸地也遭到了小人的打擊。
元佑四年即1089年,蘇轼出任杭州知府,離開了京城這個是非之地。
這時候的蘇東坡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文壇盟主了。在和朋友們在西湖上飲酒時,他寫下了文學史上著名的一首詩: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他之後的一生,不知道為杭州寫過多少詩。确實,比起黃州,杭州更能引起蘇轼這種人的文學靈感。
蘇轍畫像
熙甯六年,即公元1091年,蘇轼被調離杭州,重新到京城任官。被召回京城的蘇轼很快官升禮部尚書,這是他一生中最高的官職。但是,兩年後,也就是1093年,58歲的他人生又急轉而下。
這一年,14歲的哲宗皇帝親政,結束了保守黨執政的局面,重新開始了變法。作為保守派一員的蘇轼在這一年開始了他一路被貶的曆程,由汴京,到定州,到英州,到惠州,最後終結在海南島的儋州。
讀過《東坡志林》的書友們應該都知道,蘇東坡還是個吃貨。宋朝人喜歡吃羊肉,蘇轼買不起羊肉,就買豬肉吃,在一陣摸索之後,他發明了"東坡肉",很快就風靡全國。
東坡志林
06 在這一次漫長的被貶曆程中,當然也少不了議論吃的事,尤其是在遙遠、荒僻的惠州。在惠州期間,蘇轼吃到了槟榔、楊梅和荔枝,尤其是荔枝讓他戀戀不忘,在他流傳至今的詩中,就有一篇特别有名:羅浮山下四時香,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他甚至跟自己的兒子開玩笑說,千萬不要讓自己的政敵知道嶺南有荔枝,否則他們會跑到嶺南來跟他搶荔枝的。蘇東坡的樂觀主義精神,從這裡就可見一斑了。
但開玩笑歸開玩笑,在這一次被貶的途中,蘇東坡還是受到了極大痛苦的。
他的第一位夫人王弗去世時36歲,第二位夫人王閏之去世時45歲,第三位夫人朝雲去世時34歲。朝雲去世正是在到達惠州的第三個年頭,去世的原因是傳染上了當地的瘟疫。
蘇轼畫像
蘇轼在夫人離開人世之後傷心地寫道: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這一次,他沒有抗住心中的傷痛,很快就病了。
第二年,朝廷下發了一紙文書,又把他從惠州貶到更遠的瓊州。蘇轼知道,他再也回不到中原了。公元1101年,新一任皇帝,也就是史稱宋徽宗的趙佶剛剛登基不久,而此時,蘇東坡已經病入膏肓了。
彌留之際的他對兒子們說:
"吾生無惡,死必不墜"。 是的,他一生沒有做過壞事,怎麼會堕入地獄呢?相反,中國之後的曆史,将永遠記住蘇轼這個名字。他是著名的詩人,詞人,畫家,書法家;他還懂養生,他也能寫一手好文章。中國館曆史上這樣的人也許還有很多,但在每個領域都青史留名并做到極緻的,估計隻有蘇轼。
這,也許是比登上天堂更高的榮譽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