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再也不想結婚生孩子

再也不想結婚生孩子

情感 更新时间:2025-04-12 02:30:19

  再也不想結婚生孩子(不用結婚也能生了)(1)

  2023年1月30日,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四川省生育登記服務管理辦法》,對2019年出台的《辦法》進行了主要四方面的修訂:

  取消對登記對象是否結婚的限制條件;取消了辦理生育登記時生育數量的限制;簡化了生育登記的要求;增加了信息共享的要求。 新政策調整背後有着明确的現實必要性。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2年末,中國人口實現首次負增長,總人口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傳說中的“人口拐點”正式到來。

  在生育這件事上,不論婚否,作為生育主體的女性,承擔的各方面成本往往高過男性,“未婚生育”這件事被談論的主體,大部分情況也是母親。

  再也不想結婚生孩子(不用結婚也能生了)(2)

  未婚生育,女性受到更多傷害 /《匆匆那年》劇照

  而在過去兩年内,南風窗曾兩度采訪非婚生育的單身媽媽,受訪者包括“未婚媽媽争取生育保險全國第一案”當事人張萌。

  2017年,40歲的張萌以未婚身份生下了一個孩子。彼時的她已是上海一名經濟獨立的職業女性,孕期與男友分手後,她依然決定留下這個孩子,因為那也許是她這輩子擁有一個孩子的最後機會了。

  從那以後,從懷孕建檔到生産、上戶口、争取生育保險,張萌開始了長達四年的漫長訴訟,一路過關斬将。

  而這一兩年來,她常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與兒子的生活,看起來與任何一對幸福平淡的母子一樣,生活似乎回歸平靜與正常。

  再也不想結婚生孩子(不用結婚也能生了)(3)

  《母親》劇照

  1月底,四川新政出台以後,南風窗記者重新向張萌詢問其看法,她卻略感驚訝地表示:“其實就是政策上的一點微調,大家對(以前實施的)政策細節可能不那麼了解。”

  在張萌的親身體驗和觀察裡,事實上,這些年來,國家對未婚媽媽的扶助與支持,在具體的政策實施環節是有着明顯加強的。而這一次,隻是更加明确、響亮地,讓未婚生育的父母和孩子,得到了法律與制度上的保障,是一次對人的本原回歸。

  “我隻有一天需要結婚證” 在這條打破曆史的條例出現之前,盡管我國《婚姻法》并未明确規定公民要結婚後才能生育,但非婚生育的孩子,往往自出生那一刻就面臨着“三座大山”:戶口、社會撫養費與生育保險。

  實際上,作為公民基本權利的戶口登記制度,孩子能否上戶口并不受父母婚否影響。

  據2015年頒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解決無戶口人員登記戶口問題的意見》,“政策外生育、非婚生育的無戶口人員,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可以憑《出生醫學證明》和父母一方的居民戶口簿、結婚證或者非婚生育說明,按照随父随母落戶自願的政策,申請辦理常住戶口登記”。

  再也不想結婚生孩子(不用結婚也能生了)(4)

  但在具體實操層面,單身媽媽仍然面臨着個體且區域差異較大的阻礙。201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博士後高碧葉的一項調查顯示,“如何給孩子上戶口”是中國未婚媽媽們面臨的最迫切和棘手的問題之一。

  南風窗于2021年2月采訪的一名單身媽媽田真,在未婚狀态時生下孩子後,她前前後後托了幾十個人的關系,花了大半年才把孩子的戶口辦下來,“如果我有一本結婚證,那就隻要一天”。

  由于缺失很多戶口登記所要求的材料,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第一反應就是違規”,在不知道怎麼辦的情況下,隻好層層推辭、拖延。

  懷孕後被男友分手的九零後媽媽徐彤則直言:“如果我需要一本結婚證,也隻需要一天,那就是給孩子辦戶口的那天。”

  再也不想結婚生孩子(不用結婚也能生了)(5)

  就算戶口辦下來了,大多數單身媽媽們依然難以申領到“五險一金”中的生育保險,而這也是與“生育登記”挂鈎最緊密的一項。

  懷孕過程中被男友要求分手、仍然選擇堅持生下孩子的新手媽媽吳琴被告知,她需要繳納四萬元“社會撫養費”。于文把孩子生下來後,就按照當地規定繳納了3000多元“社會撫養費”,她在網上交流群裡認識的姐妹,還有人交了6萬元的。

  在規定了生育保險制度的《社會保險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與《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别規定》中,非婚生育是否符合計劃生育政策,均缺乏明确清晰的規定。通常而言,要想使用生育保險,就需要先進行生育登記。

  2017年,在單身狀況下生下孩子的張萌,因未能提供《計劃生育情況證明》被拒絕申領生育保險。自那以後,張萌先後起訴了當地的街道辦事處、上海市社保事業管理中心等部門,不斷提起行政複議、行政訴訟,卻均屢屢敗訴。

  再也不想結婚生孩子(不用結婚也能生了)(6)

