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這裡是宋溪湖書院,很高興遇見你。
一個人五歲之前并不認識筆墨紙硯,甚至是連摸都沒摸過。突然有一天吵着鬧着要寫字,這擱誰誰不奇怪呀?
更奇怪的是,人家竟還寫出了一首像模像樣的詩。乍一聽這位是個奇人,可仔細一想,這不是語文課本上的方仲永嗎?
難道方仲永隻存在課本中嗎?非也非也。今天的主人公楊億,妥妥一個翻版方仲永。
楊億其人
楊億,字大年,北宋的大臣、文學家,“西昆體”詩歌的代表作家。
何為“西昆體”?西昆體是宋初詩壇上聲勢最盛的一個詩歌流派,以《西昆酬唱集》得名,詩歌辭藻華麗,但内容略顯空虛。
天賦異禀,聞名全國
說起極具天賦的楊億,勢必要談一談他極具傳奇色彩的出生了。
他即将出生的時候,祖父夢到自稱懷玉山人的道士前來拜見。不一會兒,楊億便出生了。
在他能說話的時候,他母親用小經進行口授,他能馬上背誦。這不奇怪了?
轉眼間,他就長到七歲了,這個時候他已經能寫文章了。
終于,在他十一歲的時候,皇帝知道他的名号了。好小子,七歲就能寫文章,我非得看看這人是啥樣。
這一見,楊億果真是下筆如有神助,樂得皇上合不攏嘴,沒有老師教養,卻能下筆就成,小楊啊,我很看重你。
得到了皇上的嘉獎,楊億可謂是出盡了風頭。
讀到這裡,你可能要問了,少時的方仲永成名後,整日被父親拉着撈錢,慢慢地,變得和普通人沒啥兩樣了。那楊億呢?
為臣之後,學習上進
任太常寺奉禮郎一職,他在學習充實自己。
後來步步高升,他還在學習充實自己。
學習到何種地步呢?
文人學士上奏贊頌,屬他的文章最優異。
公卿大臣上表奏疏,大多借用他的文章。
還有一則小故事可印證楊億的學習效果。
寇準在中書省和同事們做對子,水底日為天上日”,這可難倒了衆人。恰好楊億來報告事情,别人趁機請他對對子。
話音剛落,楊億緊接着說:眼中人是面前人,此話一出,在場所有人都稱這是好對子。
至離世,楊億從未離開過文辭,果真是印證了“活到老學到老”的俚語,這種至死不渝的學習精神更值得弘揚。
參考資料:《歸田錄》歐陽修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有緣在此相見,點一點,帶你了解更多文人轶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