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
2017-06-08 10:31
作者:韋嘉蓉 張娜 戴維 編輯:張宇璐
高考語文,每年最受關注的就是作文題。今年浙江高考作文題:“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對此你有什麼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
昨天,語文科目剛結束不到一個小時,就有浙江考生趕去一個叫“盧新華”的微博打卡留念了,因為作文題裡的那個“作家”就是他!
盧新華是誰?很多中年人應該對“傷痕文學“有印象,盧新華就是“傷痕文學”的開創者。1978年8月11 日,上海《文彙報》發表短篇小說《傷痕》,由此開啟“傷痕文學“流派,并激發此後的先鋒文學。作者盧新華當時是複旦大學中文系一年級學生,24歲。浙江卷的這段作文材料,源自他寫的一篇文章——《讀三本書,走歸零路》(初發《光明日報》2015.12.10,《新華文摘》2016年第5期轉載)。
專訪盧新華
讀書的問題不光是讀書和知識 還有自然和社會
昨天下午4點,快報記者撥通了盧新華的電話。盧老師很忙,一邊盯着家裡的裝修,一邊應對各路媒體記者的采訪。
快報記者:能談下你的近況嗎?
盧新華:我現在除了寫作,我還有一個身份,是兩個公益組織的高級顧問。
快報記者:這次您通過高考的方式走近90後的年輕人,你有什麼感想?盧新華:這次高考選我做題目,有一點還是挺高興的,因為當初這篇文章是寫給《人民日報》的,證明我還有我的讀者,我的知音。至少出題目的老師對這篇文章是認可的。
還有一點我認為,對我們中國人來講,都有一個讀書的問題。讀書的問題不光是讀書和知識,還有自然和社會。對今年高考的學子們,如果考試考完以後,溫習的時候再來查一些(這個考題的)資料,對他們會有啟發和幫助的。
一方面,考進大學光讀書本知識對人生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讀自然和社會,還要讀自己的心靈。把這些都融會貫通以後,這樣的人生才是完備的。另一方面,即使高考沒有成功,可能會走上工作崗位,對他們也有啟發,一個人的成功不一定是在課堂裡、圖書館裡,整個世界、大自然就是一本書。大自然是所有書本知識的本源。語言和文字是有局限性的,對自然和社會的領會和描摹是遠遠達不到的,光讀文字的書是不夠的,所以還要讀無字的書。
這兩本書讀通了還不夠,還要讀好自己。自己就是指心靈。從讀書的角度來講,就是讀書本知識,讀自然和社會,讀自己的心靈。我能把對生命的體會和體悟拿出來和大家分享,我還是很高興的。
快報記者:您當年考上複旦,還記得高考的作文題目是什麼嗎,語文考得怎麼樣?
盧新華:叫《苦戰》,是葉劍英的一首詩,“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我不知道分數,應該考得不錯吧。當年我們不知道分數。
快報記者:浙江的作文題,怎麼可以寫出彩?