  生育保險關乎單身媽媽的切身利益 /《坡道上的家》劇照

  直到2020年底,張萌才等來了政策上的松綁:12月,上海民政局發布了一則文件,稱“申請享受生育保險待遇計劃生育審核”業務退出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受理清單,對于想要申領生育保險的媽媽來說,結婚證不再是必要條件。

  次年3月,張萌終于以“單身未婚”的身份領到了那份遲到四年的生育保險金。

  張萌最初在争取生育津貼的時候思考過:“人們默認關于生育的規定都必須有夫妻雙方,但在沒有規定的情況下,法律應該作出有利于當事人的決定。”

  最後就是“社會撫養費”。

  通俗意義上理解,這大概類似于一種“罰款”。2002年,國務院經國務院令第357号公布了《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首次明确了“社會撫養費”的定義:為調節自然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環境,适當補償政府的社會事業公共投入的經費,而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征收的費用。

  再也不想結婚生孩子(不用結婚也能生了)(7)

  《無人知曉》劇照

  在二胎政策開放前,這筆費用的征收對象主要是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人,包括違規生育第二胎的人及非婚生育者。據新京報,2013年8月,浙江律師吳有水向全國31個省級計生委、财政廳(局)申請公開2012年度社會撫養費收支情況,得到回複的9個省社會撫養費總額累計達90億元,最高的江西省超過了24億元。

  不過,就在該政策實施的二十年後,2022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公布,取消社會撫養費等制約措施。9月27日,國務院決定廢止《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

  對于20年前的征收制度而言,新《辦法》來得太晚,而對于這次四川開了先河的新登記制度而言。

  一切早已開始 “其實一直沒有那麼難,(這次的)政策隻是讓一切落了地。”

  在“未婚媽媽争取生育保險全國第一案”的當事人張萌看來,這些年來,國家其實一直都在為未婚生育提綱更完善的法律扶持與程序保障。比如一直被大家誤解為隻有靠結婚證才能進行的生育登記,至少在上海,“隻要生育,就可以無條件進行生育登記”。

  信息的不透明、觀念上的想當然,也阻礙着未婚媽媽們争取權益。

  再也不想結婚生孩子(不用結婚也能生了)(8)

  《坡道上的家》劇照

  2015年,28歲的謝靜在孕期被男友分手,生下孩子的時候,她既沒有結婚證,也沒有想過領生育津貼。

  後來她在網上檢索信息,甚至看到有信息顯示“未婚生育違法”類似的誇張信息。

  謝靜吓了一跳,不敢繼續檢索了,隻好先将孩子托付給父母,自己加大力度工作賺錢。

  她不知道的是,過去幾年,生育登記的門檻其實一直在逐步降低。比如廣東省,就于2021年10月1日起開始實施一則《廣東省職工生育保險規定》,其中對生育保險享用的門檻、覆蓋面、待遇等方面都做了,比如生育保險費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合并繳納、已按時足額繳費的參保人員自繳費次月起即可享受待遇等。

  2021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完善生育登記制度的指導意見》,提出着力精簡生育登記事項,改進和加強相關服務。

  政策與流程的調整及背後的信息差、觀念滞後,與現實的人口困局密不可分。

  自2016年我國“全面開放二孩”政策以來,至今已有五年,新生人口數量卻仍在走低。據國家統計局2022年發布的數據,2022年中國人口比上年末減少85萬,近61年來中國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

  再也不想結婚生孩子(不用結婚也能生了)(9)

  《我的姐姐》劇照

  而據2023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男性人口約為72206 萬人,女性人口為68969萬人,且老年女性人口要遠遠高于老年男性。也就是說,在全國的生育适齡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2千多萬左右。

  2019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發布的一則《社會心态藍皮書》顯示,中國民衆婚姻滿意度存在顯著的性别差異,總體表現為男性高于女性。此外,相比50歲以下的男性,50歲以上男性的婚姻滿意度更高。

  作為生育行為的主體,女性的生育意願的降低,恐怕并不是單純的互聯網信息流通帶來的“對他人悲劇的恐懼”,也不是單一的房價、就業壓力、新冠疫情等任何外部壓力所緻,而是長久以來社會機制、秩序與觀念更叠造成的滞固局面。

  再也不想結婚生孩子(不用結婚也能生了)(10)

  《找到你》劇照

  在大部分情況下,生育率的走低與社會經濟生産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程度,一直呈反比發展關聯。在一些育兒分工失衡、帶薪育兒假期不合理的國家如日本、美國,生育率,都在近些年呈現下降趨勢。

  以常被用來與我們做參考對比的韓國為例,哪怕政府在過去16年間投入了280萬億韓元資金用于鼓勵生育,許多适齡女性仍然拒絕生育,據聯合國預計,到本世紀末,韓國的5100萬人口将減少足足一半。

  其中較為直觀、普遍的困境,是職場上對女性生育的變相排擠,與家庭内部的男女勞務分配不公。

  就像《82年生的金智英》裡任勞任怨、付出與個人價值得不到認可的金智英,雇主對職場母親的歧視也極其普遍。在一個真實且諷刺的案例中,韓國最大的嬰兒配方奶粉制造商,被指控迫使其懷孕的員工辭職。

  再也不想結婚生孩子(不用結婚也能生了)(11)

