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地處甯夏回族自治區南部。秦置烏氏縣。西漢置高平縣。隋為平涼郡治。唐為原州治。明改固原州。清為甘肅省平涼府固原州治。1913年置固原縣。1936年工農紅軍解放固原東北部地區,置固北縣。1953年置甘肅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區,為首府。1958年劃歸甯夏回族自治區。2001年,設固原市(地級)
固原一名的核心詞是“原”字,搞清了“原”的由來,固原一名的語源就清楚了。關于“原”的由來,何光嶽《原國考》認為原國起源于西戎,《史記·匈奴傳》載:“自隴以西,有綿諸、绲戎、翟獂之戎。”獂戎為西戎一支,是渭水上遊實力最強的西戎之一,戰國初期這支獂戎還很活躍,屢次侵犯秦國,首領稱王。《史記·秦本紀》載:“孝公元年……西斬戎之獂王。”可見最後一支獂戎是秦孝公時期被剿滅的。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置有獂道縣,今屬甘肅隴西縣一帶。隴西地區帶“原(源)”地名都與之相關,如渭源、泾源、鎮原、固原、海原等等。
堰風認為,最早的原國有多種說法,西周時可能同時存在兩個原國,一個為姬姓,一個為商代遺留。據《散氏盤》銘文信息透露,散國與原國比鄰,大約在今陝西寶雞與眉縣之間,這裡提到的原國其實與西戎之獂戎及隴西地區所有帶“原”地名一脈相承。這個原國很可能來自商代原國,臣服于周部族,《國語·晉語》載:“(文王)诹(zōu)于蔡、原而訪于辛、尹。”是說周文王遇到大事就要向蔡公、原公咨詢。這裡的原公當為商代原國國君。
金文之“原”酷似“出水的岩洞”,後世之“源”即由此而來,意為“源頭”,但這恐怕是引申之義,“原”之本義已經難以追溯。《說文解字》注廠部曰:“山石之厓,岩人可居。”故筆者以為,最早的原人當是山頂洞人,洞口有水則是生存的根本,金文“原”之形義當由此發展而來。原通獂,《山海經》記載“獂”為一種野獸,其鳴自詨(xiào),就是叫起來聲音很大,可能就是豪豬,早期原人以狩獵野豬為生。
綜上所述,固原一名的語源為:因古獂戎的原國地勢險固或鞏固原國之意而命名固原。
固原地處甯夏回族自治區南部。東與彭陽縣、甘肅省鎮原縣交界,西與海原、西吉兩縣為鄰,南與泾源、隆德兩縣相連,北與同心縣接壤,東南與甘肅省平涼市毗鄰。距自治區首府銀川市341公裡。面積3914平方公裡。人口52萬。境内西南部為六盤山地,東北部為黃土丘陵溝壑區,中部為河谷盆地。最高峰雲霧山,海拔2148米。河流有清水河、颉河、張易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