盧新華:我覺得對孩子們來說還是比較難的,因為寫好這三本大書的關系确實需要人生的閱曆。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前兩本'書'對高三學生來說就已經很難了,要讀好第三本'心靈之書'更難。
重高語文老師: 怎麼梳理三本大書的關系很重要
教育部考試中心,昨天發布了浙江卷作文題的專家解析:“該作文題貼近時代,立足學生生活,審題難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從'書本知識'(讀萬卷書),'生活,或自然與社會'(行萬裡路),'自己的心靈'(三省吾身)三方面展開。當然,也可以從'什麼是三本大書?''為什麼要讀三本大書?''怎麼讀好三本大書?'三個角度展開。如果思考再深點,還可以提出一些新觀點展開論述,如'不同的人會讀不同的大書''人在不同階段會側重讀不同的大書'等。”
快報記者采訪了幾位一線教師,老師普遍覺得今年的作文比較好寫,這樣的作文題給學生一定的發揮空間,論述文的文體要求也都在“意料之中”。
一位重高的資深語文老師說:“這道作文題應該說是回歸了'語文味',書卷氣比較重。首先,給考生的材料很好理解,字面上沒有設置障礙和陷阱,完成作文不難的。但有些同學說隻寫其中一種“書”,可能風險比較大吧。我個人認為,這個題要寫得出挑,關鍵是怎麼梳理'有字之書''無字之書'和'心靈之書'三者之間的關系。”
另一位高三語文老師則有點“擔憂”:“近兩年,浙江卷都在考察思辨性。我們大多數學生平時都接觸有字之書,應試學習,無字之書和心靈之書感觸很少,如果缺少經驗體會,梳理好三層關系不容易,容易顯得空洞。但這個關系要是描寫得生動,拿高分的機會就大了。”
有學校小升初面試題
“撞”到了高考作文題
昨天語文考試結束後,網上熱傳甯波蛟川書院,今年5月底學校小升初的一道面試題,其中有一題神似高考作文題——生活中有許多有字的書,也有許多無字的書,請以“生活中的無字書”口述一篇時間不少于2分鐘的小作文。
快報記者聯系上蛟川書院,校長證實:“确實有這個事,但隻能說機緣巧合,完全是碰巧。”據了解,這道題今年小升初的口試題目,由命題老師原創,并非選自資料。
昨天杭州錦繡·育才附屬小學也有家長報料——前幾天開的家長會,班主任竟然“撞”了高考作文題。
一(1)班的班主任周玲玲老師說:“也是巧合啊,當時家長會的主題是閱讀,讀什麼書很關鍵,一是要讀有字的書,我推薦了一些書,還建議家長在生活中教孩子認字;第二就是要讀無字的書,參加學校、家庭各類活動的時候,培養孩子的科學精神、責任擔當等品質;最後就是要讀心靈之書,培養孩子良好的修養等。”
部分高考作文題
2017年高考,各省市作文題目随即公布。一共10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7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省市命制。
全國卷(Ⅰ)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據近期一項對來華留學生的調查,他們較為關注的“中國關鍵詞”有:一帶一路、大熊貓、廣場舞、中華美食、長城、共享單車、京劇、空氣污染、美麗鄉村、食品安全、高鐵、移動支付。
請從中選擇兩三個關鍵詞來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寫一篇文章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要求選好關鍵詞,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選好角度,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全國卷(II)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下面6個古詩句選2個或者3個,自行立意,确定文體,自拟題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
3.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魯迅)
6.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名句化育後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确文體,自拟标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江蘇卷
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拟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生活中離不開車,車,種類繁多,形态各異。車來車往,見證着時代的發展,承載了世間的真情;車來車往,折射出觀念的變遷,蘊含着人生的哲理。
天津卷
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
我們在長輩的環繞下成長,自以為了解他們,其實每一位長輩都是一部厚書,一旦重新打開,就會讀到人生的事理,讀到傳統的積澱,讀到時代的印記,還可以讀出我們自己,讀出我們成長時他們的成長與成熟,讀出我們和他們之間認知上的共識或分歧……
十八歲的我們已經長大,今天的重讀,是成年個體之間平等的心靈對話、靈魂觸摸,是通往理性認知的幽徑,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曆深入思考,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寫一篇作文。
要求:1.自選角度,自拟标題; 2.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鮮明;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山東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書店開啟24小時經營模式。兩年來,每到深夜,當大部分顧客離去,有一些人卻走進書店。他們中有喜歡夜讀的市民,有自習的大學生,有外來務工人員,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書店從來不驅趕任何人,工作人員說:“有些人經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們隻要來看書,哪怕隻看一頁、隻看一行,都是我們的讀者;甚至有的人隻是進來休息,我們也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要求:1.選準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題目;3.除詩歌外,文體不限;4.文體特征鮮明。
上海卷
預測,是指預先推測。生活充滿變數,有的人樂于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為然,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題目 (2)不少于800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