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登鹳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太陽順着山勢緩緩的落下,山前的黃河向着大海奔騰而去。
如此簡潔、直白的畫面,一如詩人淡薄、閑适的心境——純潔而遼闊。這是一個未被物欲污染的心靈。一個沒有任何羁絆、積極上進的心靈,才會有“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的追索。這就是盛唐詩人王之渙,他成就了鹳雀樓詩的不朽絕唱,成就了這首唐代五言詩的壓卷之作。這首詩也讓他名垂千古,鹳雀樓也因此而名揚四海,光耀千秋。
此詩前兩句寫自然景色,寥寥數十字,為我們描繪出一幀尺幅千裡的風景名勝畫卷,為遠望;後兩句寫意,把深邃的哲理與簡潔的景物巧妙的溶化在一起,有感而發,為近思。由登高而能遠望,到更遠望要再登高,遠望與近思天衣無縫,渾然天成。
站得高才能望得遠,這是第一重境界,一般人都能體會到。要想看得更遠,就要站得更高,這是第二重境界,一般人就想不到也做不到。畢竟,能走出唯我獨尊、固步自封的人并不多。
其實,越深刻的道理越直白。這首詩雖然隻有二十字,卻以千鈞巨椽,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氣勢磅礴、意境深遠,千百年來一直激勵着中華民族昂揚向上。“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一句,已成為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态度之标簽。
還真是,哲理就在眼前,缺少的是發現哲理的眼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