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dog一詞最早出現于19世紀中期,源自于非法的鬥狗行為,underdog就是輸掉戰鬥的犬隻;當然在國外也有一個流傳很廣的關于underdog逆襲的故事,在聖經中弱小的年輕男孩大衛David在戰鬥中殺死了巨人歌利亞Goliath(厲害了,我的大衛);
從詞源學上來說,由under dog組成(原義為“敗犬”"the beaten dog in a fight," 1887),其意義與top dog或favorite dog相對,鑒于西方國家對dog的感情和語言中的使用與我國截然不同,所以硬用“狗”來譯英語Underdog似乎無法準确表達其涵義。
Underdog的英文辭義有兩個:
1. a person who is expected to lose in a contest or conflict.
2. a victim of social or political injustice.
如今比較常用的是第一種釋義,且由“the competitor least likely to win a fight or contest”,擴展到“a person in adversity or in a position of inferiority”。也就是說由競選、競賽、賭博到日常生活更廣的領域擴展使用。
【搭配】
Be an underdog;是一個弱者或失敗者;注意an;
“Underdog”通常指“不被人看好的那一方”,即“在比賽、競争中被認為不會赢的團隊、選手等”。
【例句】
I'm supporting the underdog in this game, although nobody else is.我支持這場比賽中不被看好的那一方,盡管别人都不支持他們。
【擴展】
Underdog效應,即支持弱者效應
對于與自己有直接關系的事情,多會産生"樂隊車效應",即願意站在勝利者一方,而對于與自己無直接關系的事情,多會産生"Underdog效應",即支持弱者或落後者。
比如,某位政治家在代表選舉中,肯定會支持有把握當選的人,因為這與自己的利益密切相關;而當他觀看高中生棒球比賽的時候,多會為落後的隊伍加油,因為棒球比賽的輸赢對自己沒有什麼影響。
*文中部分内容轉自網絡,如侵立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