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遊戲

 > 三國時期的創新玩法

三國時期的創新玩法

遊戲 更新时间:2024-08-02 21:09:31

  三國時期的創新玩法(三國遊戲裡功能神奇的太平清領道)(1)

  文/谷園

  三國時期的創新玩法(三國遊戲裡功能神奇的太平清領道)(2)

  《三國演義》裡提到的太平要術、太平清領道等神書,被做進三國遊戲裡,往往帶有妖術、醫術等很實用的技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實這兩本書實際上是同一本書,就是西漢流傳下來的太平經,而這本書跟道教的建立有莫大的關系。

  三國時期的創新玩法(三國遊戲裡功能神奇的太平清領道)(3)

  請輸入标題 bcdef

  本文歡迎轉載。

  前述《後漢書》關于鬼、神、巫、醫、方術等方面的記載,主要為了呈現東漢末年張角創立太平道的社會文化背景,這些鬼、神、巫、醫、方術都是推動道教起源的思想資源。

  道教的起源,大緻也可用佛教“三寶具足”的說法來講。

  道教的“佛寶”大緻是老子,老子大緻相當于佛教的釋迦牟尼,他是創始人。

  不同的是,釋迦牟尼是親自創教、傳教、建立僧團的,老子則隻是提出了道教的哲學基礎,寫了本《道德經》,既沒創教,也沒傳教,也沒領導僧團信衆,這些都是後人來完成的,然後把他神化,尊奉為創教者。

  三國時期的創新玩法(三國遊戲裡功能神奇的太平清領道)(4)

  三清地位一般高

  老子并不高于另外兩位

  而且,随着發展,道教建立起龐雜的神仙譜系,老子在其中的地位似乎也不像釋迦牟尼那樣穩固、崇高。

  道教的“法寶”,即思想經典,很龐雜。

  《道德經》和《莊子》本是道家哲學經典,也被道教奉為最主要的經典。不過,哲學和宗教畢竟還隔着一層,最早具足宗教性質的道教經典,一般認為是《太平經》、《老子相爾注》和《周易參同契》。

  道教的“僧寶”,即信衆團體,一般認為最早的是在中原地區張角創立的太平道,和在西南漢中地區張脩、張魯創立的五鬥米道。

  而《太平經》正是張角太平道奉行的教典,《老子相爾注》則是張魯給五鬥米道信衆講解《道德經》的講義。

  也就是說,在東漢末年,張角、張脩、張魯等人打着尊奉老子的旗号,拿着《太平經》和《老子相爾注》開始傳教布道發展信衆時,中國曆史上的道教終于“三寶具足”,正式起源了。

  《後漢書》這樣描述張角當時的情況:

  初,钜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咒說以療病,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轉相诳惑。十餘年閑,衆徒數十萬。--《後漢書·皇甫嵩傳》

  這段話的信息量很大,特别是對照着傳世的《太平經》來看。我看的這個版本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太平經今注今譯》,一千八百多頁,副标題是“道教養生治國安天下的開山巨著”!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那麼,它是怎麼個來頭呢?

  《太平清領道》到底是本什麼書

  一般認為,《太平經》最早的藍本可能是西漢方士甘忠可所寫。前面西漢史講過,甘忠可曾進獻給漢成帝一部書,叫做《天官曆包元太平經》。

  成帝時,齊人甘忠可詐造天官曆包元太平經十二卷。--《漢書·李尋傳》

  當時,甘忠可自稱:

  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漢書·李尋傳》

  這是天帝派了“真人”赤精子給我的這部書。

  “真人”是标準的道教概念,傳世《太平經》裡大部分章節都是以“真人”跟“天師”問答的形式寫的。

  甘忠可說:按這部書中所言,漢朝得更受命。

  漢家逢天地之大終,當更受命于天。--《漢書·李尋傳》

  漢成帝将信将疑,拿給大學者劉向看。

  劉向奏忠可假鬼神罔上惑衆。--《漢書·李尋傳》

  劉向看後上奏:甘忠可胡編爛造,書裡打着神鬼的旗号說這說那,分明都是欺君罔上,妖言惑衆!

