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各年級數學奧數可私聊加v領取,更有各科同步電子教材與配套課程和資料,專業教師也可免費一對一問答。這個暑假,“陪讀媽媽”免費幫你提分超越同學!
觀 滄 海
東漢:曹操
東臨碣石, 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 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 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 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 歌以詠志。
釋 義
觀:欣賞。
臨:登上,有遊覽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現在河北昌黎。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過此地。
滄:通“蒼”,青綠色。
海:渤海。
何:多麼。
澹澹(dàndàn):水波搖動的樣子。
竦峙(sǒngzhì):高高地聳立。竦:通“聳”,高起。峙,挺立。
蕭瑟(xiāosè):草木被秋風吹的聲音。
洪波:洶湧澎湃的波浪。
日月:太陽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漢:銀河。
幸:慶幸。
甚:極其,很。
至:極點。
哉:語氣詞。
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運極了。
歌以詠志:可以用歌來表達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後兩句與本詩正文沒有直接關系,是樂府詩結尾的一種方式,是為了配樂歌唱而加上去的。詠志:既表達心志;詠:歌吟;志:理想;以:用(歌以詠)。
譯 文
向東進發登上碣石山,得以觀賞大海的奇景。海水波濤激蕩,海中山島羅列,高聳挺立。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濤也像海浪在起伏。周圍是蔥茏的樹木,豐茂的花草,甯靜的似在沉思。蕭瑟的風聲傳來了,草木動搖,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嘯,似要将宇宙吞沒。
大海,多麼博大的胸懷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銀河裡的燦爛群星,也像從大海的懷抱中湧現出來的。啊,慶幸得很,美好無比,讓我們盡情歌唱,暢抒心中的情懷。
作 者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谯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讨四方,對内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複經濟生産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經濟逐步恢複,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谥号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财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唐朝張懷瓘在《書斷》将曹操的章草評為“妙品”。
賞 析
這首《觀滄海》準确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的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詩人不滿足于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蕩不安的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的,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觀滄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過去人們稱贊曹操的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氣韻沉雄”,從這裡可以得到印證。全詩的基調為蒼涼慷慨的,這也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四言寫景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緻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後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湧起伏。作者面對蕭瑟秋風,老骥伏枥,志在千裡”的“壯志”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運用作者的想象,寫出了作者曹操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将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想中表現出作者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這是合樂時的套語,與詩的内容無關,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