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大頭菜,對于襄陽人來說,是一種很普通的鹹菜,可是,有人知道它的來曆和它曾經的不凡嗎?
據說,襄陽大頭菜的曆史有幾千年了。三國時期,諸葛亮領兵打仗,長途行軍中常為士兵沒有菜吃而發愁。後來發現一種菜頭大尾小,腌制以後呈醬紅色,吃起來香脆,口感不錯,于是,就将這種菜作為了士兵的一種菜吃。由于是諸葛亮發現的這種菜,諸葛亮字孔明,所以又叫孔明菜,又因其頭大尾小,又稱大頭菜。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生活比較貧困,大頭菜幾乎是襄陽人的主菜。把米飯做好了,拿出一個大頭菜,洗淨切成絲,放在碗裡淋點香油,拌一拌就可以吃了。或将大頭菜切成絲,兌青辣椒或紅辣椒炒一炒,吃在嘴裡更香更下飯。如今生活雖然好了,由于大頭菜香脆,好吃,還是很受消費者的歡迎,而且大頭菜還一度成為中國民航的專用配菜,與四川榨菜一樣有名氣。
在襄陽,大頭菜腌制最好的有龐公、東津、張灣三個地方。由于龐公新區的建設,大量土地被征收,龐公的大頭菜已經消失了,現在出名腌制大頭菜的有東津、張灣,還有雙溝等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