  結果,甘忠可下獄死。

  不過,這部《天官曆包元太平經》仍在世間流傳,甘忠可的幾個學生夏賀良等人手上有副本。

  到漢哀帝時,夏賀良再次獻書。劉向的兒子大學者劉歆看了這部書,也認為:

  不合五經,不可施行。--《漢書·李尋傳》

  可是,漢哀帝當時身體很差,而這部書裡有很多關于祛病延年益壽的内容,可能勾起了他病急亂投醫的心理,于是,重用夏賀良等人,改元易号等等,折騰了一大通。

  後月餘,上疾自若。--《漢書·李尋傳》

  鼓搗了一個多月,漢哀帝的病一點也沒見好,他知錯就改,趕緊收手,把夏賀良殺掉。

  然後,這部《天官曆包元太平經》仍在甘忠可的其他學生手裡私相傳授,并且不斷增補完善,以至于從十二卷逐漸擴充到了一百七十卷,書名也給修改為《太平清領書》。《後漢書·襄楷傳》記載:

  順帝時,琅邪宮崇詣阙,上其師幹吉于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皆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号《太平清領書》。--《後漢書·襄楷傳》

  就是說,到東漢時,琅邪人宮崇又來給漢順帝進獻這部書,号稱是其師幹吉意外得到的神書。這部書裝幀得特别好,是寫在青白的缣上的,都打着紅色的條格,标題都是朱砂寫的,是赤紅色的,正文都是青色的。

  青者,生仁而有心;赤者,太陽,天之正色也。--《太平經》

  很講究,很高大上的感覺。不過,漢順帝對這部書也是不以為然。

  其言以陰陽五行為家,而多巫觋雜語。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經,乃收臧之。--《後漢書·襄楷傳》

  就是說,漢順帝讓有關部門看了這部書,書的内容是以陰陽五行為基礎,摻雜了很多巫術的東西。有關部門,認為妖妄、亂七八糟、不合經義,就把這部書給沒收了。

  不過,民間仍有副本。到漢桓帝時,方士襄楷再次獻書,漢桓帝還是不以為然。襄楷随即詣阙上書,指出“宦官專朝,政刑暴濫,又比失皇子,災異尤數”等問題并講了自己的看法,最後說:

  臣前上琅邪宮崇受幹吉神書,不合明聽。臣聞布谷鳴于孟夏,蟋蟀吟于始秋,物有微而志信,人有賤而言忠。臣雖至賤,誠願賜清閑,極盡所言。--《後漢書·襄楷傳》

  三國時期的創新玩法(三國遊戲裡功能神奇的太平清領道)(5)

  于吉也是太平清領道的傳人之一

  意思是,他希望得到漢桓帝的召見,當面講講《太平清領書》治理天下的精義,從而徹底解決各種執政問題。

  可是,上書了十多天,漢桓帝也沒有回音。

  襄楷急了,再次上書,說:

  前者宮崇所獻神書,專以奉天地順五行為本,亦有興國廣嗣之術。其文易曉,參同經典,而順帝不行,故國胤不興,孝沖、孝質頻世短祚。--《後漢書*襄楷傳》

  意思是,此前宮崇把《太平清領書》獻給漢順帝,書的文字淺易曉暢,跟六藝經典互相參照印證,即好懂,又易行,如果漢順帝能夠采納遵行,定可以順應天地五行之道,實現國家振興,子孫昌盛。可惜,他不以然,結果,國家不興,子孫不旺,漢沖帝、漢質帝接連短祚。多可惜啊!

  然後,在這篇上書裡,襄楷再次批評了漢桓帝寵信太監,還批評了漢桓帝好色,他說:

  又聞宮中立黃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虛,貴尚無為,好生惡殺,省欲去奢。今陛下嗜欲不去,殺罰過理,既乖其道,豈獲其祚哉!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愛,精之至也。天神遺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今陛下淫女豔婦,極天下之麗,甘肥飲美,單天下之味,柰何欲如黃老乎?--《後漢書*襄楷傳》

  這段話,前曾引述,是研究佛教傳入的重要曆史文獻。由此也可見,襄楷作為道教經典《太平經》的重要傳承人,他對佛教有着很深的研究,這反映出道教起源與佛教的關系。

  漢桓帝看了這篇上書,有點活心,派了一個尚書接見襄楷。兩人一聊,尚書就有數了:别的不說,就沖他反對太監這一條,皇上也不可能喜歡他。

  于是,尚書回禀漢桓帝:這個襄楷不行,他獻的那部書也不行。

  違背經藝,假借星宿,僞托神靈,造合私意,誣上罔事。--《後漢書·襄楷傳》

  不符合六藝經典的教義,胡編了一通星宿、神靈之類來烘托其觀點,完全是忽悠。得治他的罪!

  結果,襄楷差點把命丢了,被關了兩年,才給放回家。

  然後,還沒完,《襄楷傳》的最後提到:

  及靈帝即位,以楷書為然。--《後漢書·襄楷傳》

  不知是襄楷再次獻書,還是漢靈帝看到了此前所獻的書,他是認可的。而且,太傅陳蕃也很認可襄楷的為人,曾舉其為“方正”,到了漢獻帝時期,朝廷還征召他做博士,他都沒接受,終老于家。這足以說明,襄楷所獻的《太平清領書》到東漢末期已逐漸被主流所接受。

  而《襄楷傳》裡還有一句很打眼的話,就是在講完順帝時宮崇獻書被沒收之後,又說:

  後,張角頗有其書焉。--《後漢書·襄楷傳》

  就是說,這部最早出于西漢甘忠可的神奇之書,幾經增改、流傳,從《天官曆包元太平經》成為《太平清領書》,最後又成了張角的《太平經》!