  《82年生的金智英》劇照

  即使是雙職工家庭,妻子每天幹家務的時間也遠遠超出丈夫。失衡狀況普遍存在于東亞社會家庭,2022年9月日本總務省的數據就顯示,丈夫花在家務和育兒上的時間往往隻有妻子的4分之1。

  半個多世紀以來,随着女性在法律和經濟上逐漸擺脫對男性的依賴,婚姻的經濟必要性降低了,其承載的經濟、繁衍功能不再被視為最優先,個體對于婚姻本身的反思與需求,随之增加了。

  婚育解綁以後 從文化觀念上而言,在制度做出公開的、明文的改變之前,“未婚産子”始終長期處于社會隐秘的角落。

  與身邊的同齡女性好友聊及自己的母親,發現大家的媽媽都不約而同、不止一次地曾說過類似的話:“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跟你爸離了!”

  這種令人哭笑不得的“自我犧牲式母親”,普遍存在于80、90後乃至00後一代人的成長裡。母親們哪來這般委屈與隐忍?“為了孩子”這個讓人倍感壓力的說法,與父輩婚姻存續的必然聯系是什麼?

  再也不想結婚生孩子(不用結婚也能生了)(12)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殘忍,就是一直說“為你好” /《小歡喜》劇照

  長久以來,社會對離異女性、單親家庭的污名化雖有減少,但從根本上仍未消失。老人們固執地堅信“單親孩子會被歧視”,而這份堅信本質上是一種思維的惰性,因為“父母雙全”并不意味着幸福的家庭,單親父母也不意味着愛與親情的缺席。

  老生常談的“孩子是婚姻的黏合劑”,也包含着另一層潛語:孩子是婚姻的“枷鎖”,有了為人父母的羁絆,離婚再也不是一件從心态上容易的事。

  這是對已婚女性而言,對未婚女性而言,除了“未婚先孕”等“越軌行為”的道德批判,“喪偶式婚姻”“守寡式婚姻”等說法也讓她們害怕。

  2017年,原國家衛計委就針對全國生育狀況做出抽樣調查,近25萬調查樣本涵蓋了出生于1957-2002年的女性。結果顯示,在這部分15-60歲之間的女性中,約有21.5%的女性發生過至少一次未婚懷孕。不過,91.9%女性都在接受調查時都已婚,隻有8.1%在調查時并未或尚未走入婚姻。

  再也不想結婚生孩子(不用結婚也能生了)(13)

  《我,到點下班》劇照

  “夫妻”與“父母”身份的綁定,“婚育”的流程性綁定,是文化層面根深蒂固的傳統婚姻家庭觀。婚姻不僅作為一種親密關系、一種經濟結合形式,同時也成為一種倫理規範上的桎梏,阻礙着未婚生育的合法合情落地。

  如今,不必成立婚姻關系也可以做合法父母,但如何能更好地保障母親與孩子的權益,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成為新政策後更加應該關注的重點。

  最受關注的問題大緻有二:撫養和繼承權。前者涉及義務與權利,後者更多着重權利。

  實際上,早在《民法典》第1071條裡已有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應當負擔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撫養費。”

  再也不想結婚生孩子(不用結婚也能生了)(14)

  “未婚生子”後,孩子應由誰撫養?/《山茶花開時》劇照

  廣東方則理律師事務所創始人劉勝飛對南風窗做出解釋:“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應當負擔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撫養費。”

  因此,過往的婚姻法與開放未婚生育登記後,孩子的繼承權在法律規定的繼承方面沒有區别,“隻是非婚生子女的關系證明方面要提前做好,避免意外死亡發生後無法證明親子關系,影響繼承權的行使”。

  劉勝飛律師認為,“婚外生育不再構成違法,是在人口紅利消失、年輕人結婚率和生育率下降的背景下順勢而為、從善如流的積極變化。但非婚生育進一步合法化面臨的制度和政策上的問題,仍然需要進一步改革來掃清障礙、消除公衆的顧慮。”

  比如,由于實踐中父母并未結婚,因此往往由其中一方進行照顧與撫養孩子,另一方則應根據法律享有探望的權利及給付撫養費的義務。

  再也不想結婚生孩子(不用結婚也能生了)(15)

  年輕一代對生育和婚姻有了不同的思考 /《今生是第一次》劇照

  這個時候,沒有婚姻法的保障,具有法律效益的協議或可彌補缺漏,劉勝飛律師認為:“孩子的生父、生母可以通過簽訂合法有效的扶養協議、同居協議來解決法律上的缺失問題。”

  在一個制度完善的、更自由多元的社會,“婚育”也許不必非得綁定成為一套人生流程,二者從詞義上回歸原本的各自獨立。

  為人父母的适宜年齡階段有限,但理想婚姻應該承載着承諾、忠貞、責任等要件,則是需要要用一輩子去學習、去參悟的。

  至于親子之愛,父母對孩子的愛,它與愛情本身也存在諸多相似:需得純粹,需得自願,需要熱情、真誠與責任。

  作者 | 路遲

  編輯 | 江江

  排版 | 八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