  《太平要術》又是什麼書

  張角沒再去找皇帝獻書。前面這幾位為什麼非要冒死找皇帝獻書呢?

  一種可能是政治投機。皇上,這部書可以治國平天下,我把它獻給您。皇上一高興,榮華富貴都有了。

  另一種可能,是他們真正有着緻君行道的理想。中國文人的最高理想是做帝王師,從甘忠可,到夏賀良,到宮崇,再到襄楷,他們可能真是希望獻書給皇帝,以推行自己的思想,來造福天下。

  事實上,從傳世的《太平經》來看,裡面除去神道設教的那些鬼神方術的東西之外,确實頗有社會理想,它構建了一個宏大的政治神學的體系。用《太平經》的話講就是:

  上為皇天陳道德,下為山川别度數,中為帝王設法度......使帝王不複愁苦,人民相愛,萬物各得其所。--《太平經·丁部》

  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社會理想!這個體系多麼宏大,上面的皇天,下面的山川大地,中間的帝王,還有人民、萬物,都囊括進來。

  這種“上中下”、“天地人”的表述,正好也體現了這個宏大體系的一大特點,用書中的話講就是:

  學士習用其書,尋得其根,根之本宗,三一為主。--《太平經·甲部》

  就是說,《太平經》講的所有東西,都是“三一為主”。上、中、下是三,同時又是一個整體,這就叫“三一”。天、地、人是三,同時也是一個整體,三一。看待萬事萬物,都是既一分為三,又合三為一,這是一個思維的框架。其整個體系甚至也可以稱為“三一”體系。這很明顯源于《道德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三”生萬物!

  天、地、人,是“三”的直觀的起點。據說,伏羲畫八卦就是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間看人事,随手畫三道,三爻一卦,象天地人。萬事萬物皆天生之、地養之、人成之,三下合一力才能成就。

  天、地、人分别對應陽氣、陰氣、中和氣,此謂“三氣”。三氣調和,才有太平氣。

  一氣不通,百事乖錯。--《太平經·乙部》

  天、地、人又分别對應父、母、子,此為家庭三元素。三者同心協力,家庭才能發展。

  天、地、人又分别對應君、臣、民,此謂國家三元素,也必須協調好,搞好三合一,國家才會好。

  具體的,對于國家治理,《太平經》認為,首要在于用人。

  人者,乃天地之神統也。--《太平經·樂生得天心法》

  人禀天地之精神,是決定一切問題的關鍵。曆代以來,天下國家治理的關鍵都在人。

  得其人則理,不得其人則亂。--《太平經·諸樂古文是非訣》

  《太平經》認為,東漢皇朝當下的問題在于:

  今邪人多居位,共亂帝王之治。--《太平經·火氣正神道訣》

  太監都屬于邪人,他們搞亂了政治。政治須用賢人。

  上賢可以為國輔,中賢可為國小吏。--《太平經·作來善宅法》

  具體怎麼用賢人?《太平經》也講了一番:

  大聖人不責備于一人。--《太平經·興善止惡法》

  用人不能求全責備。

  刑不可妄用。傷一賢,衆賢藏。--《太平經·大小谏正法》

  要愛護人才,不可濫用刑罰。給皇帝獻書者都是出于忠心,卻被殺頭,這樣,誰還敢進盡忠言?誰還敢說真話?言路要是堵死了,天上國家肯定治理不好。

  這方面,《太平經》也講了很多,它專門有一篇《來善集三道文書訣》,說:

  今天下所畏,口閉為其不敢妄譚。....民臣悉結舌杜口為喑,雖見愁冤,睹惡不敢上通,故今帝王聰明絕也。--《來善集三道文書訣》

  大意是,現在老百姓和各級官僚都不敢講真話,不能把真實的情況下情上達反饋給帝王,這樣帝王不就成了瞎子、聾子了嗎?

  所以,暢通言路很重要,必須使向帝王反饋信息的“三道行書”發揮出正常作用來。

  無敢閉絕者也,如是,則天地已悅矣,帝王承負之災厄已大除去,天下太平矣,上皇氣悉來到。--《太平經·來善集三道文書訣》

  《太平經》還指出:

  治亂者,由太多端。--《太平經·來善集三道文書訣》

  這跟《左傳》講的“國将亡,必多制”差不多的意思。前述,漢靈帝時實行“三互法”等各種華而不實、憑空添亂的政策。

  可見,《太平經》作為道教的開山經典,跟佛經很不一樣。佛經極少直接對現實政治作出反應,全然出世。跟道家莊子一派的逍遙世外也不同,《太平經》這部道經是非常關心國家治理,關注現實問題的,它跟儒家很像,觀念也接近。

  襄楷所謂“參同經典”,此言不虛。這反映了早期道教對兩漢儒家思想的吸收。這一點,在它一段綱領式的話裡體現得更加明顯:

  德、仁、義、禮、文、法、武七事,各異治俱善,有不達,而各有可長,亦不可廢,亦不可純行。治身安國緻太平,乃當深得其訣,禦此道也。合以守一,分而無極,上帝行之,乃深乎不可測,名為洞照之式。--《太平經·七事解迷法》

  就是說,《太平經》把最高級的治理手段總結為德、仁、義、禮、文、法、武,對這“七事”要各取所長,各用其宜。很明顯,這“七事”幾乎都是儒家所強調的。

  總之,《太平經》的重點是講治國平天下之道,所以,此前的甘忠可、夏賀良、宮崇、襄楷等人都想盡辦法要獻給帝王,卻都沒走通。于是,到了張角這兒,他一撥拉腦袋,不再走高層路線,改走底層路線,直接在民間傳教,傳播《太平經》的思想。

  三國時期的創新玩法(三國遊戲裡功能神奇的太平清領道)(6)

  三國演義裡說的《太平要術》

  其實也是太平經

  具體他怎麼做的呢?就是本節開頭援引《後漢書·皇甫嵩傳》裡的那段記載。對照一下《太平經》,會發現張角完全是照着書裡教的來做的。

  首先,他自稱“大賢良師”,為什麼?《太平經·己部》有這麼一段:

  行而不數移其足,道何從得達乎?學而不得明師,知何從得發乎?治國欲樂安之,不得大賢事之,何從得一旦而理乎?......金城九重,不如事一大賢也。是故古者聖賢皆事明師,以解憂患也。故聖賢悉有師法也。--《太平經·冤流災求奇方訣》

  大意是:你走道,腳不動行嗎?能到的了嗎?你學道,要是沒有明師傳授,能學得到嗎?你治理國家,要是沒有大賢指點,能一舉搞定嗎?你想坐穩江山,隻靠你有多少城池,城池有多堅固,那是靠不住的,還不如好好尊崇一位大賢,請他給你指明方向、理清思路。所以,自古以來的聖賢帝王頭上都舉着一位大賢良師。

  據此,張角自稱:我就是你們的大賢良師!咱們這部神書《太平經》裡說了:

  父母者,生之根也;君者,授榮尊之門也;師者,智之所出,不窮之業也。此三者,道德之門戶也。--《太平經·戊部》

  父母雙親是給你生命的,國君是給你地位的,師是給你智慧的。君、親、師,這是你求道修德過好這一生所必須的。

  然後,張角作為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他怎樣奉事黃老道呢?

  前述,漢桓帝曾兩次派太監到老子故裡去祭祀老子,在宮裡他也親自舉行過大型的祭祀活動。可見,老子在當時已經被神化。具體怎樣神化?《太平經》講得非常生動,奉老子為:

  長生大主,号太平真正太一妙氣、皇天上清金阙後聖九玄帝君,姓李,是高上太之胄,玉皇虛無之胤。--《太平經·甲部》

  老子出生時,天上同時出了三個太陽。

  既誕之旦,有三日出東方。--《太平經·甲部》

  然後,三五歲便有神奇表現。

  七歲,乃學吞光服霞、咀嚼日根。--《太平經·甲部》

  七歲就能食氣,吸風引露,不食人間煙火。然後,七年一個周期,二七十四歲、三七二十一歲、四七二十八歲、五七三十五歲,一步一個跨越,道行境界不斷高升,到了六七四十二歲時已“總領九重十疊”。“九重”即“九霄”,神霄、青霄、碧霄、绛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即九重天;“十疊”十層大地。“總統九重十疊”,就是天上地下都歸老子管。

  張角宣揚:咱們尊奉、祭拜的老子這麼偉大,有他保祐咱們,咱們還有什麼可怕?沒加入的快加入,做我的弟子,咱們一起奉事黃老道吧!

  人們也不是那麼好糊弄的:别光說,你得露兩手,讓我們看看效驗不。要是不效驗,不管用,我們當你弟子有何益處?

  張角不含糊:好吧,露兩手就露兩手,我給你們治病!

  于是,“跪拜首過,符水咒說以療病,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他還真能治病,而且幾乎不用花錢,一些人的病就被治好了。不打針、不吃藥,同樣有效。百姓神服,從者如歸。

  本文節選自《東漢興衰史》,已獲作者授權獨家首發。該書全方位講解了東漢曆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入手。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曆史陌生化,陌生曆史普及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遊戲资讯推荐

热门遊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